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日月河山永在 » 第六章 祖宗之法到底可不可违?

第六章 祖宗之法到底可不可违?

    殿内,檀香四溢,熏得人心静神怡。

    御前会议还在进行。

    “倒是有一件小事。”

    “内阁最近收到一份想要修改《大诰》部分条例的奏章,拿不定主意,想请圣上御览。”

    杨士奇说罢,马愉便递上了一份折子。

    “大诰?太祖皇帝所定之法,已经完备之极,有何修改的?”还未打开奏折观瞧的朱祁镇先是发出了疑问。

    “正是因为如此,老臣才拿不定主意。”

    王振听到这话,也有些摸不透杨士奇的意思。

    杨阁老是谁啊,那可是四朝元老,在内阁做了几十年的辅臣,怎么会有事情难得到他,即使是关于大诰之事,也不该为难。

    即使为难也不应该拿不定主意,难道是改了其中的不可言说之处?

    王振开始在心中盘算着。

    “邝埜?兵部右侍郎?他一个兵部的官员什么时候不研究兵法改研究律法了?”

    朱祁镇刚刚摊开奏章,看了眼题头的姓名便是惊讶的说道。

    王振也开始在心中念叨这个名字,并且在脑海中搜寻关于这个名字的记忆,但是想了半天也没想到此人有什么过人之处,惊人之举。

    这样的人怎么能让杨阁老拿不定主意呢?

    众人各怀心思。

    看了半天,朱祁镇合上了奏折,表情耐人寻味。

    “王先生,你也看看。”

    王振接过奏折快速的扫过全篇,文中确实是邝埜关于大诰的修改意见,只是这个邝埜哪是想改各别条目,而是想改整个大诰的框架体系。

    核心的意思的就是要减轻刑罚。

    乱世用重典,但是现在河清海晏,此类刑罚便显得有些刻薄。

    “王先生,你对邝埜的这份奏折怎么看?”

    王振合上奏折,神色略有不屑,“内容缺乏考量,许是邝侍郎哪天梦里梦见了冤案,醒来便提笔写的这篇半清醒半模糊之作,难以自圆其说。”

    王振这点说的没错,邝埜确实是在半清醒半模糊的状态下完成的这篇文章,只不过不是刚睡醒的迷糊,而是喝了几两小酒后写成的。

    当初邝埜说律法的问题只是为了面见阁老的一句托词,脑子里并没有现成的意见。

    如今要想短时间内写一篇,只能寄托于灵感迸发。

    只是没想到酒后还真让他写成了,虽然内容有些潦草,但是中心思想没有乱,那就是改祖宗之法!

    “奴才以为应该打回。”王振说罢,想了想又补充道,“等邝侍郎完善一下再奏。”

    话没有说死,王振还是给自己留了条退路。

    本来这种奏折是没有资格进入御前会议的讨论,像这样的文章,内阁一开始就应该直接原路打回,何须有这般麻烦。

    王振不时偷偷向杨士奇的方向看上几眼,他觉得杨士奇的意图绝没有这么简单。

    但是杨士奇稳坐钓鱼台,想从他的脸上看出点信息也是太难了。

    “杨先生认为呢?”朱祁镇转而问道。

    杨士奇不慌不忙的回答道:“老臣认为如今虽天下太平,但是律法仍是底线,即是底线刑罚便无轻重之分,只要能惩罚该惩罚之人,奖赏该奖赏之人便是好的律法。而太祖皇帝一朝所编的大诰便是出于此目的,况且后继之君在太平年间也无改动之意。所以实没有修改的必要。

    但是要是修改也无可厚非,毕竟确如邝侍郎所说,如今海清河晏,歌舞升平,大诰多少有些重了。”

    听到杨士奇头头是道的分析,王振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老头子这不是主意拿的挺明白的嘛,演这一出不得不让王振提防,但一时间他也抓不住重点。

    朱祁镇也点点头,难得两方达成一致,“既是太祖之法,便不要动了!邝侍郎体恤下民,本意无错,奏折就此打回不做追究,也不要再对此事上奏了。”

    “遵旨。”

    ……

    “行啊,孟质,你现在算是出名了,邢部的魏尚书刚才还跟我说起你呢,问你有没有兴趣去他那儿深造。”

    上午的御前会议,下午邝埜奏折的事编传遍了京城各个衙门。

    要是邝埜在刑部或者是都察院这样司法部门任职,这篇奏折还不至于掀起如此大波。

    实在是邝埜一个兵部的右侍郎好好的兵部的事情不操心,反而操心起别的衙门的事。

    按照俗语说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刚从六部会议回来的兵部尚书徐晞一见到邝埜便开起了玩笑。

    也不等邝埜回应,徐晞继续打趣道:“孟质,你这回可是在圣上面前露了脸了,多少人想有如此机会而不得呢。等着大家伙闲下来的时候,我组织一个座谈会,你给诸位同僚讲讲心得,别藏着掖着,让大家共同进步嘛。”

    邝埜听了这番阴阳怪气的话语之后并没有恼怒,反而露出一丝憨憨的笑容。

    “要是诸位同僚想要学习律法,属下定会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倾囊相授?哈哈哈哈。”徐晞看着邝埜笑得前仰后合。

    “孟质,你可真是有趣,有趣的很啊。”

    徐晞边笑着边连连拍着邝埜的肩膀,邝埜也跟着笑了起来。

    “想想前些年我们同在兵部任侍郎之时,也没见你如此不谙朝堂之事啊,怎么病上一场还变得有些迂腐了,连大诰这种太祖皇帝之法都想修改。我都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了。”

    “作为臣子,自是要为圣上分忧,既然看出大诰在盛世的严苛,就要敢于进谏,无论是太祖皇帝还是当今圣上都是为了大明朝能够百年昌盛,万年流传,何顾忌一言一句的改动呢?”邝埜说的义正言辞。

    “哈哈……”徐晞笑着频频摇头。

    直到徐晞离开,邝埜也没有解释分毫,只是眼神中的笑意顿时消散,剩下的只有深沉。

    邝埜隐隐感觉到此次御前会议的内容,是有人故意透露出的。

    目的就是为了让邝埜成为众人的笑料,把他幼稚且不善朝堂的形象潜移默化的植入众人的心中。

    让众人对他失去戒心。

    最后是正是邪都会让人认为是单纯使然,而不是由于派系。

    邝埜觉得这是杨士奇的手笔。

    从一开始让他写奏章,到现在奏折的风声飘过六部,他好像已经不知不觉的就踏进了这场棋局。

    只不过他这颗棋子落在了棋盘中最不起眼的位置,甚至目前来看还看不出任何价值。

    邝埜并不讨厌成为别人的棋子,因为现在的自己也不配执子对弈,能登上棋桌的只有那么寥寥几个人。

    他也明白这是杨阁老对他的一种保护,让它成为游离于两派之外的自由人。

    至于麓川的事情……

    奏折的批文已抄送兵部归档了。

    按照前世的记忆,这次御前会议之后,王骥就应该出兵征讨了,如今落了个按兵固守,邝埜倒觉得诧异。

    看来几位阁老已经开始发力,让事件有了细微的改变。

    积少成多,这也给了邝埜信心,只要事件能有改变,那就代表着那场战争也可以被改变。

    上天还真的给了他一次再来的机会。

    土木堡!

    邝埜难以磨灭的梦魇。

    “……还得是杨阁老啊……”

    邝埜远望内阁的方向,心中是无限的感慨。

    “只是……那一场蓄谋已久的弹劾也快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