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天欲明 » 二百零三:人思变

二百零三:人思变

    事实证明,谢衡和折知琅那是一点儿也没有高估赵官家的军事素质。信阳兵败的消息一传回来,赵构就又玩起了老把戏,连发八道金牌召韩世忠回防长江军事重镇扬州城,他言语恳切,大有一副韩世忠不回来面对金兵,他就得跳长江自保的架势。

    话说到这份上,便是韩世忠再想着之前岳飞的前车之鉴,也不敢背负抛弃君父的骂名,不回援。这万一赵构死了,他就能变成千夫所指的罪人。

    面对这样的局面,枢密院编修陈俊卿反应非常激烈,他甚至跪在宫门前,求皇帝收回成命,这是在把大宋子民往金人的铁蹄下送。

    可皇帝丝毫不为所动,以至于实在是对皇帝的行为深感痛之的陈俊卿上了一道言辞极其激烈的奏折,劝他放弃求和投降的想法,也放弃老是搞这种遥度军情的瞎指挥。

    他在税银案时给人“孤独发声”的印象太深,名满江南东路以及临安城。以至于奏折一出,当即满临安刊印,太学生以及云集京城的赶考学子群情激昂,要到皇城前去请命。

    可与这些士子学生们针锋相对的,却是临安城富户以大小官员争先恐后地变卖家产,收拾行李,准备逃离临安的混乱情景。

    出发和满朝主战官员以及太学生们一起去宣化门请命之前,副相胡铨没忍住在荀懿面前发了牢骚:“民心不稳,又如何能众志成城地抗击敌军?”

    荀懿替他倒了一杯茶:“我不通军事,不过前任都护薨后,完颜宗弼也曾联合西夏试图进攻安西,我虽文弱,也敢亲赴前线鼓舞士气。便是大宋,也有真宗之前例,若是要在此刻稳定人心,不如劝官家御驾亲征。”

    真宗的前例说的便是“澶渊之盟”定制前的那一场真州之战。荀懿提到此事,却也不知是巧合是有意,这例子重叠得太过惊人。

    当时的真宗也是一点儿不想打仗,满朝想着迁都的官员一片,是寇准带着几个主战派,把皇帝生拉硬拽给拽进了真州城。

    当时情况之恶劣,是到了城中,真宗皇帝还不停地派人去看寇准的情况,万一要是寇准露了怯意,那就得赶紧跑。这仗铁定打不过。

    而寇准展现的也是镇定自若的风度,因而留下了“时人比之谢安”的佳话。

    而且御驾亲征一事,可能是当时对军队有所了解的有识之士的共识。

    早在数年前,岳飞,李纲等人也劝过赵构,以类似于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头衔,收揽兵权,御驾亲征,在名义上拥有对所有军队的指挥权。

    不过胡权立马就知道,荀懿这话说的显然不是因为忧国忧民,只是一时笑谈。

    因为她说到这里,忽而没头没脑地笑了一下。

    胡铨好奇发问这位举止素来端正的长史为何而笑。

    荀懿只道:“我这样说,倒显得对官家不恭敬了。”

    胡铨是个十分大度的人,他也深信荀懿的人品:“茶余闲谈何妨?荀君上但说。”

    荀懿叹了口气:“我是想着,官家如此喜欢指挥军队,不若让他去前线指挥个够。当然,这玩笑确实有些刻薄了。”

    胡铨听完,知道荀懿是有意说笑。可他也只得报以苦笑。

    因为荀懿之言,没有说错。

    赵构虽然一直标榜自己不遥度军情,但是实际上他常常能做出远程指挥军队的事情。

    按说,他好歹也是历经过“大元帅府”,在宋金乱局时,见识过什么是战争,也绝对应该知道,不光他自己,就连他任命的杜充一干人等,都不是帅才。

    可他还总是能搞出这种拖自家军队后腿的事情,只能说是帝王在权力之下的任性?还是无知?

    胡铨顿一顿,却是没有荀懿那样泰山压顶而面色不改的好气魄,语气里带着十成十的哀愁道:“我现在更怕的是,官家自己先想着逃跑。再来一次海上漂泊……”

    参知政事名列宰执,是最常见赵构的那一批常参官之一,胡铨对于赵构的状况,可谓把握得十分精准。

    赵构最近的表现,几乎能用萎靡不振来形容。

    朝会上,面对主战派和主和派的互相攻击,甚至粥粥不休的吵吵嚷嚷,赵构一个字也没有理,只不停地追问前线战报。

    可若说他关心战事吧?

    枢密院以及兵部的官员们为他提供些切实可行的防御政策,他也一个字都没听,或者说,听不下去。

    胡铨的担心不是白来的。

    在听到完颜亮提兵数十万,两淮重地的兵马节节败退时,赵构的动作只剩下了摇头叹息。

    更糟糕的是,完颜亮搞了一次小小的突袭,利用韩世忠军队的将兵之间没有良好磨合,匆匆撤退导致阵型拉扯过长的缺陷,前阻截,后包围,吃掉了韩世忠的一小部分军队。

    这军情传到朝中时,赵构的表现简直与韩世忠战死了一般无二,他嚎啕大哭,说了一段靖康年间的往事:“昔年朕与大哥在汴梁,金兵来犯,朕劝大哥逃跑,大哥却顾虑什么皇家尊严一类,不肯跑。后来金兵破城,二帝北狩,大哥一直悔不当初。”

    当然了,这话的真实成分其实应该大打折扣,因为开封城与其说是被金兵攻破的,不如说是大宋皇家在一系列类似于“六甲金兵”、“匆匆议和”、“亲赴敌营”、“大开城门”等等的作下,作掉的。

    毕竟当时禁止抵抗的政令还在一些官员士子百姓的心中留下了记忆,这一点是完全无可抵赖的。

    但面对一个一提“金人”就像惊弓之鸟一般的皇帝,满朝大臣也是极为绝望。

    唐明皇弃守长安,导致长安城被安禄山、史思明所破,引发了大唐的衰落。当然,那是因为大唐曾经是个辉煌灿烂,武德充沛,幅员辽阔的帝国。

    而大宋没有燕云十六州的先天不佳,以及南渡在前,这赵构要是弃守了临安城,等于放弃整个长江流域。大宋能去哪里?海上?还是崖山?

    在一片人心惶惶的气氛中,皇宫也不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