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的三个人 » 第二卷 洛阳暗流 第5章 宦官3

第二卷 洛阳暗流 第5章 宦官3

    此时的“开国功臣”孙程也有些被“万户侯”这三个字砸晕了,便少不了和其他宦官侯爷们常常在天子左右议论自己当初拥立时的勇猛和功劳,丝毫没有觉察到登基日久的刘保脸上已经有了不快。

    称帝多时的刘保不希望别人再把自己当做是那个曾经软弱的稚子,而这些侯爵的窃窃私语却总是让他想起那段暗无天日的时光。

    直到有一天,孙程和几个宦官居然在朝堂上都还要争论当初谁的功劳最大,顺帝爆发了,一怒之下,将这十九个侯爷通通赶出了洛阳,命他们各去各的封地就国。连孙程都被从浮阳侯改封为了封地更远的宜城侯。

    当这十九位侯爷离开之后,一直冷眼旁观的曹腾才终于升迁到了中常侍的位置上。不过他却丝毫不气馁,他将李闰、江京、孙程等人当做老师,学习他们的成功之道,同时又将他们当做镜子,反省自身不足之处。

    最后,他发现这些人被封侯砸晕后,似乎都忘记了一件大事: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推举自己的族人为任地方,打开宗族的仕途道路!想通了这一点后,他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不忘初心!

    到达荆州南郡宜城封地的孙程也已经醒悟过来,虽然他本人已是尊贵无比的侯爵,可毕竟他是一个魏郡人,在这南方土地上实在是根基浅薄!

    不用想也知道:本地的世家大族们必然会抱团排挤他!而今孙程远离中枢,没法再举荐族人为官,要想通过这个侯爵的爵位,变成连续不断的孝廉举荐,还不知道要等多久。

    而这期间,如果孙程死了或者顺帝崩了,那本地的世家大族们就再不会有所顾忌,一个孝廉名额也不会分到孙氏子女头上!他这个豪强子弟,不过是跑到另一个地方变成大一号的豪强罢了!

    想通了这一点的孙程又赶紧跑回了京城,希望顺帝能够感念旧情,让自己回到宫中。可惜却又被送回到了封地,如此返回了几次,最终才在两年后,感动了刘保。

    顺帝给孙程和王道、李元等人领了个骑都尉的闲职,允许他们在京都安度晚年。往返的奔波早已拖垮了孙程的身体,而知道自己无法再举荐族人为官之后,终于是病倒了。

    三年之后,时日无多的孙程也只能想出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恳请顺帝能将他这一万户的封地,一分为二,荆州宜城的爵位就让自己的弟弟孙美前去继承,另一半希望能在离老家魏郡近一点的地方,让自己的养子孙寿前去继承。

    顺帝最后还是答应了这位拥立功臣的临终之请,将他的养子又封回了原本在冀州渤海郡的浮阳侯。这样,孙程好歹是将他这一个县侯变成了两个县侯。

    坐观了孙程一生成败的曹腾却没有时间为他感慨唏嘘了。曹腾已经发现了下一位可能操控变天的人:刚刚被立为皇后的梁氏女梁妠!

    在曹腾的刻意交好之下,一位是宫中的老人,一位是顺帝的新宠,自然很快便亲近起来。

    与曹腾同一批被提拔的宦官中常侍的张逵、蘧政以及内者令石光,尚方令傅福等人,却没有曹腾这般耐心,此时的汉顺帝不过才刚满十八岁,要等到梁皇后变成梁太后,还不知要多久。于是他们直接将矛头对准了皇后的父亲梁商,希望能找到他谋反的把柄。

    可惜这位梁商实在是外戚中少有的谦逊之人,连大将军之位都推辞了好几年!直到阳嘉四年,顺帝派太常桓焉捧着策书,跑到梁商的家里去授官了,梁商才堪堪接受任命。

    而接受了大将军任命的梁商却是更加谦逊谨慎起来,遇到灾荒年份,梁商把自家的稻谷运到洛阳城门外,救济灾民,都不会使用大将军府的旗号,而说成是国家和朝廷的救助。如此过了几年,张逵、蘧政等人实在是忍不住了,干脆直接诬告大将军梁商和中常侍曹腾、孟贲等人商议废除顺帝,另立天子!

