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的三个人 » 第二卷 洛阳暗流 第6章 宦官4

第二卷 洛阳暗流 第6章 宦官4

    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曹腾的离去而有所停顿,他临终之夜提到的这几位小黄门此时正在汉桓帝面前誓血为盟。而他们才是真正掀开宦官主政的发起者!

    桓帝与几位小黄门的诛梁计划已经持续了几年时间。

    自梁太后于几年前病逝后,按理汉桓帝就算是亲政了,可实际上他这几年也只是名义上亲政的皇帝。

    汉桓帝的第一任皇后为梁氏所立,是梁冀的妹妹梁莹,而梁冀又有毒杀先帝的旧例,所以桓帝害怕梁冀故技重施,毒杀自己之后再通过梁莹为太后册立新的天子,所以这几年任由梁莹监视自己,仍旧对梁冀保持恭敬顺从。

    几位小黄门则负责在后宫中挑弄是非,让很少同房、没有子嗣的梁莹敌视其他有子的嫔妃,甚至将这些怀孕的妃子堕胎处死!以致于频频被各种宫中事务急火攻心的梁皇后,终于落得个活活忧愤病死的下场!

    没有了梁皇后掣肘,名义上已经亲政的汉桓帝自然有了叫板梁冀的底气。为了最后再麻痹梁冀,几位小黄门与桓帝又推出了准备已久的第二任皇后人选:邓氏孤女邓猛女。

    邓猛女的亲生父亲邓香早逝,邓猛女的母亲宣氏就带着她改嫁给了梁氏的梁纪,于是邓猛女又跟着改姓了梁。这位梁纪同时也是大将军梁冀的妻舅,等邓猛女长大之后就将她送进了宫中,知道邓猛女真实身世的小黄门,便早早地在她还是一位采女的时候,让她得到了桓帝的临幸,此后加封为了贵人。

    得知妹妹梁莹梁皇后去世的梁冀本是有些焦急的,突然看到宫中还有第二位可以被立为皇后的梁氏女,瞬间心安不少,心想着这刘保倒是识趣。不过为了确保这位半途进入梁氏的邓猛女在宫外除了自己以外,没有其他母族势力可以依靠,梁冀决定先剪除掉可能有威胁的任何人!

    于是梁冀派人刺杀了邓猛女的姐夫邴尊,又派人前去刺杀邓猛女生母宣氏的宣家,还好宣家与另一位宦官袁赦是邻居,袁赦发现了刺客,将其惊走了。

    成功麻痹和转移了梁冀视线的几位小黄门,今夜再度聚集在桓帝跟前,便是要商议最后的行动计划,发起致命的一击!

    因为梁冀把持朝政已有近二十年,朝中忠直之士几乎都被他赶出了朝堂,甚至不少被排挤至死,汉桓帝可信用之人着实不多。

    数来数去也就出身世家大族的光禄勋袁盱、尚书令尹勋、廷尉邯郸义等人可以引为外援,以及出身寒门、执掌司隶校尉的张彪,可以想办法争取。

    除了这区区几人之人,朝堂上几乎都是梁氏一党的人!好在不管怎么说,最基层的官吏和羽林卫士等都是只认符印不认人的。

    定下行动步骤后,次日一早,唐衡、具瑗等人便率先将铁心投靠梁冀的中黄门张恽逮捕起来,彻底隔绝了梁冀的耳目。

    随后桓帝亲临前殿,召见了袁盱、尹勋、邯郸义、张彪等人,宣告了梁冀的罪行,命尚书令尹勋手持符节,率领尚书台的郎官们带着兵器守住各宫廷官署,将一切符印都收回宫中,禁止任何人外出报信。而后由具瑗带领从左右两厢的羽林骑、虎贲军、都候剑戟士中,挑选出的忠心耿耿的军士共计一千余人,和司隶校尉张彪一起包围了梁冀的住宅。再由光禄勋袁盱持符节没收了梁冀的大将军印绶,将其生生逼死!最后由廷尉邯郸义准备审问梁系一脉官员的罪责。

    梁氏一族牵连其中的公卿、校尉、刺史、太守等实权高官共有二十余人,其余依附梁氏的官员多达三百余人!剿灭梁氏之后,整个朝堂为之一空!查抄梁冀的财产更是获得了三十多亿钱!

