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黄君 » 第二十五章 险入城王令已至

第二十五章 险入城王令已至

    深沉的夜,带着无穷无尽的黑暗,总是透露着未知的恐惧,生活在后土领域的族民,对这样的时段总是敬而远之,每当夜幕降临时,族民们便已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基本不再出门。

    不出门的人是因为黑夜中充满着威胁,而在这个时候悄然行动的人,就是这黑夜中的威胁之一。

    戌时正,夜色已起,铜方带着一半将士和所有战马点起火把声势浩大的朝医明的驻地前行着。

    另一边,金戎带着剩余将士在他们熟悉的土地上摸着黑,朝着巫生的驻地潜行着。

    在灯油都不能普及所有家庭的时代里,夜色便能阻碍所有人的视野。

    除了金戎、铜方这两队人马外,也不知道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还暗藏着多少杀机。

    一路走来,还算安全,金戎、铜方都已经顺利到达了指定位置,远远望去,围城大军的军营之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

    此时,已经是子时初刻。

    静候一个时辰又三刻钟,时间便到了丑时正。

    也不知道北面是否已经开始行动,两地相距太远,金戎也顾不上许多,点起火把便是冲进坚固城的号令。

    只见火光在黑夜中闪烁,军营南面的草丛之中人影闪动,沙沙声此起彼伏。

    轻骑兵下了战马,徒步进兵似乎也比步兵行动迅速,三千五百人在坚固城东南角南面围城军军营与东面围城军军营连接处发动了突然袭击。

    只见这三千五百人冲进军营之后也没有引起太大动静,犹如一支暗杀部队在军营之中穿行。

    不论这些人如何尽量不引起大的动静,毕竟人数众多,总有被发现的时候。

    当军营中号角吹响之时,一行人便再也不能偷偷潜行,速度也在这一瞬间突然提了上来。

    上百个善于使用短兵器的士兵打头阵,金戎被保护在最中间,三千五百人犹如一支离弦之箭直接往坚固城射去。

    军营很长,但是不深,偷偷的进来,快速的出去,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

    只是,只顾着往前冲的金戎等人并不知道,冲进军营的三千五百人在冲出军营时只剩下了两千余人。

    当金戎用族内特有的暗号叫开城门时,这支突袭部队只剩下了一千余人。

    匆匆来到北面城楼,金戎竟是没有看到铜方的人马在哪里,问金锐和铜炼,这二人竟然也不知北面发生过战斗。

    铜方在哪里?

    铜方的人马又怎么样了?

    黑夜难道真的吞噬了他们吗?

    数了数缴获的战马,齐冉不是很满意。

    不大高兴的来到帅帐,齐冉一屁股就坐在了卫亚卿的下手位上抱怨道:“听说这次带队的是铜方,可惜让他给跑了,贤弟啊,你说愚兄是不是这个月诸事不宜啊?前次没有逮住粟立、谷满,这次又没逮住铜方,也太让愚兄不痛快了。”

    正抱怨着,巫生的斥候也来到了卫亚卿的帅帐。

    “报大将军,巫生族长依大将军之计,趁夜在军营周围安插众多暗哨,只可惜敌人作战骁勇,进攻地点又是我军防守薄弱处,故而未能及时全歼敌军,最后还是让一千余人冲进了坚固城。”

    “回去告诉巫生族长,此次中部二族杀敌建功,日后我王必定不忘中部二族今日之情义。下去吧。”

    “喏!”

    看着出去的斥候,卫亚卿若有所思的说道:“齐冉,你说这后土领域近千年的历史里有大族族长被活捉过吗?”

    “这个嘛...好像没有。”

    “我记得的确是没有大族族长在战场被杀或者被活捉的记载,你不觉得这件事情很奇怪吗?”

    “不知道,管他呢,咱们抓一个不就有记录了吗。”

    “对啊,看你粗鄙不堪,说起话来还有些道理的嘛,跟大王和仲文待久了,我的心思好像越来越重了。”

    这一夜,在卫亚卿的精心安排下,暗哨遍布了敌人可能藏身的地点,伏兵也随时做好了准备。

    当铜方点起火把进军之时,就已经被盯上了,铜方才刚到指定位置,卫亚卿预先埋伏好的部队就发动了突然袭击,要不是铜方这边战马较多,手下又拼死掩护,就算是这个铸铜氏的族长,今日也休想走掉。

    卫亚卿做的这些准备,作为敌人的金戎自然是不知道的,看着自己这边仅剩的一千余人,金戎也是颇为无奈。

    不过有了族长进城,倒是给坚固城的将士增添了不少信心,比起那三千五百人的队伍,金戎进城的作用的确是更大的。

    很快,金戎就将大军正在回援的消息告知了城中所有人,士气再一次在这个消息传开之后高涨。

    夜深了,双方人马在经过一日的厮杀之后都已经累了,这个夜,没有再发生战斗。

    27日卯时,旭日再次东升,攻城部队再次在四面城墙外集结,这一日又将注定是一场无情的厮杀。

    在一轮轮的进攻之后,时间又到了申时。

    这时的卫亚卿正在前线指挥战斗,齐冉却带着一位斥候跑了过来。

    “见过讨逆大将军!”