    听到这么不靠谱的诬告,汉顺帝刘保自然也是呵呵一笑,直接就戳穿了他们名为告状,实为嫉妒曹腾、梁商等人受宠的心思,不过却也没有责罚他们。

    但被戳穿谎言的张逵,却真的变得妒火中烧起来,居然瞒着顺帝矫诏把曹腾、孟贲等人给抓了!似乎是想让这曹腾、孟贲自己给自己造谣,交待谋反的事情!

    听闻此事的顺帝刘保这回是真的生气了,马上命令宦官李歙赶紧去把曹腾、孟贲放了,并且将张逵等人给逮捕。

    而经过这几个小丑一闹,曹腾与梁氏一族的关系倒更加亲近了,隐隐间成为了宫廷内外守望相助的盟友。

    可惜,此时的曹腾仍不是这宦官之首,还没有举荐亲族的权力。

    在刘保被废太子位的时候,有几位伺候他的小太监籍建、高梵、赵熹、良贺、夏珍等人同样因为无过获罪,被发配去了遥远的朔方。直到顺帝即位,才将他们征召了回来。

    其中,压在一干中常侍头上,位居两千石高位的大长秋良贺,偏偏是当初入宫的宦者中,那毫不起眼的平民百姓中的一位!

    这位良贺就像曾经的郑众、蔡伦一般,对皇帝忠心耿耿却没有任何的私心,连他的养子也是正儿八经收养的孩子!

    每逢顺帝诏卿位高官举荐贤臣勇士的时候,良贺都没有任何引荐。顺帝问他是何原因,他也耿直的回到:“臣生自草茅,长于宫掖,既无知人之明,又未尝交知士类。昔卫鞅因景监以见,有识知其不终。若有人被我这无识人之明的人举荐,那不是荣耀,而是他的耻辱。”

    连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顺帝当然是深感其忠,等到他死后,还封了他养子为都乡侯,食邑三百户。

    有这么个忠直的顶头上司,再加上更加忠直的大将军,便创造了东汉一朝外戚与宦官间最温和的蜜月期。

    变天的时刻还远远不会到来,而曹腾也只好继续默默地蛰伏等待。直到大将军梁商去世,他的儿子,或许是被他的父亲压抑久了,完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凶名赫赫的跋扈将军梁冀终于上位了!

    顺帝死后,年仅两岁的汉冲帝即位,不足一年即意外夭折。梁冀又迎立了汉质帝,不久又将汉质帝毒杀。

    在讨论迎立新帝的时候,对这几年肆无忌惮、凶残跋扈的梁冀十分不满的世家大族们希望立一个严谨持重,举止有度的成年宗室继位,于是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成便联合举荐了年长的清河王刘蒜。

    与此同时,蛰伏已久的曹腾终于等到了参与变天的机会!他建言梁冀选择年仅十五岁,懵懂无知,甚至不是王爵,而仅仅是侯爵的蠡吾侯刘翼之子刘志!并且表示自己和一众宦官将竭力支持!对这样的人选梁冀甚为满意,于是便请了太后诏书,威逼一众大臣迎立了汉桓帝刘志!

    凭借拥立定策之功,曹腾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封为费亭侯,升任大长秋!为了这一天,曹腾和曹氏一族苦苦等候了整整三十年!

    有了孙程的前车之鉴,一个区区食邑三百户的费亭侯,自然不会让曹腾迷失,他看重的是秩两千石,可以举荐贤能的大长秋!

