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朕非汉废帝 » 第381章 武帝旧臣,以命报汉;七万降卒,尽数肉刑?(求订阅)

第381章 武帝旧臣,以命报汉;七万降卒,尽数肉刑?(求订阅)

    苏武和傅介子连署的这份奏书很厚实,所以分成了许多张纸。

    奏书的第一部分是报平安。

    跟随苏武和傅介子等人出使西域的人,都安然无恙。

    刘病已、郭解、阮扬这些人此刻就在高平县内,与赵充国所部的中军待在一起。

    这让刘贺内心感到一些心安,这些人只要都能活着,就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第二部分是奏行程。

    苏傅使团赶在五路大军出塞之前,就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了极北的匈奴王庭。

    他们经过一些汉匈商人和大汉商人从中斡旋和掩护之后,终于在匈奴辖地寻到了苏武的儿子和李陵。

    当他们将刘贺亲笔所写的信交到李陵手中的时候,李陵这个离开了大汉近二十年的“大汉叛臣”当场痛哭流涕,最终答应返回大汉。

    第三部分是报丧。

    这个愿意返汉的李陵死了,这死亡的时间居然和原来历史轨迹中的时间相差无几。

    当然,并不像原来一样死于瘟疫。

    而是死于兵刃——死于匈奴人兵刃之下。

    而李陵的死与赵充国所部带来的大胜息息相关。

    原来当李陵跟随苏傅使团即将离开匈奴王庭的时候,他偶然之间获知大汉中有人与匈奴单于庭勾连的秘辛。

    为报天子的再造之恩,李陵执意留在单于庭探查消息,因此就耽误了返汉的行程。

    最终,范明友与匈奴人有勾连的情报顺利送到了苏武等人的手中,而李陵所行之事东窗事发,最终死在了匈奴人的手中。

    连尸首都没有寻回来。

    于是,苏傅使团带着这消息,再次历经千辛万苦,在长安城下第一场雪的时候,与赵充国所部汇合了,并且将李陵用性命换来的情报交给了赵充国。

    而在更早的时候,刘贺曾经派人给赵充国送信,将自己准备与霍光夺权的事情告诉了他。

    再加上范明友和田广明两部人马一直在漠北边缘逡巡不前,本就让赵充国有怀疑。

    将这三件事合在一起,“老谋深算”的赵充国明锐地分析出了范明友和田广明等人要行的阴谋。

    于是,冒着失期和抗诏的巨大风险,赵充国毅然决定返汉,最后带着三万大军从杭爱山出发,连日奔袭到灵武城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充国所部居然真的赶上了范明友等人的谋逆之事。

    而后才有了后面的大捷。

    刘贺终于看完了信,心中所有的疑团在这一刻全部都解开了。

    他从榻上站了起来,在刘德疑惑的目光走到温室殿的大门下,目不转睛地向北方看去。

    李陵,这个早该跟着汉武帝消逝在时间洪流中的人,终究还是走了。

    至此,见证过孝武皇帝那辉煌、冒进而激昂的时代的人,尽数凋零。

    刘贺觉得自己在几个月之前,似乎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李陵终究不再是这个时代的人了,他身上所背负的争议恐怕也不是自己这个天子能平息的。

