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六十六章 河西,前进

第二百六十六章 河西,前进

    银川府的建成,为周军在河西建立了一个坚固的堡垒,它与灵州组成周军在黄河两岸的重要支点。在银川府主持军事的赵彦徽通过对银川府附近的地形进行考察,为朝廷能够选定一个这样的地方而叹服,银川府真是一个好地方啊。

    这里是一个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日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说它是“塞上江南”也不为过。

    在修建银川府的时候,开垦团已经在附近大肆开垦,内务府的管事说,这里就是皇上所说优良的农林牧渔生产区,好好开发,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粮食,是一个宝地。

    银川境内天然湖泊众多,自然水面数万公顷,水质良好,水域内水草茂盛,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条件,可以为银川府的居民提供大量鱼获。

    根据规划,第五集群的骑兵在这里建立了新的马场,通过收购附近部落的战马,组建了多支骑兵,加大部队战马的数量,提高了集群的机动作战能力。赵彦徽根据朝廷的指示,招募了不少部落的勇士,组建新的骑兵预备队。

    赵彦徽的部队,在整个平原地区的多个要点驻扎,严密地控制了这个区域。附近的部落以前只见过灵州的边镇守军,那时都觉得周军厉害了,那个恐怖的冯继业是他们心中的恶魔,人人都想朝廷早点撤换他。

    终于盼来朝廷的敕令,令人讨厌的冯继业终于给撤换了,换来这个相对和气的国公,但是这个国公却带来了数量庞大的周军。随之而来的,还有数量庞大的农夫、工程兵,他们通过收购附近部落的草场、土地,修筑城堡、开垦种植。

    赵彦徽来到灵州不久,就进行了大规模的阅兵,展示军威,他还邀请了附近部落、凉州蕃部、甘州回鹘、归义军等势力的首领来观礼。各部都派出使者出席了阅兵,当他们看到周军主力的鼎盛军容之后,凡有不臣之心的人都大惊失色,只有归义军一心归附朝廷,觉得周军强大,顿觉有了主心骨。

    归义军的使者私下向赵彦徽诉说了归义军在归州的为难之处,也带来了曹元忠的信件,希望周军可以早日向西进军,尽早拿下河西走廊。

    赵彦徽也给归义军的使者派了定心丸,承诺周军立足稳了之后就会西进,要求归义军尽可能保持警惕,要稳住,并尽可能向周军提供河西走廊各个势力的情报,以便周军相机行事。

    经过半年的部署,赵彦徽已经对河西各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本地部落里面的敌对势力、死硬派的无情打击,极大地震撼了附近的部落,周军的强大实力,让附近的部落折服,他们都愿意献地、归附周军,成为大周的臣民。

    对于这些识时务的部落,朝廷非常阔绰,出手大方,按照献地的大小、带来部众的多少、牛羊马匹的数量,进行特别的赏赐,让他们一下子就获得丰厚的奖赏,这也许是他们要花数十年才能积累到的财富啊。

    对于那些带头献土的部落首领,还有额外的赏赐,让他们无悔于带头献土的举动。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让他们非常满意。

    朝廷还特意给这些首领开培训班,教导他们怎样遵纪守法、投资创业,又带他们到东京来长见识,在各个学堂给他们留了位置,培养他们的子侄,为他们提供了提升家族势力的捷径。

    拿下银川府及其周边之后,赵彦徽开始调动部队西进,如今拦在周军面前的是以阳妃谷为主的六个山谷的蕃部,他们相约为盟友,各自为政,控制了凉州附近区域。

    这些蕃部力量有限,在数万周军主力面前根本不够看,但是如果他们采用游击战略,就会让周军相当头疼,对付这些部落,一味展示强硬并不容易凑效。

    周军进军到各蕃部的势力范围前就停了下来,周军想用另外的手段来开辟西进的道路。鉴于周军已经展示过实力了,各个蕃部也不愿意与周军硬碰硬,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合适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内务府之前开拓丝绸之路的时候,已经跟各部打过交道,并展示了巨大的诚意,让各部的首领都分享到贸易带来的好处,这次内务府再次伸出援手。

