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的三个人 » 第二卷 洛阳暗流 第2章 初识孟德

第二卷 洛阳暗流 第2章 初识孟德

    是谁?造就了诸位亲人这般悲惨局面?

    是谁?让我们尊贵的侯爵竟沦落至斯?

    是谁?让一个个荣耀的姓氏断了传承?

    答案呼之欲出!

    既然不能是皇帝,那就只能是宦官!

    于是群情激愤,万众一心的局面终于到来了。这种情况下,必须得有一位灵魂导师应运而生。他要将这股力量凝聚起来:

    大家哭也哭了,骂也骂了,是不是该出钱的出钱,该出力的出力?为改变现状而奋斗呢?

    普通人能做的虽然不多,但是可以交给我们来统一组织安排嘛。至于谁来负责统筹大家的人力物力财力,当然是聚会的发起者,扶风宋奇以及他的知己兼智囊的曹操咯。

    所以最终的谋划,还是得回到一个小圈子中进行。如耿防这般扶不上墙的勋贵后裔,一顿鸡血之后,又找了几位同好,开始探讨房中秘术了。他们的作用只是负责联络更多的同盟,关键时刻扯旗造势罢了。

    相比于刚才参加钟鸣鼎食的数十位宾客,李冰现在所在的这个小圈子真是小得不能再小了,总共就五个人:宋奇,曹操,来讷,李冰,贾清。其中贾清是位列云台第三的贾复后人,当代即墨侯的嫡长子。

    其实邓嘉也是可以被邀请进入这个小圈子的,但他今天带来的士子太多了,总不好让他丢下其他人单独进来。再加上有来讷和贾清在这里,不管邓嘉来不来,都已经在船上了。对于圈子的发起人而言,也算是目的达成了。

    来讷不是这个小圈子的发起人,李冰更只是一个沾光凑数的。但来讷是这个圈子今天最重要的客人,或者说新成员。因为他的父亲是手握实权的当朝三公之一,能够直接影响到天子的意见。

    另一方面,南阳系的勋贵始终是东汉一朝政治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来讷如果能够加盟到这个小圈子中,那么来氏所代表的南阳系勋贵,也就不可能再置身事外。

    这个小圈子成立的缘由,是为了皇宫中那位深感忧虑的宋皇后。对宋皇后来说,南阳来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的支持关系着皇后的位置是否稳当,甚至一定程度还能帮助她再进一步。

    所以,来讷对于宋奇和曹操而言,也就成了一个极为关键的纽带角色。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的种种安排。甚至可以说,今天的整场戏,都是为他一人而唱的。

    这场戏是曹孟德亲自策划的,但他并没有安排主演,他全场都只是不动声色的吃吃喝喝。而那些本应作为吃瓜群众的观众们,却自觉不自觉的被忽悠着做了一次最好的群众演员。

    毕竟都是本色出演,大家都哭得稀里哗啦的,来讷也深受感染,接着就他义愤填膺的进入到了这个小圈子中,李冰也得以跟着打了一次重要的酱油。一切都显得是这么的浑然天成。两人永远也不知道曹孟德在这当中的幕后贡献。

    几人的谈话渐渐进入了正题。

    “子泰,散席之后,你便一言不发,此间又似有些神伤,不知究竟有何忧心之事?操请闻之,愿与兄一同分担。”

    曹孟德看着宋奇,似是关心的提了个明知故问的问题。

    “唉,不瞒孟德兄,今日诸君谈及宦官当政,奸佞误国。让我想起了小妹在深宫之中,虽居皇后之位,却无时不刻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我对她甚为牵挂和担忧,只怕哪一天突然就会传来椒房不继或者不忍言之事。说句不道的话,有时候我甚至希望小妹不是皇后,嫁入的只是寻常百姓家。”

    “子泰兄言重了,皇后在位已有数年,其母仪天下向为世人所敬。更无任何失德之处,怎会出现椒房不稳之事?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听到曹操的劝慰,宋奇苦笑了一下,继续说道:

    “沾小妹的光,我虽无尺寸之功,却得以被陛下封为隐强侯,看上去颇为风光。可若真到大祸临头之时,我这个小小的侯爷,又能做什么呢?小妹入宫已有数年,却没能为陛下添得龙子。如今何贵人已为陛下生下了皇长子,长此以往,小妹难免失宠,而我宋氏,亦恐难有周全。”

    “然,我深知,雷霆雨露皆为君恩。若真有一天,宋氏罹难,我亦不当有怨。只盼将来,有贤君或贤后,能安抚我族后裔,则我九泉之下亦可安心。不过眼见今天这样的局面,勋臣之后尚且如此,我宋氏,哎……”

    “没有子嗣,确实是个大问题,除非……”

    曹操欲言又止。

    正在这时,来讷却突然脱口而出:

    “既如此,何不养子为嗣?”

