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山河镖局 » 第二十一章 保山河无恙

第二十一章 保山河无恙

    “我需要你的效力。”太子听完了洪维的简单陈述,最终还是单刀直入。

    先前两次,太子都没有这么直接,也许是不想显得太过强势;

    也行是觉得洪维作为自己灌输培养的弟子,会非常热衷于加入自己。

    但正如两人所想的一样,事不过三,应该好好谈谈了。

    洪维依然很坚定,“江湖现在发展壮大得很快……”

    太子打断了洪维,“江湖的发展只是暂时的,未来只要粮产上来了,探察司将会深入各县甚至各村,大启的秩序只会变得稳定,所有不法武装都不会存在。在江湖混迹对你而言是一种浪费。”

    洪维被太子的规划震惊了,深入到村的探察司,届时会有多少公家官吏?大启的国力养得起吗?

    如今探察司只是设置到州府,都已经引起朝廷百官对太子的抵触。探察司如果要下乡,那一定会引发大范围的反抗。

    洪维想了想,问了一句:“老师准备几年做成这件大事?”

    这个问题刺中了太子的软肋,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却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到。

    土豆等新种刚刚种入实验田,未来要推广量产还需要很久。

    当下军改成效明显,但户改迟迟无法深入,而且预想的大市场大工坊的环境远远没有达成,反而产生了很多无业无地的流民,壮大了江湖帮派,甚至落草为寇。

    北方草原政权已经不成气候,但如何平顺的纳入版图还需要人手,还需要计划和时间。

    文科生的限制暴露得很明显,他只能给予工匠经济支持和方向指导,但没法带来实际技术。目前除了火器不断发展,造船业不断壮大。但蒸汽机的研制依然没有突破,很多预想远远没有实现,还是缺人手。

    当下各地的学堂已经引起了儒学的警惕,他自己也面临政治的压力。

    但最糟糕的是自己手下的学堂也开始出现了内部问题,收到教师能力的影响,重文轻理,刻板教学。

    眼下只有九央的学堂还能培养出有理论意识的工匠,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他不愿意只是止步于启蒙运动,他担心自己离开以后,强大的修正力会把自己的努力全部推翻,大启又会走到那条通往艰难和屈辱的路。

    所以他想给民族带来更大的改变。

    不喜欢扩张,我就向境外主动进犯,让世人看清楚,能得到多大利益。

    更接受稳妥的土地经济,我就鼓励通商,提高商人地位,倒逼奴隶和军人进入市场。

    只把纲常伦理当宝,看不起理工知识,那我就让世人看看什么叫科学,什么叫生产力。

    这是他的理想。

    而现在他已经三十八岁了,这是他的现实。他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做到探察司下乡,就像他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点燃工业革命的引线。

    洪维见太子没有回答,稍微等了一会,再开口道:“眼下江湖的发展,也能促进大启商业的发展,各个江湖帮派都在发展自己的产业,就像一个个商户……”

    太子打断道:“但江湖也充斥着无序的暴力,上不得台面,放任你去混迹江湖就是一种浪费。”

    洪维深深行礼,“这就是学生想留在镖局的原因。现在江湖已经很大了,也变得很乱了,这样下去只会对国家产生不利,造成更多流血事件。”

    “事情没有那么严重,江湖再乱也不会动摇国家根本。”太子并不在意,眼下的重点是发展,是革新。

    洪维长出一口气,抬头直视太子,“老师崇尚以民为本,江湖之乱已经影响到子民生计,怎么能轻轻放下。”

    不等太子回应,洪维继续说到:“现如今江湖帮派抱团行恶,一面仗着人多势众,在民间无法无天,甚至出现了施暴现象。另一方面,打压底层江湖子弟,排除异己,不择手段,随意打杀。这样的糟糕现象,应该管管了。”

    太子思考了一会,说:“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加大管控力度来制止,不用你留在镖局混迹江湖。”

    “学生认为,堵不如疏。之所以这些乱象司空见惯,是因为江湖人觉得这么做是对的。如果能在江湖树立模范,定下标准,重塑武德,自然能有所改变。”

    听着洪维义正言辞的回答,太子突然笑了:“你说的像是成为武林至尊,一统江湖。”

    洪维从来没有听说过“武林至尊”这个说法,至尊这个词可不能乱用,但既然是老师说的,他也就顺着笑笑。

    “你觉得凭你可以改变江湖风气吗?”这件事并无坏处,反而让太子从未曾想到的方向思考。

    太子回忆里的时代,江湖故事就是文人撰写的,天生带有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

    但事实上的江湖的确就像黑社会一样,为了立场和利益而随意的使用暴力。

    如果洪维可以改变这一切,自然是有利而无害的。

    洪维又露出了嬉皮笑脸,“所以这不是来找老师您了吗?”

    “真想做这件事?在江湖的履历对你的前途没有帮助,可能十几年后也不会再有江湖。你真不后悔?”太子最后劝告洪维。

    “我不能在眼看着那些乱象再发生,也不希望其他人听到亲人的噩耗了。”

    洪维走以后,这句话一直响彻在太子的脑海里。

    他深知革新就一定会动摇一些人的利益,但他总是盯着那些权贵,有时候却忽略了普通人。

    长长的叹了口气,历史从来都是人民创造的,他没有忘,也不能忘。

    想了很久,太子重新拿出一张白纸,写下新的计划。

    ---------------------------------------------------------------------------------------------

    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杨先锋等人还在外头走镖没回,镖局只有家属和何雨带回来的镖队。

    母亲指责洪维不懂事,带着何雨跑镖实在是不应该,搞得何姑娘一回镖局就回家了。

    洪维劝慰了母亲不要胡思乱想,人家何姑娘一个多月都出门在外,肯定也要回家的。

    和母亲吃过晚饭以后,洪维轻松的坐在屋顶上看星星。

    自己明确了方向,贺王殿下也不执着于拉自己从军,老师看样子夜会支持自己。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一路向前。

    就先从老师说的“武林至尊”开始吧。

    第二天中午,洪维正在账房里为镖局规划。

    何雨布置的账房很好用,工具齐全,资料放的整整齐齐,甚至有各地有名的江湖帮派资料。

    洪维看得津津有味,突然外头有人喊:“当家的!有圣旨到了。”

    那值守的面红耳赤,上气不接下气估计是紧张成这样了。

    赶到大堂,一个宦官就站在了堂口,洪夫人站在堂前,紧张得胡乱走动。

    洪维上前,那宦官问:“公子就是洪掌柜?”得到肯定回复以后,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洪家子洪维接旨。”

    镖局在场众人皆是拜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知合义镖局满门忠烈,于国战为国捐躯。又知洪家子洪维深明大义,率军远航三年,以昭国威。实乃朕之肱骨,民之表率。

    朕今知洪卿舍千户军职,欲孝养亲长,兴复家业,实乃贤孝子。镖局以护卫安全为务,特赐名山河镖局,望洪卿不失本心,保山河无恙,钦此。”

    洪维谢恩,接过圣旨,那宦官凑近了说:“洪公子,太子殿下今早朝特意为镖局求的,这合义的招牌得及早换了。殿下还让我传句话,公子放手去做,但只要还在九央,每旬都要去东宫汇报。”

    听完以后,洪维感谢了宦官的传信,送别以后看着挂在门口十多年的老招牌。

    父亲建镖局的时候,自己是看着招牌挂上去的,当时叔叔伯伯都在,场面热热闹闹的。

    洪维也没看太久,招呼镖局里的伙计出来把老招牌下了。

    “记着,咱以后要叫山河镖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