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自愿与志愿 » 第四章 考博

第四章 考博

    2007年的夏天似乎来的早一些,才五月份,长春就有了炙热的感觉,温度一点都没有东北夏天的羞涩。这也可能和彭长江、孙晓雪的心情有关,二人都必须马上面对一件事情:经济学博士点获批了,导师费教授今年的招生名额也确定了:只有一个!

    孙晓雪发愁的是,自己马上就要硕士毕业了,为了等待这个博士名额的消息,一直没找工作。现在得知只有一个,前面还有师兄彭长江,自己今年肯定没戏了。是原地等待明年的报名,还是去郑州找工作和陈为平汇合?孙晓雪拿不准主意。

    彭长江心里也七上八下。虽然自己排在孙晓雪前面,但听说费教授之前的学生在得知博士点获批后,也有不少来找费教授报名的。据说其中还有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这彭长江心里也有点发毛。

    思来想去,彭长江还是找了一个周末傍晚,带着伴手礼,到费教授的家里拜访,再探虚实。费教授和王世海一样,都是股民。不一样的是王世海是进去就没挣过钱,而费教授是挣过钱也亏过钱,总的来说,挣少亏多,尤其这两年,邪了门了,账户里面的股票就没见红过。

    从商务礼仪的角度讲,拜见股民客户这时间一定要拿捏好,这和对方是否午休和上下班无关,首先要考虑的是最近的行情。行情决定心情,心情决定结果。彭长江不炒股,不懂这些,没看周五深跌的大盘就敢周六登门,其结果在出发前,基本已经定了大半了。

    费教授家住学校的家属院,80年代的红砖房,从外面看难免显得破旧。三楼,两室一厅的房间中挤满了各种杂物。客厅门内侧的鞋架旁,摆着好几个颜色鲜艳的礼品包装盒和手提袋,看样子都没来得及归置。彭长江把自己的两瓶红酒特意摆在礼品堆的最外侧,给师母介绍说是托留学生买的,一定要自己喝,对身体好。费教授让彭长江在客厅落座,师生二人很快进入正题。

    “费老师,您看,我这已经都毕业一年多了,一心想读您的博士。今年咱们的博士点也批下来了,您看我报您的博士,可以么?”

    “小彭,应该是彭老师才对。你们研究生院也是的,申请个博士点,申请了好几次才办下来。经济学院不论从实力上,还是从办学历史上,都比其他学院要强。结果批博士点,先批准的其他学院,把经济学院搁在最后,太不像话了。”

    “是,是,您说的是。我才调到研究生院工作不久,不论到哪都还是您的学生。我对研究生院的一些做法也不理解,我是经济学院毕业的,肯定最希望经济学院尤其您首先被批准博士点和博士生导师的。可,我也就是科员,能力有限,也不知道领导们咋决策的,所以……”

    “我知道和你没关系,我就是说这个事,太可气。原来计划的好好的,好几个人都准备报了,结果去年没批下来,让我很被动。这就像股票刚公布分红利好,我都大批加仓了,结果突然来个大利空,这谁受得了?”

    “是的,您消消气。好在今年批下来了,也能招生了,您看我这情况……”

    “我就是想说这个股票,不,名额的事。今年才给了一个指标,好几个人都给我打招呼,有的还是领导。要是去年能批,也能解决一两个。结果今年才批,批也只有一个名额,这么多人都想读,有几个还是你的师兄师姐,这不让我为难吗?”

    “费老师,您也知道,我从本科就是您的学生,一直就仰慕您。大三当学生会主席时,好多其他学院学生也都向我打听您,我就说您学识渊博,在金融方面是咱们学校的权威。从本科到硕士,跟从您七八年了,受益匪浅。我希望还能继续跟着您学习,恳请您能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好好学习,绝不会给您丢脸的。”

    “小彭老师啊,你的心意我也明白。你在学校行政上工作,这几年也没少给我帮忙,这我都知道。只是眼下名额确实少,有几个领导都想读,你不能让我为难吧?这样你看好不好,你这个学生,我肯定收下了,至于啥时候录取,要看名额的情况了。你要能带个名额过来,我今年就收你。要是没有名额,那就排队来吧,毕竟前面还有几位你的师兄师姐呢,好吧?咱先这么说,天也晚了,我就不留你了啊,回头再说,今天先到这吧。”