    场面骤然陷入沉默。

    关于支持宋皇后养子立嫡一事,在来讷来京的路上,已经有几拨人进行过暗示了。但来讷是一个宽厚谨慎的人,他对此一直有些犹豫不决。一方面,这明显是要剥夺何贵人的人伦之乐,让他心感不忍;另一方面,夺嫡之争向来是充满凶险的,南阳来氏既然已经有了今天的地位,来讷并不需要急着去站队。

    可今天发生的事情,加上宋奇的一番话,让他在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作用下,产生了感同身受的感觉,于悲愤之中,鬼使神差的说出了刚才那句话。

    “恭达此策虽好,可真要达成,也不容易啊。”

    曹操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说道。

    “孟德是担心宦官们从中作梗?”

    贾清接了一句,替他说出了问题的关键。

    这个时候,李冰也终于理清了头绪:椒房殿是皇后所在的宫殿,所以大家用椒房不稳来隐喻天子废后的可能性。不过他稍感诧异的是:来讷竟然一反常态,主动提出了养子为嗣的建议。但这也不妨碍他跟着曹操的节奏,稀里糊涂的送上一个助攻。

    李冰知道在原本的历史走向中,士人集团在明年的时候对宦官们将有一次占上风的机会,如果这件事情提前到今年,会不会让历史发生小小的转折呢?不管结局如何,李冰自认为,现在提出这事,都会给自己带来加分,说不定还能跟曹操拉近关系。

    “冰曾闻:今光禄大夫陈伯真、将作大匠阳方正,两公都是嫉恶如仇,欲为大事之人。若两公能分任永乐少府和司隶校尉两职,不知可否稍稍压住奸宦气焰?”

    曹操稍带诧异的看了李冰一眼,赞道:

    “操以为,公清此策可行!双管齐下,当能让宦官们顾此失彼,我们成事的几率将提高不少!”

    “只是,要推动此事,我等之力恐仍不足?”

    宋奇又提出了新的担心,毕竟要想把陈球和阳球两人分别挪到相应的位置上,这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眼前这个小圈子虽然有能力干一些实事、大事,远不是张猛那几个只能空喊口号的年轻人可比的,但这这件事将会牵扯数位九卿级别的高官调动,甚至三公都需要亲自下场。其间的明争暗斗还不知有多少,又岂能不慎重?

    “可惜!袁本初此刻不在京城!否则,有他在的话,倒是可以牵头去推动此事。不过,以操之见,他也快要进京了。我们姑且再等待一些时日吧。”

    曹操提到了他的一位发小,并做出了总结。

    不错,他们目前的势力看上去已经很强了。来讷代表着南阳一系的勋贵,贾清代表着迁往山东的一干勋贵,加上宋奇本人的外戚身份和他已经联络好的三辅一带勋贵。可以说已经集结起了近乎全部的功臣后裔,他们背后都有着直达天听的力量,能够左右帝国的最高决策。

    但他们的对手丝毫不弱!

    他们的对手日日相伴于天子左右,曾于危急关头诛灭了前大将军窦武,并掀起了党锢之祸。再加上近十年的经营,这群宦官在朝堂和地方上都已经根深蒂固。要想跟他们扳手腕,曹操和宋奇等人还需要更多的盟友。

    党人集团是现成的盟友,他们中也有不少身居高位的,但从年龄和身份上来说,袁绍这位党人中的少壮派领袖才是他们最适合去联系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群年轻人不管干什么事,哪怕真落下什么把柄或者彻底失败了,只要上面的大佬还在,他们就有脱身的机会,也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这是第二次党锢之祸带来的惨痛教训,如果事事都由他们的父辈出面组织,那一旦陷进去,可就亏大了。

    现在既然袁绍没在京城,这事就只能缓缓。好在既然大方针已经定下,来讷也正式加入到这个计划当中,几人谈话的氛围重新恢复了平静,李冰也趁机与曹操多聊了几句。

    由于李冰的“出色建议”,曹操跟他谈得颇为投机,两人颇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