    苏武和傅介子如果真的将李陵带回大汉来,要洗刷他那叛汉的罪名恐怕仍然是一件难办的事情。

    不管刘贺怎么做,恐怕都会引起朝堂上许多人的不满,进而影响到他这个天子的威望。

    如今,李陵就这样在匈奴人的辖地死去了,反而是用自己的性命为大汉立下了最后一功。

    李陵的族人早已经被孝武皇帝杀得干干净净了,刘贺没有办法再给他们加官进爵。

    但是也许李陵在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内心对大汉的愧疚至少会减轻许多吧。

    刘贺记得,飞将军李广另一枝血脉的曾孙李承还在人世,此刻应该就在光禄寺中担任郎官一职。

    他日有机会的话,刘贺可以将这份功劳记在他的身上。

    此时,天子又想起了自己给李凌的那封亲笔信。

    里面除了有君上对臣子常说的那些老掉牙的场面话之外,刘贺做得最过火的,恐怕就是执晚辈之礼,代替自己那从未谋面的舅公李广利向李凌致歉。

    也许,正是刘贺这略显癫悖的举动,才最终让李凌下定了返汉的决心。

    而这份决心又促使李陵想要带一件大功非常光荣体面地回到长安,于是才造成了自己的亡故。

    不论过程如何,李陵报效大汉的这部分心愿终于算是实现了吧。

    刘贺看着北边的天空,看到一片白云垂在天边,正逐渐被阳光染成血红。

    也许,在那片遥远的白云之下,就是李陵尸首的埋藏之地吧。

    总有一日,汉军会再次踏破匈奴单于庭,为李陵建起一座陵墓。

    知我罪者,其惟春秋。

    刘贺没有资格评价李陵,许多人都没有资格评价李陵。

    经历了三朝的李陵就此逝去,功过自然交给后人和史书来评说吧。

    ……

    当刘贺默默地悼念这从未见过的故人的时候,张安世等人终于来到了温室殿院中。

    他们不知天子为何神色肃穆,于是都郑重其事地向天子行礼,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几位爱卿,殿外的风太大了,我等进殿去谈吧。”

    “诺!”

    很快,君臣几人在温室殿里各自落座。

    樊克站在门外,韩德侍立在天子身侧。

    刘贺没有着急拿出那几封信,而是先将韩德引荐给了这几位如今已经举足轻重,未来更会成为朝堂柱石的朝臣。

    当天子说出韩德的功劳之后,纵使是张安世等人,也是不停地啧啧称奇,连连夸赞韩德有大将的风范。

    这让只是养子出身的韩德反倒有些拘束和紧张起来了。

    刘贺将一切的伏笔和铺垫都说完了,于是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正题,就将收到的四封信拿了出来,一一给这几位朝臣看。

    一刻钟之后,几个朝臣就全部读完了,他们自然是喜上眉梢,更有劫后余生的欣喜。

    这半个月以来,倒霍的事情虽然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是途中难免出了一些差池,让几人夜不能寐。

    此时,骤然看到捷报,得知范田二党已经尽数覆没,自然是放下了心中的那一块巨大的石头。

    但是,这事情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霍光活着,霍禹活着,还有许多霍党活着……他们有些被停了职,有些被关在诏狱里,有些被囚禁在府衙当中。

    但是终究还是活着。

    这里面牵涉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是只杀一个霍光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杀谁,怎么杀,杀多少……

    是一门学问。

    就像如今的北地郡和安定郡,除了被斩杀的叛军之外,被赵充国和韩增俘虏的叛军就有四五万人之多。

    这些普通的兵卒真的是叛军吗?

    总不能尽数杀掉。

    张安世们非常默契地互相对视了几眼,立刻就明白天子将他们招来是为了何事。

    从今日开始,霍党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了,他们接下来要操心的是如何给霍党一个最终的结局。

    同时还要给那些被裹挟进去的普通亭卒一个结局。

    “诸公猜一猜,朕此时在为何事而苦恼——魏卿,你来说说看?”刘贺问道。

    “微臣斗胆,想必陛下正在为那几万被俘的叛军而苦恼吧。”魏相一语中的。

    “知我者魏公也,但是有一事,魏公恐怕说错了。”刘贺笑道。

    “恭聆陛下垂训。”魏相连忙拜问。

    “不是五万人,而是七万人。”

    众人的脸色露出一丝不解,他们不知道天子多说的这两万人出自于哪里。

    “前几日,朕派戴宗到朔方郡去探查军情了,昨夜刚刚回来了,田顺所部粮草消耗殆尽,不战而自溃,已经在五原城下兵败,田顺死于乱军之中,所部人马全部被俘,押在五原。”

    这更是一个好消息,张安世等人是又惊又喜。

    惊的是天子居然那么早就知道了消息,喜的是兵灾终于消弭。

    “这七万人,魏卿觉得应该如何处置?”

    魏相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自然应该以谋逆而论处,纵使考虑法不责众,让他们免于枭首,但仍然应该严惩,微臣觉得可恢复肉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