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三十一章 情报司的繁复工作

第二百三十一章 情报司的繁复工作

    看着郭宗训倒腾着各样东西,魏咸信悄悄地把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他天天跟郭宗训待在一起,说是君臣,其实跟兄弟差不多,其他的伴读都是这样的心态。

    “皇上,火药雷、床弩、轮式投石车、喀秋莎这么厉害,杀伤力这么大,还有石油、汽油做的燃烧弹,所向披靡,射程有短程、中程到远程都有,还有手弩,几乎全覆盖了,我军几乎没有对手了,为什么还要研制火枪火炮呢?况且它们的射程都不远,难道还有别的原因?”

    “你能够这样想,这是不错,就目前而言,火枪火炮确实没有这些武器厉害,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武器都比较大,如果火枪火炮的组合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你愿意用哪些武器呢?你也看到那天硝化棉的厉害,也许这个做出了的火枪火炮射程更远呢?”

    “你也知道,晚上你看月亮,只是一轮明月,月亮上面隐隐约约有所谓的桂树之类的猜想,用望远镜看过之后呢?你就会说:哦,上面好像坑坑洼洼的,像一块石头,前一阵,曹承恩拿来更好的望远镜,你又看到更为真确的月亮,上面一个个环状物,如果以后再拿到一个更好的望远镜,也许你会看到更为真确的天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们的工具越来越好,看得更清晰,我们了解的更透彻。”

    “对,以前我们用刀枪剑戟跟敌人拼,敌人骑马,速度快,我们只有列阵对抗,敌人力气大,我们就用盾牌来保护,用小组组合来对抗,我们吃米饭、粗粮,敌人吃肉,他们的力气大,我们吃亏,我们都在不断地寻找战胜对方的方法,不论武技、力气,还是计谋。”

    “如今我们发明了新式武器,碾压敌人,获得巨大的胜利,我们的胜利是建立在火药之上,总有一天,敌人也会学到这个本领,那我们怎么办呢?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始终保持对敌人的优势,这才是我们胜利的根本啊。”

    “你也看到王贻正找到马钧的资料,我们造出轮式投石车,多么厉害的宝贝啊,这次北伐,它是主要的功臣啊。本来几百年前它就应该出现的,如果曹爽推广使用了这些武器,也许三国会早日结束的,实际呢,如果不是我们去发掘,也许永远也没有展现风采的机会啊,你说这可惜吗?”

    “是的,在位之人尸位素餐确实可惜啊。”

    “所以我们要保持不断学习的习惯,保持好奇心,尽可能多地发挥工匠的专长,支持他们的工作,多培养一些博学之人,这才是我们大周强大的依靠。”

    “臣明白了。”

    郭宗训要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的伴读、皇宫卫队、羽林卫、内务府,一直朝着格物致知这条大路前进,后世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这也是郭宗训的座右铭,如果这些人都认同这个理念,在郭宗训的金手指指引下,大周的科技发展必定远超世界各地,何愁大事不成?这是他的核心力量,通过内务府学堂的培训,人数越来越多,影响无数军属,这些内务府将来的骨干,也必将为郭宗训的宏图伟业提供助力。

    看着自己的基本盘,郭宗训越来越佩服一个单位两套架构的设计者,实在是太适合郭宗训了,通过这种训练和组合,可以快速扩展部队,唯一的缺陷是兵员素质差异大,郭宗训通过建立预备役的方式,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直帮郭宗训维持这个系统的是情报司的陈诚,他原来是自己的贴身内侍,登基开始就负责情报工作,羽林卫创建的时候就是监军,一直到现在,在陈诚的执掌下,羽林卫的训练工作一直有序开展着,每次扩充之后,马上从军队中、内务府学堂中筛选出新的预备役士兵,他还创建了青年军这个预备役的预备役,有了这个方法,羽林卫的预备役都成了半成品,可以快速上手,效果非常好,确保了羽林卫的战斗力。

    可以说张彦斌率领羽林卫四处征战,是在摔打部队、精炼部队,陈诚却是在不停地磨刀,把小刀变成大刀,羽林卫的壮大离不开陈诚和张彦斌的努力。每次出征,表面看东京的保卫部队只有城防的部队和皇宫卫队,实际上还有数千的羽林卫在日夜操练,任何人忽略了这支部队的存在,必定要付出致命的代价,这才是郭宗训淡定派出大部主力外出的底气所在。

    当初请嵩山少林寺的武僧来教导学员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来的,如今的成功验证了这个想法的前瞻性,能够看清这些事的,在朝廷里屈指可数,难怪大周的敌人都会忽略郭宗训这个小皇帝的存在,一直在寻找那个隐藏的权臣。

    “陈诚,周边的钉子放到什么程度啦?”

