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自愿与志愿 » 第四章 拓展

第四章 拓展

    陈为平接到了李毅鹏告急电话,让他推荐几个靠谱的毕业生到武汉或者西安任职。陈为平拿起手机,挨个翻看着通讯录,似乎也找不出来一个合适推荐的学生。

    在大学和中小学不一样,任课老师上完课就拍屁股走人。学生学会学不会、懂多少,都是自己的事,最后期末考试见真章。当然,就算期末考试不及格,还能补考。补考不及格还能重修,重修不及格,还能再补考。总之,和中小学那种老师耳提面授、师生互认,大学老师和学生对成绩在乎的情形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也导致了老师和学生几乎没有课堂外的沟通和交流,除了几个班干部还能偶尔代递个假条,打个照面,其他,可能一个学期过去,老师和学生照样谁也不认识谁。

    李毅鹏让推荐学生,还要靠谱的,陈为平直接懵圈了。没办法,他利用自己系主任的身份,在经济系的老师群发信息,让各老师推荐优秀大四毕业生,参加远达金融的工作招聘,想着也算给学生多一个就业的渠道。

    这些年,随着大学生扩招,毕业生是越来越多,工作机会也是不少,但学生反而是更加挑剔了,高不成低不就。陈为平总结的是,什么是好工作?那种不是别人介绍的,是学生自己上赶着的去应聘,最后还被人家拒绝了的就是好工作。什么是不好的工作?就是被家长或老师或学校介绍的,学生不得不应聘,最后居然还被人家录取的工作就是不好的工作。

    远达金融的招聘信息在陈为平所在学院的学生群扩散,应聘的学生没几个,但在平台注册投资的学生、老师甚至领导倒是多了不少。王世海看到平台后端的数据统计,居然有80多人的IP地址都是来自陈为平学校的。电话给陈为平,感谢做广告推广,李毅鹏还特意发了个微信大红包,让陈为平哭笑不得。

    这80多个人还不都是经济学院的师生,还有艺术学院的,因为陈为平在自己学院扩散招聘信息的同时,也求援了吴德友推荐学生,毕竟他负责艺术实践中心,又认识人多,想让他也帮帮忙。

    这吴德友帮忙不含糊,在艺术学院的师生群中多次转发了招聘信息。所在的艺术学院的学生对招聘工作不感兴趣,但艺术学院的老师对这个平台的高额利息却十分在意,纷纷电话或者直接到吴德友办公室来问具体情况。这让吴德友十分的不耐烦,尤其是回到家,电话还此起披伏,打电话的还都是女老师(可能是女老师都在家管钱吧),让在家歇产假看孩子的夏焱十分恼火。以为这个艺术男又在外沾花引蝶了,不住的盘问,令吴德友百般莫辩,最后让陈为平电话给夏焱解释,才算勉强过关。

    不过,这也没白折腾。一是艺术学院有不少老师都注册投资了,据王世海后台统计,有的投资额度还很惊人,单人就达到了百万级。陈为平才算懂得,都说艺术是高雅的,看来真是得先有经济基础,才能有高雅艺术啊。二是夏焱把自己掌控的吴德友的家底也都投资远达金融了,还说是投资远达所得的利息算自己的私房钱,万一哪天吴德友背叛,自己要有个回内蒙的路费准备。吴德友直摇头,也无可奈何,谁让自己这么不让人放心呢。学了艺术,多谈了几次恋爱就被贴上了如此的标签,自己也是活该啊。

    陈为平同时求助招聘的当然少不了宋家明。自从评职称被方副院长成功“阻击”后,宋家明就一心回到家中,接送老婆吴德莉上下班,自己备课,然后图书馆借书、看书、再还书,日子也算平静。宋家明的在职硕士研究生文凭去年就已经拿到手了,这要感谢前老丈人当年的督促,不然这本科学历连现在的讲台都没资格站了。

    吴德莉说她们医院有的医生申请读韩国的博士生,不难,好毕业,但就是费用高点,大概30万。吴德莉知道这些年,学校各方面的人没少因为学历、因为职称的事为难他。她愿意宋家明去读博士,花钱能解除丈夫的心中忧郁,这钱花的就值。只要宋家明愿意,去韩国、去日本、去南极都行。可宋家明听了觉得,这个博士对自己意义不大,学校的羁绊不是一个博士可以解决得了的,还花那么多钱。况且自己也不放心老家的父母,还有吴德莉一个人又上班又照看孩子,他坚决不去。

    陈为平电话来求援,宋家明自然二话不说的全力支持。宋家明专业就是金融学,对远达金融这种“互联网+”的普惠金融模式早有耳闻。如今有自己好友的同学亲自实践成功,觉得很是欣喜,认认真真的给自己认为学习态度端正、专业能力水平拔尖的大四毕业生逐一打了电话推介。

    同时,自己经吴德莉同意拿出5万块钱投资做个尝试,也算友情支持。吴德莉对宋家明的决定都赞同,只是看多了医院病人的生生死死,吴德莉认为挣钱一定要留有足够的风险准备,医院是个无底洞,双方父母都已经年长,投资要谨慎再谨慎。5万块是自己一年的工资,大不了一年白干,亏得起,来年加班多干,赚得回来。

    李毅鹏的北大同学高盼,在上海也接到了远达金融的求贤征集令。高盼对远达在上海建分公司表示谨慎的赞同,他给李毅鹏的回复是:“在上海这样的全国金融中心开拓业务,方向是对的。不过,对远达而言,是不是步子迈得太大了?才开业两年,尤其汽车业务才一年,武汉本地的基础才刚刚稳住,现在全国铺开,战线是不是有点太长?远达的资金、人才和风控能跟得上么?而且国家现在已经开始让各地银监会对跨地区的互联网金融开始着重调研了,估计会对跨地区经营有所政策指导或者限制。要不要等政策明朗了,再重新决策?”

    李毅鹏闻听,觉得也有道理。不过他还是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高盼是银监会的,监管的就是风险,自然会把风险看的重一些。而自己是创业者,商场如战场,商机转瞬即逝。如果不趁着现在政策尚不明朗的条件下跑马圈地,等竞争者都开始布局,自己怕是起大早赶晚集啊。就算是政策限制,远达到时候已经既成事实,法不追溯,已经占了先机,下不为例就是了。不过李毅鹏还是感谢高盼的意见,叮嘱高盼随时关注政策信息,保持沟通。

    就这样,远达金融踉踉跄跄之中,在全国铺开了摊子。在远达金融第三年的春节团拜会上,来自各地的区域经理以上已经超过了50人,给员工发放的春节福利已经超过了600份。远达金融的月业务额已经超过了2个亿,在武汉地区名列第一,在全国也排名前十。

    李毅鹏在致辞中说:“远达的兄弟姐妹们,我们远达离飞黄腾达的日子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