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六十三章 精神支柱

第二百六十三章 精神支柱

    正当郭宗训按部就班地开展自己计划的时候,郭宗训的多位良师益友却无可挽回地离他而去。首先是范质,接着是慕容延钊,最后是王朴,这些大周的功臣在郭宗训的金手指作用下,或多或少地延长了寿命,只是药石之功也是有限的,他们不能继续陪伴郭宗训继续开创新的事业。

    王朴以病躯支撑着,一直在默默地匡扶着郭宗训的社稷,将近油尽灯枯之际,王朴叫王侁请来郭宗训。

    郭宗训知道自己的金手指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十分悲痛,王朴是他的精神支柱,是稳定这个天下主要舵手。想当初,如果没有王朴的策划,郭宗训是很难精准地调动部队,拆散了殿前司的部队,组建各个行营。随后又通过多次南征北战,对部队的指挥机构进行改编、组合,提拔不同的将领到关键位置,形成了新一代的军队领导核心。

    又把有可能威胁到郭宗训领导地位的将领的权限进行控制,逐渐边缘化,直至郭宗训掌控大局之后,再让郭宗训重新施与恩惠,重新提拔使用。这个时候,郭宗训羽翼丰满,早已不是吴下阿蒙了,再也没有人可以威胁到大周的天下了。

    郭宗训握着王朴的手,轻轻地喊了一声:“爱卿,朕来了。”

    王朴听到郭宗训的话,睁大眼睛,慢慢说:“陛下,老臣要去见先帝了,再也不能侍奉您了,以后陛下要谨慎,时间就是您的好帮手,只要不怠政、不劳民伤财、不穷兵黩武,陛下的宏图伟业就会慢慢到来。切忌好大喜功,此乃取祸之道也。”

    “陛下教化万民的仁德之心要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必定有好的回报的。至于军人地位固然重要,但是主将、监军、参谋长之间的交叉调换很重要,切记不要让他们待在一起太久,否则容易再出祸乱。”

    “陛下,对大周钱庄的掌控力度要加大,切勿随意印刷支付凭证,此物一旦泛滥,朝廷以及内务府的威信就会被摧毁,必将祸害大周的社稷,不可不察也。”

    “陛下,人才难得,官场之中,难免有蛀虫,这些人如果扼杀了历练官员的晋升之道,也会导致人才流失,臣的意思是历练是必不可少,有时也不能光看官员管理的报告,选才有时需要走下去,看看官员的另一面,陛下才能不被官员蒙蔽啊。”

    “爱卿放心,朕记下来,一定遵照执行。”郭宗训感动得想哭,不过他强忍住。

    王朴伸伸手,把王侁招过来,吩咐他们出去一下,他有话跟皇上说。

    王侁明白这是父亲要跟皇上说秘密了,就挥退左右,然后说:“父亲,孩儿在外面守着,您慢点说。”说完,王侁向郭宗训行礼后,退出房间,关上门,在外面走廊等候着。

    王朴眯着眼,看着王侁出去了,门也关上了,就闭上眼,缓缓地舒了一口气,休息了一会儿,又在睁开眼,看着郭宗训,缓缓说出心里的话。

    “天子降临,火眼金睛辨贤良、识奸徒,奇计百出,制造出无与伦比的器械、武器,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物件,改军制,消除军权独大的隐患,在短短数年间一统华夏,造福华夏,实乃大周普罗大众的福气。”

    “微臣幸得天子信任,能够看着先帝的基业发扬光大,实在是幸运之至也。”

    郭宗训早就知道自己的异于常人,王朴此时说出这样的话,郭宗训也没有正面回应王朴的话,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民族的不幸实在不堪回首,天怒人怨之时,必定人神共愤。机缘巧合之际,朕获得爱卿的扶持,朕熟读史书,为我们祖祖辈辈遭受的磨难而悲哀,朕发誓,一定不能让南北朝的悲剧再次发生。世间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朕识贤良、辨忠奸,皆因巧合,角度不一样也很重要,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

    “朕知道我们的先贤有许多超前的研究,皆因上位者浅薄而错失了造福世人的机会,所以朕要帮他们正名,读书虽不错,技巧也高明啊,前人走错了路,朕来纠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啊。我们的祖先本来就有百般智慧,并不只是独有儒家一门学问也。”

    “事实也证明了我们先贤的伟大,大周军队所向披靡,更多依仗的就是他们的神机妙算、还有将士们的舍生忘死,这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实力所在。”

    “勤劳勇敢,智慧无穷,不屈不挠,忍辱负重,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特点,无数英雄豪杰为捍卫民族的利益而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从不畏惧,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军人在战场上毫无斗志,这一定是朝廷与士大夫们的错啊。”

    “皇上所言甚是,老臣终于明白了,此乃上天怜悯啊。”王朴好像是解开了心中的一个结,放下心来。

    “老臣感谢皇上对老臣一家的照料,给机会他们,让他们成才。”

    “爱卿披肝沥胆为大周辛劳,朕既然看得清楚,自然也会施与援手,在公在私都是有益的,朕不希望看到英雄流血又流泪,朕信奉‘不教而诛谓之虐也’,朕希望对自己人如同春天般温暖,对敌人如同寒冬般冷酷无情。只要是效忠于大周,愿意捍卫民族利益的人,朕一律厚待,朕愿与之同富贵。对于敌人而言,朕暂时还做不到冷酷无情,也许朕还是以为他们会成为我们中的一员,所以妇人之仁还是难以更改,所以有些事,朕愿意让其他人去全权处理,以弥补朕之缺点。”

    “皇上宅心仁厚,确是百姓之福,请皇上握紧手中剑,必要时,还需金刚怒目以正奸邪也。”

    “好,朕明白了。”

    “请皇上把王侁叫进来。”王朴有点难为情地请郭宗训帮他叫王侁进房间,他是没有什么力气呼喊王侁了。

    见到王侁,王朴嘱咐他把几个兄弟都叫进来,王侁、王僎、王备、王偃都走近房间,王朴看着这几个儿子,王侁跟随韩通南征北战,在韩通的刻意栽培下,大有长进,已经是侯爵了,王僎在静海军跟随曹翰历练多年,练出本领,也有封爵,王备、王偃则饱读诗书,在东京附近的衙门历练。

    对于自己儿子原来的毛病,王朴是心知肚明,如今他们能有这样的成就,确实是郭宗训的刻意栽培才有的,王朴知道,以后皇上还是会照顾他们的,但是只怕他们忘记了初心,因为骄躁而辜负了皇上的一片苦心啊。

    于是,王朴让几个儿子跪下,嘱咐他们要记住他们的今天的成就都是皇上刻意栽培,以后千万不要忘记了自己的吩咐,一定要戒骄戒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捍卫皇上的江山社稷。。。。。。

    随着王朴的离逝,郭宗训的精神支柱只剩下魏仁浦与韩通了,当然,在郭宗训的刻意倾斜下,张永德、李重进、吴廷祚、张美、高怀德、宋延渥、张光翰、赵彦徽、董遵诲等等一大批铁杆已经站在高位,曹彬、潘美等等将领正准备着接班,后面还有一大批军事学堂的天子门生在各支部队的中层开始接班,这就是郭宗训掌控军队的底气所在。

    还有几个预设的战场,为笼络王审琦、石守信、李继勋而准备好了,时机一到,就轮到他们大显身手。这些军事预案已经送到他们的手中,这些预案,让王审琦、石守信、李继勋等人如同打鸡血一般兴奋,还有什么比自己被重新重用更好的呢?机会难得,谁不会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