    凭这笔收入,汉桓帝当即便减免了当年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税!得知梁氏覆灭,世家大族、清流士子、平民百姓都无不拍手称快。

    这中间收益最高的自是冒了极大风险的唐衡、单超、左悺、具瑗、徐璜等五位宦官!

    其中,单超被封为新丰侯,食邑二万户!徐璜被封为武原侯,具瑗被封为东武阳侯,各食邑一万五千户!三人各得赏钱一千五百万!左悺被封为上蔡侯,唐衡被封为汝阳侯,各食邑一万三千户!两人也各得到赏钱一千三百万!

    自此,这五人便被世人称其为“五侯”!而之前在宫中,对诛梁计划多有帮助的小黄门刘普、赵忠等八人,也被封为了乡侯。顺便说一句,到最后时刻才得以出力的世家子弟尹勋等人,只被封为了区区亭侯。

    同样吸取了顺帝十九侯教训的桓帝五侯,自然明白首要大事便是推举族人为官,不过这些饮血上位的豪强子弟可没有曹腾那么耐心,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安插自己的族人为任四方。

    一时间,单超的弟弟单安、单迁、侄子单匡,徐璜的弟弟徐盛、左悺的弟弟左敏,具瑗的兄长具恭,唐衡的兄长唐玹分别坐到了河东太守、山阳太守、济阴太守、河内太守、陈留太守、沛国相、京兆尹等二千石高位!此外,更有无数大县、美县的县令被其宗族子弟收入囊中,作为二梯队的预备太守人选!

    这些被压抑已久的豪强子弟们,刚一赴任,其凶残的本性便暴露出来,横征暴敛比之梁氏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怜这些百姓们,刚刚从梁氏的魔爪中解脱出来,前一秒还在拍手称赞,后一秒却迎来了更加凶恶的宦官子弟!

    而这次痛苦的不仅仅是这些底层百姓,世家大族们同样深受其害,连续失去了如此多重要的太守高官和大县县令,这简直是要断他们的传承!若不能再累世为官两千石的世家大族,还配叫世家吗?

    于是乎,原本只是在各自郡国各自为战的世家大族们,现在却是被这异军突起的宦官势力激起了同仇敌忾的气势,隐隐间有了结党的迹象!

    不过,大家都知道,此时的五侯圣眷正隆,世家们也不敢轻易发动,他们商议决定由清流士子的领袖之一、出自颍川李氏、名满天下的李膺先出手做一次试探!

    世家们找到了一个名叫羊元群的豪强子弟,此人刚刚从北海郡因贪污被罢官。本来呢,一般由脏罪免官的人应该是要被查抄赃款收归国库的,但羊元群最近依附了正好在大肆扩张势力的宦官集团,于是他从搜刮的民脂民膏中拿出了一部分贿赂给了宦官,赃款也就变成了合法收入。

    羊元群大摇大摆带着几大车的金银珠宝准备衣锦还乡了。李膺此时便要上表对这个人的贪污进行再次审查!

    此次试探的结果相当糟糕,羊元群没有被查,宦官们也毫发无损,反倒是李膺被扣上了个诬告的帽子,送去左校接受劳改教育了。

    面对这样的结果,世家大族们自然对宦官们愈加憎恶,同时又开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试图寻找到新的突破口,连一向互相看不起眼的关东和关西世家,都开始产生了某种默契。

    很快,他们就迎来了新的机遇,五侯之首的单超病死了!

    自单超封侯以后,单氏一门三太守,这可都是从世家大族的地盘上抢出来的!

    单超既死,尽管汉桓帝追封了他为车骑将军,可现在却是五侯中最弱的一个!也是世家大族们反攻的最好机会!

    出身汝南平舆、时任光禄勋的陈藩与时任河南尹、弘农杨氏的杨秉交换了一下眼神,便已经敲定了关西关东世家联手除单的计划!

