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朕非汉废帝 » 第509章 朕讲人情世故,你们逼朕打打杀杀!

第509章 朕讲人情世故,你们逼朕打打杀杀!

    片刻过后,戴宗就读完这道魏相上来的密奏。

    刘贺这才开口问道:“你如何看待此事?”

    “魏阁老不负圣望,将徙民之事办得很漂亮,是大功一件。”戴宗满是钦佩地说道。

    “绣衣卫雒阳站派人送来消息了吗?”刘贺不置可否地问道。

    “昨日子时就已经送来了。”

    “与魏相这密奏中的内容,可有什么出入?”刘贺问道。

    “并无出入,所有的细节,全部都能对上。”

    “昌邑郎和羽林郎中的绣衣使者,送来的消息可与之有出入?”刘贺再问道。

    “也已经对过了,三者并无出入。”戴宗回答道。

    直到这时,刘贺终于完全相信魏相密奏的内容了。

    “魏相确实为大汉立下了大功啊。”刘贺出言赞道。

    如今,天下大势动荡多变,刘贺要重用很多人,但是对他们的信任仍然要有所保留。

    此次派魏相到三郡督促百万之家徙民平陵,自然是相信魏相的人品,但是仍然要让绣衣卫从中监察。

    这看起来是一种不信任,但实际上不管是对魏相还是对刘贺,都是一件好事。

    就像现在,刘贺完全确定了魏相的秉公执法,那么就可毫不犹豫地支持他了。

    “他们……在北阙广场上跪了多久了?”刘贺向北边平视说道。

    “加上今日,已经是第七日了。”戴宗不敢有任何的隐瞒。

    “长安民心如何?”刘贺问道。

    “民心未见异动,百姓只恨自己不在三郡,不能买到便宜的土地。”戴宗笑谈道。

    “南军北军的军心如何?”刘贺再问道。

    “南军北军军心稳定,只恨自己不能像袍泽一样,到三郡去立新功。”

    “儒林可有什么异动?”

    “寒门儒生皆称陛下仁善,士族儒生……”戴宗说到这里,有一些迟疑,并没有把话讲完。

    “此间只有你我二人,不必有什么避讳。”刘贺平静地笑道。

    “士族儒生说陛下暴虐癫悖,若不听谏,大汉恐有亡国之兆!”

    “那以你所见,朕要不要听下面那些人的谏言,按照他们说的做?”刘贺似乎自言自语地笑道。

    戴宗后退了半步,弯腰低头,没有接话,这不是他能置喙的事情。

    “这半个月,公车司马室多收了多少关于上奏此事的奏书?”

    “多收了五千封奏书,一半弹劾魏阁老的,另一半是劝戒陛下的。”

    平日里,公车司马室一日能够收到两百多份奏书就已经算多的了。

    这半个月,一日足足可以收到了五六百封奏书,难不成是大汉的官员一下子变得勤政起来了?

    这样反常的现象,如果说没有人在后面串联,刘贺是绝不可能相信的。

    而这串联挑事的人,恐怕也跪在这北阙广场上吧。

    刘贺站在此处,是看不到北阙广场上的光景的,但他知道跪在下面的都有哪些人,甚至还能猜出来他们是如何议论自己的。

    这些人跪在那里,看起来卑微至极,但是实际上,却透露着一股的傲气。

    从徙民之事开始,他们就没有想过要和刘贺商量,甚至没有想过和刘贺讨价还价。

    他们想要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天子停手,让天子认输。

    于是,这就成了皇帝和臣子的一次角力。

    “除了跪在下面的这些人,其他朝臣有几成是支持朕的?”

    “九卿二府的长官都站在陛下这边,两千石以下的官员中,有七成站在陛下这边,至于地方郡国守相……”

    “可能有一半的人站在陛下这一边。”

    这儒林的局面,倒和刘贺猜想得大差不差。

    现在的大汉朝堂,还没有完全被世家大族垄断,还有一多半的官员来自寒门。

    魏相、孔霸、王吉这些出身微末的人也不少,所以朝堂才没有变成一块铁板。

    否则,今天跪在北阙之下的人就不只是这三四十人了,而有可能是三四百人。

    那样一来,刘贺就真的有所忌惮了。

    毕竟,他们不是无权无势的儒生啊。

    “戴宗,如果现在是孝武皇帝在位,张安世他们敢这样做吗?”