    不过相比于愈加跋扈的大将军梁冀,早已看透世事的曹腾却丝毫没有得意忘形,他一边继续保持与外戚梁氏一族交好,一边却又开始频频结交那些海内知名的士人。

    恒帝继位后不久,曹腾接连举荐征辟了在顺帝时曾为太尉杨震喊冤、弘农杨氏的门徒虞放;以文章著称的陈留人边韶;南阳世家大族的外围子弟延固、张温;前太尉朱宠的学生,删减《牟氏章句》的张奂;以及颍川士子堂溪典等人(堂溪为复姓)。甚至益州刺史种暠凭借在外面查获的几封书信弹劾曹腾收受贿赂,他也不生气,反倒称赞种暠是为能吏。

    渐渐地,曹腾为自己和曹氏在士族心中建立起了还不错的形象,基本上彻底洗掉了曹氏一族的豪强背景。甚至于不知何时,世家大族间渐渐流传着一种说法:沛国曹氏,原本乃是西汉开国名臣曹参的宗族后裔!

    直到此时,曹腾才开始推荐自己的族人外出为官。在曹腾的运作下,他的一位兄弟曹鼎去到了河间国为相,而他的另一位兄弟,曹氏族中最通诗文经典的曹褒,则被他派往了士族名流的中心重镇之一的颍川!

    在曹褒离京赴任之前,曹腾与他约法三章:一,不可贪赃枉法;二,当礼敬名士;三,用好孝廉的名额!

    于是曹褒就在颍川太守的位置呆了上近九年的时间,一直干到了死!

    颍川郡,法定人口超过一百四十万人,每年可举孝廉七人,九年时间共计六十三个孝廉名额,都要由曹褒来进行最终定夺!

    按照这个时代特殊的人情关系,这六十三位被举荐的人都应当视曹褒为举主!此后也就是他的门生故吏!那么不管怎样,颍川士族,整整一代人,都得承我谯县曹氏的这份人情!

    当然,此时的曹腾并不知道,当他还在外戚与宦官间左右逢源的时候,他卖给颍川士族的这份人情,会在几十年之后,还到了他的孙子身上!帮他的孙子,搭建起了通天之梯!

    身体日渐衰老的曹腾,已经成了整个朝堂上下、宫廷内外的一位好好先生,只与人交善,不与人结恶。不过他内心的眼睛却是越发明亮了,他看到了汉桓帝刘志苦苦压抑着的仇恨双眼,看到了新一批的豪强宦官已经聚集在桓帝身边蠢蠢欲动,看到了一手遮天的大将军梁冀已经是举世皆敌。自己,也是时候,功成名就、急流勇退了。于是他向桓帝提出了辞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沛国谯县。

    淝水河畔,曹氏上下举族出迎,所有的族人都知道,这位自邓太后主政时期就被送入了宫中,历经安帝、冲帝、质帝、桓帝四朝的曹腾。正是在他的努力之下,谯县曹氏,才终于迎来了命运的华丽变身!

    只可惜物是人非,曹腾的父母早已仙去,迎接的族人中曹腾几不相识,少年时期的玩伴也都行将就木,难辨往昔的模样。

    不过,新一代的族人仍然记得宗族的承诺,恭请曹腾挑选养子作为宗嗣传人。然而也许是曹腾兄弟几人已经吸收了曹氏一族太多的精华,曹腾在下一辈的族人中却并未找到足够出色的后辈,倒是一位六七岁的稚子引起了曹腾的关注,这个小家伙乳名阿瞒。

    最终,曹腾选择了阿瞒他爹,性情温和却颇有些贪财的曹嵩作为了自己的养子。

    在家中颐养天年的曹腾只过了不到一年时间便迎来了自己的临终之际,他将曹嵩唤至病榻之前,说道:

    “天下苦梁氏一族久矣,宦官诛梁必势不可挡。今天子庸碌贪玩,宦官干政亦将不远。我在宫中之时,对唐衡、单超、左悺、具瑗、徐璜等几位小黄门多有照拂,将来此辈得势之日,你自可依其登朝,然不得过分依赖,当在宦者与士族间左右逢源。汝子阿瞒,生性跳脱,若入仕途,必惹祸事。在此之前,你当不惜钱财,谋一个公卿之位,为他遮风挡雨!”

    曹嵩应道:“诺!”

    这位中国历史,唯一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宦官太监曹腾,就此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