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黄君 » 第二十四章 城门下攻防不止

第二十四章 城门下攻防不止

    前往城门的路是艰难的,是血与火铸就的。

    辰时初刻开始的战斗,半个时辰过去了,攻城部队也才堪堪到达城门前。

    看着即将准备破城的敌人,城墙上的将官再次大声命令道:“倒油!放火!不要让他们靠近城门!”

    热油滚烫,烈火熊熊,在城墙下形成了一堵火墙,十分强势的挡住了攻城部队前进的步伐。

    看着如此情形,卫亚卿与四位族长也不得不停止了进攻。

    攻坚战拼的是消耗,攻城方消耗的是人命,守城方消耗的是守城器械,弓箭、热油、巨石都属于消耗品。

    攻坚战的首战是不可能以不计代价的伤亡去冲击城门的,这需要时间。

    撤回攻城部队,待火势消退,就会发起第二轮进攻。

    巳时初刻,城下的大火已经熄灭,一直在城外集结的大军还在那里。

    “攻城!”

    进攻的号角随着大火的熄灭再次被吹响,又是一群不顾生死的将士冲向了城门。

    坚固城下的大战正在持续着,金戎、铜方进军的步伐也没有停下,他们的大军已经赶了一夜的路,只为了能在破城之前赶到坚固城。

    23日启程返回的金戎、铜方在24日就遇到了前日被金锐、铜炼派来的冶久熔。

    得知不下十万的大军正在往坚固城集结,身为族长的金戎、铜方怎能不急,带着剩下不多的骑兵就率先朝坚固城疾驰而去。得知兑河平原之战已经结束的冶久熔,自然也只能跟着两位族长再次返回坚固城。

    当围城大军发动第三轮攻击时,带着七千骑兵星夜赶来的金戎、铜方等人终于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看着坚固城方向浓烟滚滚的样子,听着此起彼伏的喊杀声,金戎、铜方悬着的心才稍稍的安定了下来。

    没错,这是放心的表现,此时还有喊杀声响起,就说明坚固城没有被攻破,只要城池没有被攻破,他们来的就算及时。

    风尘仆仆而来的七千骑兵,声势自然不小,早就放出探子监视后方的卫亚卿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支骑兵的出现。

    敌人来的并不多,攻城的节奏还不能因此而停下,但是向其他三方攻城大军传递消息的斥候是必不可少的。

    已经抵达战场的金戎、铜方很自然的放慢了前进的速度,比起直接冲杀过去,观察、判断、分析、决断,这才是二人此时最需要做的事情。

    就在二人收集情报的时候,卫亚卿发现敌方援军的消息也传递到了其他三方攻城大军处。

    为了逼为数不多的援军出手,四方攻城部队的攻城节奏都加快了许多,城中守军本就不多,几轮进攻下来,不但守城器械消耗惊人,被射杀射伤的士卒也有不少。

    未时三刻,金戎、铜方到达战场,未时末,第四轮攻击再次开始,按照正常的攻城习惯,到午时,攻城方就该停止攻击让将士们吃饭修整,但是这个时候这种习惯性动作并没有出现。

    大规模修整的确没有发生,但是凭借着人数上的优势,卫亚卿将围城部队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负责防止敌方援军偷袭,两部分交替攻城,一部分攻城时,另一部分则吃饭修整,如此一来,攻击便能不间断的进行。

    探查了一个时辰,金戎、铜方终于弄清楚了现在的战况,坚固城此时的确已经被包围。

    东面的攻城部队大纛上写着“虎”字和“狮”字,南面攻城部队大纛上写着“巫”字,北面攻城部队大纛上写着“医”字,而攻击最猛烈的西面攻城部队大纛上写着个大大的“卫”字。

    刚刚从卫城夫手下撤离的金戎和铜方看着离自己最近的卫字大纛,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方兄啊,这黄壤氏卫氏一脉还真是代代将才,四方攻城人马之中,就属这个卫亚卿最是指挥得当,刚刚摆脱他父亲,如今又要面对他,真是让人头疼啊。”

    “当年后启王因远房堂弟黄无双作战勇猛护卫有功,故赐卫姓,意为黄壤氏之守卫,王族之股肱,自此之后,卫氏一支便一直担负着王族最高军事统帅一职,卫亚卿十六岁能担此重任也不足为奇,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办法突破此人设置的防线,尽快与城内取得联系才是。”

    “依方兄之见,你我带来的七千轻骑兵该如何动作?”

    “戎兄可曾记得数日前卫城夫夜间袭营之事?”

    “方兄的意思是虚张声势?”