    “嗯,免礼吧,汝是何人,来此何干?”

    “属下自王城而来,奉王命,特将大王亲笔书信交予大将军。”

    “既是大王亲信,就下去好生歇息吧,待本将军看过书信再行传唤。”

    “喏!”

    还没等卫亚卿打开书信,好奇心大起的齐冉就凑了过来。

    看着卫亚卿几乎要杀人的目光,齐冉无所谓地道:“别瞎想,愚兄只是想看看装着大王亲笔书信的布袋是什么样式的,长这么大,愚兄还没看过呢,放心吧,愚兄好歹是万夫长,军事机密怎么可能想知道呢?”

    眼见着齐冉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卫亚卿没好气的把布袋朝齐冉一扔,就一个人走到了一边打开书信看了起来。

    书信的内容自然是黄尚在24日下达的三道王令,内容不多,影响却是很大。

    卫亚卿看完书信,当即就大声命令道:“万夫长齐冉!”

    “末将在!”

    这一严肃至极的声音吓了正在端详精美布袋的齐冉一跳,条件反射的就应了一声。

    “后尚王有令,今日之后土战事,尽皆因金戎、铜方二人而起,与西部二族其他族民无关,若西部二族顾全后土大义,向王族投降,后尚王将不追究除金戎、铜方之外之西部二族族民之过错。本将军命你立刻将此王令制成若干书信绑缚于弓箭之上,好叫坚固城中之族民知晓!”

    “末将领命!”

    待齐冉走后,卫亚卿再次把方才传递王令的斥候叫了进来:“大王此令事关重大,本将军还要再问你,大王除了书信之外可还有别的吩咐?”

    “回大将军的话,大王并无其他吩咐。”

    “那这样的王令,是独独送至本将军军营吗?”

    “回大将军的话,那日如同属下出城传递书信者不计其数,城中族民官员尽皆知晓,只是仅属下这封书信乃是大王亲笔所书,其他的,属下一概不知。”

    “知道了,本将军无事奏报大王,汝休息好了就早些回王城复命吧。”

    “喏!”

    知道了三道王令遍发了后土全境,卫亚卿瞬间精神大振,虽然不知道黄尚为何要放过金戎、铜方之外的人,但是有了这三道王令,卫亚卿攻打坚固城就会轻松百倍,这样的好消息怎能不令他精神大振。

    想了想,卫亚卿还是决定暂时停止进攻,三道王令需要时间让各氏族慢慢消化,为了彰显后尚王仁慈之心,停止进攻无疑是必要的选择。

    当绑缚王令的箭矢射入坚固城,当传递停止进攻消息的斥候进了其他三方军营,城下的喊杀声终于渐渐地停了下来。

    书信中,黄尚没有说是否将三道王令都告知坚固城城内之人,卫亚卿也没有命令齐冉将其他两道王令写在书信之中。

    在黄尚和卫亚卿看来,坚固城是一定要攻破的,这是王族在后土领域奠定威望的一战,破城,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仪式。

    如果把其他两道王令也告诉了坚固城中之人,就很有可能让城中之人迫于后土所有氏族同时施加的压力而选择投降。

    很显然,有这第一道王令去扰乱敌人军心就足够了,其他两道王令则没必要让他们知晓。

    另一边,同样接到三道王令的巫生、医明、狮伏、虎温,此时心里是万般无奈,王族以这样近乎公开的方式号召后土所有氏族出兵,这让当初信誓旦旦说要伸张后土大义的四人是想不增兵都不行。

    不增兵就是违背当初的誓言,不增兵就有失大族信誉,信誉这个东西对于大族而言,就犹如人之脸面,一人一民尚可丢脸,大族可是万万不能丢脸的。

    此时苦恼亦是徒劳,既然已经被王族绑在了同一架战车上,也就认命吧,没多时,从三座军营带出增兵将令的斥候就已经上路了。

    对于大族而言,他们天然就与王族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对于小族而言,王族的昌盛能带来后土的相对稳定。

    稳定,是小族最期盼的,战乱的时候,受欺负的往往的就是他们,很多时候那些处在两个大族族地之间的小族,就经常被用来当做大族利益的牺牲品,各个大族趁战乱时兼并小族的事情,在这近千年来也经常发生。

    当初南部二族第一次号令后土领域时,大大小小的氏族就有千余,到如今,各个氏族已经不足百个。

    对于小族而言,要想长久的存活下去,如果不能像那些大族一样突然崛起,那么就要找一个大族做靠山。

    既然是找靠山,当然是谁可靠就找谁,在如今黄壤氏号令后土领域的时代里,依靠王族黄壤氏自然是最佳选择。

    而此时,王族居然主动向他们寻求帮助,这些小族哪能不尽心竭力,以求得到王族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