    内务府的主管向各个蕃部重申了周军西进的原因,就是要支援归义军,帮他们击退外敌的入侵,又宣传各部都是大唐的遗民,应该守望相助,共同维护凉州等地的安宁等等,又是大棒、又是亲情牌、又是利益的诱惑,内务府的主管甚至说,如果各部愿意,朝廷愿意任命他们为朝廷的官员,参照银川府那些部落的条款,予以优待。

    所有这些条款,都牵动着各个蕃部首领的心,他们虽然暂时不愿意放下手中的特权,但是打开一条西进的通道就很好说了。

    于是,在内务府主管的牵线搭桥之下,各个蕃部与赵彦徽在凉州会盟,达成协议:各部愿意为周军打开西进的通道,各部与内务府组建新的商队,共同开发丝绸之路的贸易,也愿意为朝廷提供大量的牛羊马匹等等。

    只要打开通道,交流多了,大家就会成为自己人了,郭宗训相信时间会解决一切问题,趁着辽国腾不出手,周国正好专心经营河西走廊,整合这里的势力,杜绝了定难军的野望,为周国对付辽国的左勾拳做准备。

    解决了凉州的问题,周军就在凉州附近驻扎下来,他们需要慢慢的西进。

    紧接着,就是甘州回鹘了,由于甘州回鹘与凉州蕃部关系良好,周军照样是先礼后兵,在内务府的牵线搭桥之下,赵彦徽与甘州回鹘的汗王会盟,甘州回鹘愿意为周军打开西进的通道,甘州回鹘加入到内务府的西进商队,共同开发丝绸之路的贸易,也愿意为朝廷提供大量的牛羊马匹等等。

    随后,赵彦徽与甘州回鹘、凉州蕃部达成协议,三方组成河西走廊的同盟,各方在西进沿线提供周军部分驻屯点,让周军与归义军联系上,朝廷也愿意向甘州回鹘、凉州蕃部提供物资、金钱的支持,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等等。

    一路西进,经历千辛万苦,周军终于来到了归义军的辖区,把这块宝地重新掌控在手里,曹元忠见到赵彦徽,神交已久的两人终于见面了,曹元忠也迎来了朝廷的册封。

    由于他的特殊贡献,郭宗训敕封曹元忠为国公,可谓一步登天了。对于守护国土的国之干城,这真不是一步登天啊,郭宗训希望用特别的奖励来激励更多的义士,这可不是虚衔啊,是货真价实的国公,有权有钱的实职啊。

    朝廷的厚赏让曹元忠感动不已,他痛快地交出了兵权,移交了防务给赵彦徽,让朝廷彻底掌控归义州。

    赵彦徽马上就安排内务府对归义军的军队、官员进行犒赏,又调集物资对归义军下辖的军民进行犒赏,作为朝廷的恩惠。

    内务府又招募流民加入开垦团,又与当地豪强接洽、做生意,务求让当地的人都获得朝廷的好处,这是以钱开路的老方法,虽然很土,不过效用很大。

    除此之外,读书识字、卫生医疗等等措施马上开始筹备,让当地人看到希望,即使在归义军,老百姓照样可以获得中原老百姓的同等待遇,增强他们的向心力。

    打通西进的道路,周军的骑兵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训练,就像当初高怀德、董遵诲那样,尝试远程奔袭,由银川府直奔归义军,这些训练都事前通知凉州蕃部、甘州回鹘,以免他们误会。

    每当训练的时候,沿途的部落看到精锐的周军以极快的速度冲杀、奔袭,那些气势极其震撼,各部暗地里比划过,如果周军有这么强大的实力,确实可以保护他们的利益,看来与周军结盟还是好处多,有这样强大的盟友,以后的日子就安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