    “对,依我看,今日围城大军不论如何进攻,都不可能拿下坚固城,今夜你我兵分两路,我带上所有战马及一半将士点上火把往北面转移,做出攻击医明大军之态势,戎兄则带上剩余人马悄悄潜行至南面,待丑时正夜色深沉,睡意正浓之时,我在北面鸣鼓佯攻,届时戎兄便可趁机从南面突破巫生大营进城。”

    “此计甚秒,就依方兄所言。”

    二人商量好对策便命令七千轻骑兵后退三十里待命,只待天黑便开始进兵。

    敌人援军后撤,西面的卫亚卿和北面的医明都发现了这一异常的举动。

    如此动作说明敌人必有所图谋,看着骑兵远去扬起的沙尘,卫亚卿心中突然升起了一丝不安。

    敌人匆匆而来,为何在一个时辰之后又要后撤,以西部二族族民之骁勇,难道会惧怕我围城大军?

    越是不明白,卫亚卿就越是不安,来回在帅帐之中踱着步子,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人的心思越重,思维就越是容易受阻,当日艮河平原之战逃脱了粟立、谷满,卫亚卿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如今的他总想着将功赎罪,心思也愈加的沉重起来。

    在以武人为主的军队里,心思重的人其实很少,没心没肺的人倒是比比皆是,就在卫亚卿冥思苦想之际,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就冲了进来。

    “大将军,听说今日我军攻城时,周边村镇的族民吓的连门都不敢出,想必城内族民也该如此,依末将看,不出七日,坚固城必破,到时候大将军再立大功必会名垂青史啊!”

    齐冉这个二十出头的少年将军在军中的高级将领中算是跟卫亚卿年龄差距最小的,两人相处也算融洽,这一来二去也熟络了起来,齐冉来到帅帐也不用太拘礼。

    “怎么,你一个万夫长见到本将军不知道行礼吗?”

    正头疼着的卫亚卿看着兴高采烈地齐冉就生气,故意端着架子严肃地批评道。

    大将军发话,作为下级将领的齐冉必须从命,当下立刻拱手躬身道:“末将齐冉,见过大将军。”

    行完礼,看着卫亚卿一脸愁容,齐冉很是随意的说道:“亚卿贤弟,你该不会是心情不好,故意拿我撒气吧?”

    “怎么?本将军还不能拿你出出气吗?”

    “这...行行行,你是大将军,愚兄就暂且受着吧。对了,何事让贤弟如此发愁啊?不如让愚兄也为贤弟参谋参谋?”

    看着齐冉一副好奇的样子,卫亚卿也不隐瞒:“方才探子来报,一个时辰前匆匆赶来的敌人援军,现在竟然后撤了,本将军料定其中必然有蹊跷,只是,本将军思来想去也没想出敌人撤军的理由,故而愁眉不展啊。”

    “还有这种事?贤弟所虑,不无道理啊,只是,依愚兄之见,无论敌人是否后撤,其目的终究不会改变,七千轻骑兵想要战胜十二万围城大军肯定办不到,他们眼下能做的无非就只有两种,一是进城协助防守,一是在城外对攻城部队进行骚扰,贤弟只要针对这两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应对之策,愚兄觉得,应该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看着口若悬河的齐冉,卫亚卿颇为吃惊的道:“相处这许多时日,本将军一直以为你是个只会冲锋陷阵的莽夫,没想到,今日之言居然甚为在理,实在让本将军大开眼界啊!”

    这俩人就是这毛病,一个喜欢在上级面前以兄长自居,一个喜欢在热血下属面前进行无情的打击。

    习惯了,两人也懒得去纠正对方的措辞和态度,听着卫亚卿有些鄙视又有些赞扬的话,齐冉心里还挺美的,当下便回应道:“愚兄虽然好舞刀弄枪,但也不是毫无智谋之人,只是在愚兄看来,以贤弟之谋略胆识,不该分析不出敌军之意向,贤弟今日是否有心事挂怀,以至于思虑受制啊?”

    不知齐冉的话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可以确定的是,这句话的确提醒了卫亚卿,为将者,统兵作战之时若是乱了心智,必会为大军招来祸事,这几日一直对艮河平原之战耿耿于怀,实则是为将者之大忌。

    想到这里,卫亚卿立刻拱手对齐冉深深一礼道:“兄长之言令卫亚卿顿开茅塞,请受我一拜。”

    刚才两人还聊的起劲,突然面对着卫亚卿这么一下,齐冉也是有些惊慌失措,看着即将落山的夕阳,打着安排夜间巡视的幌子,齐冉一溜烟的就跑出了帅帐。

    热血的武人最受不了繁重的礼节,齐冉自然也是这样。

    看着仓皇离开的齐冉,卫亚卿也没有太过在意,回过头,只发现,夕阳已然照进了帅帐。

    “撤军,落日,救援?”

    转身盯着落日的方向,卫亚卿自言自语之间便已经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