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在三国的搞事日记 » 第二十四章 蔡文姬的悲伤

第二十四章 蔡文姬的悲伤

    雒阳京都蔡邕府上,伴随着秋日的落叶飒飒而下,历史上那位兼有才女和书法天赋的蔡琰,蔡文姬,正在后院的书桌上铺展开一页蔡侯纸,提笔小心翼翼地临摹刘太白的最新诗作《月下独酌》。

    此时此刻,在蔡文姬的眼中,诗作上面那种不拘一格的行草,以及返璞归真的字形,简直是划时代的创举。

    一如让刘太白声名鹊起的那首《将进酒》,引得雒阳士族们争相模仿,奈何雒阳众人皆是空有其行不得其意。

    就连蔡文姬也模仿不来那种行草的写法。那种写法似乎将诸多字形都进行极简化,在不影响其含义的前提下,依然能让人读出每一个字的含义。

    一个人究竟有怎样的文字涵养,对文字理解到什么程度,才能写出如此的佳作?此人绝对是自从仓颉以来,千古造字第一人。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蔡文姬朱唇轻启,月下独酌的诗句娓娓道来。

    尽管是艳阳高照的晴日,可她似乎已经感受到月下的凄冷和孤独。在朦胧之中,她似乎看到月下有一位嗜酒如命的白衣仙人,在美酒与月色的相衬之下,洒意忘却尘世的一切,享受着月影的陪伴……

    “太白仙人吗?”,蔡文姬缓缓抬手,在幻想中邀请那位太白诗仙共舞。

    白衣如风雪般纷飞,她则在风雪中犹如一朵不畏风寒的傲梅,两者相衬着飞舞,相迎相合,乃是天下地下都眷恋的神仙眷侣……渐渐舞终有停歇之时。

    蔡侯纸上那首《月下独酌》的诗句也尽数呈现,一字一句竟有原作九分的相似。

    “可惜,仍不如太白诗仙那般洒脱……”,蔡文姬微微摇头,有些遗憾地仰头望着探出院墙的枯枝,脸颊微红,低声言道:“此生若是能见太白诗仙一面……文姬了无遗憾”。

    就在蔡文姬好不容易才从幻想中挣脱时,从朝堂归来的蔡邕议郎正快步来到后院,带着满脸的喜色,以及一个精巧的方块小物,一路向着后院走来。

    “文姬呀,快来看看这是什么?最近,雒阳街上都出现这种小东西,是个生平闻所未闻,颇为精致的小玩意儿呀!”

    蔡邕议郎这一路跑来很是吵闹,让蔡文姬相当不满地,嘟着嘴说道:“父亲,能不能让我安静地待会?太白诗仙的《月下独酌》,我还没有欣赏够呢!”

    那蔡邕笑着一路走来,不顾蔡文姬在跟自己耍小脾气,赶紧把好不容易才买来的礼物,亲手送到蔡文姬的面前。

    “文姬呀,这东西叫连环画,据说每页都是一环扣一环!这种发明简直是闻所未闻!为父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新奇东西,你肯定也会喜欢的!”

    “什么连环画?它能有太白诗仙的亲笔诗句好看吗?”,蔡文姬不满地嘟嘴,俏皮地接过蔡邕递来的连环画。

    起初蔡文姬对于所谓的连环画,并没有任何的期待和惊喜,可当她看到连环画封页上,所写的“蔺相如”三个字时,整个人如遭雷击!

    蔡文姬欣喜地看向蔡邕,忙问道:“这也是太白诗仙的新作吗?”

    “啊?太白诗仙的新作?不是呀,这就是新时兴起来的连环画,讲得是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怎么会跟太白诗仙有关系了?”,蔡邕被问得一头雾水。

    蔡文姬可不管那么多,仔细地望着蔺相如三个字的字形,尽管这三个字组合起来似乎相当一般,但若是将每一个字拆分来看,就能与《将进酒》、《月下独酌》的文字细节契合上,那种简朴简洁毫不在意旁人的勾勒,果然是太白诗仙的亲笔所写……

    每一个人的字都是独一无二!这绝对是太白诗仙的亲笔!

    顾不得跟父亲解释太多,在万分的期待之下,蔡文姬欣喜且兴奋掀开了第一页,当她看到惟妙惟肖的蔺相如展现在眼前的时候,整个人如遭雷击。

    她怔怔地望着第一页,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蔡邕还以为蔡文姬喜欢得不得了,笑着问道:“文姬呀,喜欢不喜欢为父的这个礼物?”