    “陛下,微臣不知如何作答。”

    “是不知如何作答,还是不敢作答。”

    “陛下恕罪!”戴宗仍然没有给自己的答案,他知道天子不是来向他要一个答案的。

    “朕觉得若是孝武皇帝在位,别说是张安世他们,就是卫霍在世,也绝不敢这样做。”

    “今日,他们敢这样光明正大地到未央宫北阙来逼宫,无非还是觉得朕好欺负,觉得朕年轻。”

    “平日里一个个都毕恭毕敬,但是在他们的心中,朕只不过是一个运气好得过份的宗亲而已。”

    “若不是孝昭皇帝骤然大行,若不是孝武皇帝子孙衰微,若是国不可一日无君,轮不到朕来坐这个位子。”

    刘贺背着手,缓缓地把自己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他的语气越来越平和,但是也越来越冰冷。

    “朕还想问你一个问题。”

    “请陛下垂训。”戴宗看出了刘贺的不悦,连忙请道。

    “你觉得他们怕不怕朕?”

    “不是怕,是敬畏。”戴宗的回答很准确。

    “那是敬多一些,还是畏多一些。”

    “……”戴宗无言以对。

    “你说错了,他们并不畏惧朕这个人,他们畏惧的是大汉天子手中的权力。”

    “他们对朕只有敬,因为朕处处都以理服人,没有一次是真正癫悖孟浪的。”

    “朕既然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他们又怎么可能真的害怕朕呢?”

    “只有不讲道理的皇帝,才会让臣子又敬又怕!”

    “有人说得好,权斗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但是朕又觉得,权斗不可能只有人情世故,没有打打杀杀。”

    刘贺说话的时候,戴宗始终一言不发,他不知道天子为何会说这些看似无关的话。

    但他却能够看出来,天子心中有一股隐而不发的怒气。

    身为绣衣卫都尉,他认真听命即可,不需要胡乱进谏。

    绣衣卫每一间衙署那逼仄的正堂里,都挂有一幅大字:忠于大汉,先忠于天子。

    “从今日开始,朕要让他们怕朕这个人,而不是怕朕手中的权力。”

    “陛下只管下诏即可,微臣定当勇往直前!”戴宗叉手行礼请道。

    “此事不用你们绣衣卫去做,维持长安城治安,是执金吾的职责,让安乐来见朕。”刘贺狠决地说道。

    “唯!”

    ……

    这半个月来,长安城动荡不安,身为执金吾的安乐,自然也非常忙碌。

    为了不出纰漏,安乐每日都不敢在府衙中久待,大部分时间都带着巡城亭卒在长安城中四处抄检。

    他们不仅要搜捕趁机作乱的贼人,更要帮助廷尉捉拿对天子阴奉阳违的世家大族。

    放在以前,安乐是不愿把事情做绝的,因为他还是想要留一个“循吏”的好名声。

    但是现在却完全不同了,只要是天子下的诏令,安乐总会不打折扣地坚决执行,甚至执行得更加严苛。

    天子要抓三十个人,那么安乐就抓五十个。

    天子要五天结案,那么安乐就要三天结案。

    天子要找到幕后主使,那么安乐就把幕后主使的幕后主使也一同刨出来。

    因为他看透了一件事情。

    世家大族也好,百官公卿也罢,都绝不可能斗得过当今天子。

    不管是谁,和天子对着干没有任何的好处,只有跟着天子亦步亦趋,才能加官晋爵,才能名垂青史。

    安乐的行为自然遭到了许多朝臣的非议,甚至已经有人把他和魏相放在一起,并称为“鼎新酷吏”了。

    此事发生在以前,安乐一定会极力否认,但是现在却甘之如饴,与有荣焉。

    魏相是内阁大学士又是高平侯,能与之相提并论,岂不是说自己也快要加官晋爵了?

    在这种诱惑之下,安乐这个执金吾又怎么可能不奋力用命呢?