    彭长江出门前,再次凝望了一眼自己拎来的红酒,心说:拜拜了,各安各命吧。

    几乎在彭长江拜访费教授的同时,孙晓雪和陈为平打了一个多小时长途电话,做出最后的决定:孙晓雪留在长春找工作,备考博士,考上博士后再去郑州找工作。原因也简单,郑州高校硕士开始收紧,只有博士才好找工作,而且还有安家费。

    孙晓雪在向导师表明要考博士的决心后,费教授只说了句:“嗯,好好努力,看好你!”偏偏孙晓雪就是个不服输的人,虽然人人都说博士不是考的,是排队排的,但她就不信这个邪,今年一个名额,要考;明年名额多了,更要考。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孙晓雪坚定了这个信念。

    同时,孙晓雪也积极开始找工作。毕业了,不能住在学校了,虽然有陈为平每月寄来的生活费,但自己毕竟是硕士毕业了,找个工作边挣钱边考博,多挣点钱,一来能为自己和妈妈多份保障;二来也能为以后结婚买房减少陈为平的压力。

    好在在长春本地,北方师大的牌子还是很亮的,硕士不挑不捡找个普通老师的工作还是比BJ、郑州容易的。孙晓雪在邻近师范大学附近的一个二本院校入职了,住着教师集体宿舍,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备课和备考博士,生活和在师大上学时没什么不同。寒暑假,往来于河南和甘肃之间,日子就这么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过着。

    2007年,彭长江没考,孙晓雪没考上。

    2008年,彭长江没考上,孙晓雪没考上。

    2009年,彭长江考上了,孙晓雪没考上。

    这一年,陈为平30岁了。陈有福和周慧兰都为这两个相隔两地仍没结婚的孩子担心。在这年的寒假,陈为平从郑州扛着从豫香酒业老袁那里讨来的一箱十年陈酿,再次来到了母校,来到了家属院费教授家。费教授的爱人开的门,陈为平把酒放在了当年彭长江放红酒的地方。

    “费教授,虽然我不是您的亲学生,但我本科和研究生您也都教过我课,您是晓雪的亲老师,也就是我的亲老师。”

    “不敢当啊,你的亲老师知道会找我麻烦的。”

    “不会的,就是他给我您的地址,让我来看您的。毕业好几年了,一直没有机会回学校,这次出差路过,顺便也拜望一下您。”

    “出差?你现在在单位是个什么职位啊?”

    “我才工作没几年,就是个普通老师,还得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评职称。”

    “哦。我听长江说了,你和孙晓雪是对象?你俩处多久了?”

    “上学时,勤工俭学认识的,算来,有五六年了吧,记不清了。”

    “你可真行,自己女朋友认识几年都记不清了,谈过不少女朋友吧?”

    “没有没有,这个我向您保证,晓雪是我唯一的一个,也是奔着结婚去的。不瞒您说,我和晓雪就打算在郑州安家了,只是郑州工作不好找,大学现在都要博士了。所以,晓雪一直想考您的博士,这些年也一直在努力复习,考了三年了。希望费教授您多指导,能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俩的未来就全仰仗您了。”

    “经你这么一说,我的责任重大啊,哈哈。孙晓雪这孩子是挺踏实的,平时也不怎么说话,只知道看书学习,就是少点灵气……嗯,这孩子也不容易,考了好几次吧?能一直坚持也很难能可贵。你老师前几天打电话也给我说你的意思了,这样吧,今年你让她考吧,我根据她分数情况,尽可能的录她。”

    “谢谢费教授!谢谢费教授!”

    “先别着急谢我,我也是有条件的啊。”

    “您说,您说,我一定都照办!”