    回到家中的陈藩,向正在济阴郡担任从事的昔日好友兼故吏的朱震,送去了一封要求他收集济阴太守单匡的各种不法证据的书信。而杨秉,则向正在担任兖州刺史,京兆第五氏的第五种发出了突击检查济阴郡的书函。

    有朱震的配合,查获了确凿证据的第五种,当即向朝廷上疏弹劾单匡,并派出其麾下从事方羽带着证据前往洛阳。

    被逼无奈的单匡情急之下竟然想收买刺客刺杀这个带着证据的从事方羽。可惜这个叫任方的刺客大概是学艺不精,反倒被方羽察觉擒获了,刺客任方自己也成了新的罪证被送到了洛阳大牢里面。

    看到这个单匡居然傻乎乎地又送上一条买凶杀人的罪名,而且是弑官的重罪,杨秉立刻又上疏添上了这一条罪名。

    一向同气连枝的其余四侯,方才知道单匡已经被抓到证据要定罪了!不过这几人也不愧是心狠手辣之辈,立刻决定帮助刺客任方越狱而出,然后销毁了这个人证!于是乎,至少在买凶杀人这一点上,杨秉又被扣上了诬告的帽子,同样被送往左校接受劳动改造了。

    但他们却没法再保下单匡了,桓帝看到单匡在济阴郡所为堪比梁冀时期,同样是恼羞成怒,下旨将他押回了廷尉审判,不过被赦免了死罪。

    由于杨秉在最后关头又被折了进去,所以在世家大族们看来,这一次顶多算是跟宦官们交了个平手。

    这样的兑子对世家来说是有利的,毕竟罚在左校的所谓劳动改造,就跟因灾异免职一样,不过是暂时闲置在家罢了。何况通过此次桓帝处理的结果来看,也并没有特别偏袒宦官,世家们反倒是隐隐有些摸到了桓帝的脾性。

    很快他们便用同样的手段收拾了河东太守单安和山阳太守单迁。其中,当山阳太守单迁被收押至监狱之后,出身于益州巴郡,时任廷尉的冯绲为了积极向中原的清流士子们靠拢,直接在狱中将单迁活活拷打致死了!

    宦官们自然想要报复冯绲,可一来,冯绲刚刚平定了荆南蛮夷有功,这才回京迁升为了廷尉;二来,单迁论罪也难逃一死;三来,还有一众公卿为其据理力争。于是最后冯绲也就乐得陪着一众大佬去左校接受劳动改造了。

    看着自老大哥单超离世以后,单氏一门三个太守之位,竟然不足三年又悉数被世家大族给夺了回去,单迁更是落得个身死狱中的下场!剩余的四侯不约而同地升起了兔死狐悲的感觉。

    尤其是感到自己时日无多的唐衡、徐璜二人。两人这才发现,他们虽然在宫中能得到桓帝的照拂,甚至也得到了不少各地的豪强和一些没节操的官员们投效,可在地方上却依旧是完全斗不过这些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世家大族们!

    唐衡的心中已经萌生了退意,他想起了那位素有睿智的前辈曹腾,他为曹氏所谋的官职,看上去耗时颇久,可如今看来却是最稳固的方法。反观自己这五侯,看上去得意一时、风光无二,却是真正的目光短浅!他现在只希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多少做一些能够改善自己和世家清流的关系的事情。

    唐衡决定举荐一些与他和士人都沾点关联的人为官,如汝南郡西平县的李颂,据闻是清流名士范滂的外甥,而这李颂近几年与自己家族多有往来,于是便修书一封将其推荐给范滂,希望能让他在郡中为吏。

    结果,范滂以李颂品行不好、做人没有人样,直接拒绝了唐衡的好意。随后唐衡又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汝南名士傅公明,可傅家也是直接拒绝了。

    最后,还是在曹氏的指点下,唐衡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与自己同郡的荀氏荀绲之子荀彧!

    居间做媒的曹氏,本就在曹褒为颍川太守的时代,与荀氏建立起了联系。而这一次唐氏女与荀氏的联姻,让几家的青年俊杰,有了进一步交流的机会。

    这些青年中有两位主角,一位叫曹孟德,一位叫荀文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