    经过一番整治,长安城的局面逐渐稳定了下来,恢复了昔日的平静。

    唯一还让安乐头痛的,自然就是在北阙广场跪谏的那些朝臣和豪猾。

    这些人来头太大了,大到有皇权作为依靠的魏相,也有不少的忌惮。

    最开始,张安世这内阁大学士带头跪谏的消息一传出去,就引来了众多好事之徒的围观。

    从北阙广场到华阳大道南端,一度都是人满为患。

    幸亏安乐反应迅速,立刻就派巡城亭卒驱散了好几次,终于才让这些人销声匿迹。

    如今,只剩下张安世他们这些让人头痛的“大人物”了。

    安乐拿他们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加派人手看着他们,尽量让此处不出乱子。

    他还很“贴心”地在左近的民宅里安排了医官和汤药,一旦有人晕倒,立刻可以施救。

    纵然考虑得非常周到,但是安乐仍然不敢松懈。

    每日午时之后,他就会赶来此处,在未央宫北门外的公车司马室暂驻,以防万一。

    ……

    申正时分,逼仄的公车司马室内,有些冷清。

    公车司马室说是一间室阁,但实际上只是在城墙上掏出来的一个“洞”。

    不过两丈见方,摆了一张长案和几张坐榻之后,就再也难有容身之处了。

    平日,只有公车司马带着一个公车司马丞和两个谒者在此值守,倒也还显得宽敞。

    这几日,多了安乐和他的两个亲随,就拥挤了不少。

    因为此处没有窗户,所以其间显得格外闷热,安乐只坐了片刻,就汗流浃背了。

    他有些焦躁地从榻上站了起来,来到了狭促的门口,站在暗处中朝外看去。

    偌大的北阙广场空荡荡的,在几十丈之外的太阳底下,跪着安乐的大麻烦。

    张安世们在有些刺眼的日头下跪着,摇摇晃晃,看起来随时都可能倒下去。

    广场边缘,有两队巡城亭卒排成一道稀稀拉拉的防线,既盯着外面,也看着里面。

    在更远的外围,在那来往的路人中,安乐还安排不少的“布衣”,用来盯看异常。

    当然,在安乐看不见的角落,还有戴宗派来的绣衣使者,注视着北阙广场,注视着巡城亭卒,注视着安乐。

    层层叠叠之下,未央宫的关防比过往更严密。

    安乐眯着眼睛看了片刻,觉得喉头一紧一涩,有些不适。他用力地从喉咙里咳出了一口浓痰,吐到了门外。

    “这些老东西,还真能抗啊!”

    安乐是举孝廉出生,过去当那高高在上的昌邑相,亲近交往的最少也是属官门下,所以做事谈吐都温文尔雅。

    甚至常常可以出入大儒的正堂,谈笑风生。

    但是自从当了这执金吾,他就常常要带巡城亭卒到民间与泼皮刁民打交道。

    这些泼皮刁民都不是好相与的,不用一些非常手段反倒容易被他们所欺辱。

    久而久之,安乐的脾气举止就变了,变得更加粗鄙暴虐,也变得更加务实。

    安乐咒骂完,撒了一口气,就准备坐回到榻上去,继续陪这些人虚耗时间。

    这时候,绣衣卫都尉兼公车司马戴宗出现在了门外。

    “戴使君安好。”安乐立刻换上一副讨好的面孔道。

    戴宗的品秩是千石,当然不如安乐的真两千石,但是安乐知道此人是天子的亲信,所以总有几分讨好之意。

    “安府君安好。”戴宗回礼之后,就不冷不热地说道:“安府君,县官要召见你,还请安府君到丹墀上去。”

    “县官要、要见我?”安乐反问道,这半个月来,县官称病不见任何朝臣,骤然召见,自然让他受宠若惊。

    “正是。”

    “县官召见本官,为的是何事?戴使君可否透露一二?”安乐接着问道。

    “下官不知,县官只让府君立刻去面圣,不得有片刻耽误。”戴宗回道。

    安乐听到此处,哪里还敢有迟疑,草草地行了一个礼之后,径直离开了。

    从公车司马室到丹墀之上,并不算太远,但上上下下,要跑的路很曲折。

    安乐走得又很急,所以来到丹墀上的时候,已经有些气喘了。

    看着几十步之外的天子背影,安乐的心潮很是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