    “皇上,按照您的吩咐,现在我们的主要目标放到大理、占城、高丽、日本、大辽、河东、定难军、河西、西域、吐蕃,通过商旅已经在各地立足,需要一个等待的时间,慢慢布局,就像以前一样,沉下心来,好好做生意,学语言,三佛齐、渤泥、麻逸、吴哥、波罗王朝、朱罗国、潘地亚等地都已经有人驻点了。”

    “嗯,够忙的了,这些通译也培训了不少了吧。”

    “是的,在内务府文书学院开设了多个培训班,每年都招生,确保通译人员的数量稳步提高。”

    “河东如何?”

    “刘钧获悉我军切断了他们和辽国的通道之后,非常恐慌,所有州府都进入战时状态了,不断收集军用物资和粮食,恐吓老百姓,说我军会去抢他们的钱粮、子女,晋阳也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战前准备,由于他们的兵力有限,外出野战的可能性很小,目前他们都是采用坚壁清野的方法,各个州府各自为战、固守待援,期待辽国的支持。失去辽国的援兵,河东也就失去坚持的底气。”

    “如此说来,我军首先从北面大举南下,越过沿途各州也足以打破他们的幻想?”

    “如果加大对河东各个州府的宣传就更好了,也许可以震慑他们、也可以减轻老百姓和官兵的心理压力。”陈诚很聪明地没有说出具体的做法。

    “就是告诉河东的军民:这次大周进军,只为解决一统天下,不为杀戮,不为财帛子女,天下即将一统,周军将在晋阳与刘家一决雌雄,只要刘家为天下苍生着想,以往恩怨一笔勾销,周天子将给予厚待。你说这样可以吗?”

    “奴婢愚昧,不敢妄断,不过我们的做法跟刘家说的反过来就是最好的,起码老百姓不会跟着闹了,至于官兵,既然皇上说是两家的恩怨而已,只在晋阳决战,他们又何必掺和呢?”

    “善。”

    “定难军如今的情况如何?”

    “皇上,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掌权将近三十年了,根深叶茂,正在全力栽培他的儿子李光睿,李光睿也参与军务多年,如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李彝殷把许多事务都交给他处理,如今他们有内务府给予羊毛贸易的专营,手上的钱更加松动,对朝廷的好感多了一些,不过他们还不知道我们的底细,所以要他们俯首称臣看来还要花点时间,最好有点压力才行。”

    “嗯,看来晋阳之战要打得狠一点,特别是攻城的时候,猛烈一点,让李彝殷清醒一下。你们仔细打探,很快就轮到他们了,如果不听话,就要挨揍了。”

    “是,奴婢明白。”

    “锦衣卫的工作虽然和情报司分开了,但是你还要关心,毕竟韩虎还不熟练,好好指点一下,跟进一下大的事项,不要让他们跑偏了。”

    “是,奴婢明白。”

    “羽林卫的管理工作做得不错,一定要严格和关心并重,为羽林卫的发展打牢根基。”

    “谢皇上,奴婢明白。”

    “监军的培训课程现在开了几个班?”

    “回皇上,新入学的有三个班,一百二十人,在学的还有两个年级,各一百二十人,这些人都经过严格的筛选,查过家庭、亲族、朋友等,都是清白之人,跟现在的将领、官员没有关系。他们都是全封闭训练,每年二十天假期,待遇优厚,学习三年,考核价格才进入实习阶段,分配到部队历练一年,历练及格才毕业,重新分配到部队。”

    “嗯,好,陈诚,李泰也跟随朕几年了,现在他到你那里去,学习羽林卫的事务,你就按照新手的规矩,让他从头做起,你一定要对他严格要求,让他成为一个称职的羽林卫成员。”郭宗训指着身边的贴身内侍李泰说。

    以前陈诚就是郭宗训的贴身内侍,后来情报司实在是太忙了,郭宗训才提拔了李泰来接替陈诚的工作,让陈诚专心于情报司的工作。

    “皇上放心,奴婢一定遵照您的吩咐,让李泰在羽林卫从头做起,严格要求,让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羽林卫。”陈诚恭敬地回复。

    “李泰,到了羽林卫,记住从头开始,踏实地学习、工作,不要趾高气昂、高高在上,明白吗?身边的都是同袍,一定要保持原来的本色,不枉朕的一番苦心,陈诚就是你学习的榜样,明白吗?”

    “奴婢明白,一定沉下心来,好好干。”李泰恭敬地说。

    “陈诚,晋阳城一下,就是你封侯之时。”

    “谢皇上,奴婢能有今天,皆是皇上恩赐,不敢贪功,只要皇上吩咐,奴婢一定竭尽全力为皇上办事,不敢懈怠。”陈诚一听,连忙跪在地上,激动地说。

    “起来,这是你应得的,你干的每一件事都如同明灯,照亮大周前进的道路,为大周的强盛作出杰出的贡献,非一般人可比。”郭宗训上前扶起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