    “是这样的,前几年硕士扩招,这些扩招硕士现在也都陆陆续续该毕业了,考博士的也比往年多了,所以博士也开始扩招了。博士扩招,名额也开始多了,这对你们当然是好事。不过,名额多了是多了,但学校下拨给博导的科研经费却没变化。按照原来规矩,学校按学生名额给导师下拨每学生每月500元科研经费,导师直接转给学生,对博导年终考核中对学生科研支持的一项就算完成。现在规矩变了,学校下拨经费还按扩招前的名额发放,但年终考核导师却按照扩招后的名额考核,不给学生经费就不合格,会影响博导下一年招生。按道理,这科研经费确实是应该是导师自筹的。不过你在大学当老师,你也知道,这带经费的项目不是那么好申请下来的,我现在也上年纪了,这几年都不怎么申请项目了,所以……情况有点复杂。”

    “我明白了费教授,我听长江也给我提过,博士扩招后,学校有的制度改革方面还没有跟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您放心,我们绝不让您为难。我向您表个态,晓雪录取后,这科研经费我们自己出,不能凭空让您给钱,这不合理也不应该。您看,我是先按年付?还是一次性付?我这都没问题,听您指示。”

    “你这孩子确实机灵,一听就懂,难怪你老师对你评价那么好呢。嗯,我想想啊……这样吧,这读博士不像本科和硕士,毕业没个准期限,有的三年有的四年,五六年的也都有。你们也都刚工作没多久,一次性拿那么多也为难你们。这样,先按照三年的来吧,有困难没有?”

    “谢谢费教授,您真体谅我们。三年的,没问题。我这回去就准备。您看我咋给您方便,卡号?还是?”

    “打卡上吧,收到后我给晓雪写个收条,保证专款专用,你们也放心。”

    “不用不用,您能录取晓雪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呢。我这就回去办,汇过后,让晓雪和您联系。”

    出了费教授的门,陈为平长出一口气。一个月500,三年1.8万。数目不多,但也不算少,自己这几年的工资积攒也是够的。就算不够,借也要供晓雪读下来。

    回到孙晓雪的学校宿舍,和她说了情况。晓雪怀疑是不是不合规?没听说过上学还要给老师交钱的。陈为平坚持:不管合不合规,对方划出路了,我们只能照着走,只要能读上博士,这点钱还是值得的,不然,这三年多就白等了。总的来说,这是个好消息!

    孙晓雪在决策上是听陈为平的。一万八,晓雪坚持自己拿,自己也工作了两年多了,在长春自己一个人也没什么开销,攒了点钱。陈为平坚持他全拿。最后决定AA!

    第二天一早,银行刚开门,二人就办理业务了。孙晓雪提前支取了几个定期存单,陈为平跨行取款还付了不少手续费。1.8万凑齐了,二人带着现金,小心翼翼到费老师账户的开户银行,办理了存款业务。拿着1.8万的存单回执条,陈为平仿佛觉得拿到了孙晓雪的博士录取通知书,眼里有了希望的光。二人开心的向家属院费教授家走去,一路上心花怒放。

    费教授不在家,师母说是一早赶飞机出差了。看着师母半开着门也没有让他们进门的意思,陈为平就简短说明来意,递上了存款凭条。师母看了看,收了,说等费教授回来后转交。

    出了单元门,陈为平给费教授发了短信:“三年1.8万已经汇过,敬请费教授查收。孙晓雪陈为平。”费教授一直没有回复,想必还在飞机上,或者没有看。

    事情办妥,陈为平和孙晓雪收拾了行李,开启寒假模式,在附近的火车票代售点买了下午的车票,计划先回郑州再回甘肃。午饭过后,直奔火车站。长春到郑州硬座20个小时,没有买卧铺,一是春运很难买;二是俩人都觉得自己年轻,20个小时就能省三百多块钱,值得!

    次日中午,车到郑州。二人到了陈为平的宿舍,同宿舍的吴德友早已经放寒假回家了,陈为平算有了短暂一个月的独自安乐窝。二人刚安顿坐下来,手机响起来,是彭长江的电话。

    “为平,你在哪呢?”

    “我回郑州了啊,刚到。”

    “出事了!出事了!费老师出差,今早在宾馆里被发现心梗死了。”

    “死了?费老师,哪个费老师?”

    “还能哪个费老师?费庆涛费老师,你对象孙晓雪的导师!”

    “啊——你确定?”

    “确定!确定!那边宾馆刚联系的学校,研究生院这边正准备派我去安排后事呢。我知道孙晓雪今年还要考,我先给你打个招呼啊,不多说了,就这事。我先挂了,回头再说。”

    陈为平惊恐的看着孙晓雪说不出话来。1.8万、博士、郑州工作……似乎都如星辰一般,昨天还隐约存在,随着今天的天亮就全都灰飞烟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