    “父亲……”,蔡文姬缓缓扬起脸来,凝视着蔡邕,一时间竟然泪如雨下,似乎伤心到无法言语的地步。

    “啊?文姬呀,你这是怎么了?”,蔡邕可没想到自家姑娘竟会感动到哭出来。一时间不由得慌了神,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下一刻,蔡文姬竟然抬手将连环画直接扔进后院的小池塘,呜哇一声抱着父亲嚎啕大哭起来。

    自从蔡文姬过了十三岁生日以来,还未曾这样与自己如此亲密过,更没有像今天这般抱着父亲哭得梨花带雨,似乎遇到相当难以承受的伤心事。

    “文姬呀,你到底怎么了?”

    胖胖的蔡邕议郎,有些手脚无措地拍了拍丫头的后背。

    蔡文姬哭了许久,才挂着泪痕凄惨地说道:“父亲,我这辈子再也不嫁人了……”

    “啥?”,蔡邕吓了一跳,连忙向蔡文姬问道:“文姬呀,你到底是怎么啦?你这样搞得为父很慌啊……”

    蔡文姬强忍着眼泪,在蔡邕的注视之下,泣声说道:“太白诗仙,已经有伴侣了……那个人,竟然不是我……呜呜呜呜……”

    蔡邕终于明白发生了什么,望着那本飘在水上的连环画有些出神……自己姑娘的书法诗词天赋乃是万中无一的,即便在雒阳城内,都很难找到能与之媲美的人。

    一本连环画便让她如此失态,正是因为蔡文姬先是认出来书页上《蔺相如》的提字,乃是刘宇亲手所写。可掀开第一页便情绪失态,则是她从绘画的风格,以及每一页的汉字故事上,读出无论是写字亦或者绘画之人,竟然是一位温婉如水的女子。

    如此相衬甚怡的搭配,必然是太白诗仙的爱人所写……正因如此,联想到太白已经有了神仙眷侣的蔡文姬,此前她关于太白诗仙的所有幻想,一时间尽数破灭了。

    这如何不让蔡文姬如此失态痛哭?

    “文姬呀,莫急,莫急,一本连环画而已,此中搞不好另有隐情呢”,蔡邕柔声安慰道。

    “我怎么可能会猜错?我一向都没有错过的……”,蔡文姬哭得很惨,早已没有了才女淑女的影响,反而像是一个被丈夫已经抛弃的风尘女子。

    “不是呀?诸多事情也要调查清楚了,才能明白发生什么”,蔡邕连忙说道:“就像是如今的皇帝陛下,他所看到的诸多事情,看似全部都是真实的,实际上却未必是真。无论如何,你所认为的一切,都是从一本连环画上推断而出的,你并没有看到真实的情况呀!”

    “是哦……但其他可能性的话,我总觉得太低了”。

    “文姬呀,你连诗仙太白是谁都没有见过?有怎能轻易断言他已经有妻妾了呢?要看,要听,要做事。没有落到实处的事情,那就未必是真的”。

    蔡邕的劝导渐渐让蔡文姬冷静下来。

    真不愧是能写史记的人物,总能看到被假象所蒙蔽的真实所在。

    蔡文姬好不容易才冷静下来,她冷静地想了想,太白这首《月下独酌》乃是新作。如果他要是已经有妻子的话,又怎么能写出如此凄冷的诗作?也许这件事真如父亲所说,其中必然有曲折,也说不定呢。

    “父亲,这本连环画你是从哪里得来的?”,蔡文姬好奇地问道。

    蔡邕想了想,说道:“我是从谏议大夫程阿手里花一两金买来的……他原本是打算买给自家孩子作礼物的。据说市面上已经卖断货了,原价也至少要五百汉铢……还有一个刻舟求剑的版本,不过貌似没有这本《蔺相如》那么受人热衷”。

    说到这里,蔡邕望着渐渐在水面上飘远的连环画,忽然感觉到相当的肉疼。

    这可是他花一两金才买来的高价货,给自家宝贝女儿之前,他自己都没有看完。还想着能跟女儿一起看连环画了,没想到却惹出如此麻烦。

    “文姬呀,我觉得那本连环画,好像还能捞一捞的……丢了怪可惜的”。

    ……

    连环画一经推出,广受好评。

    仅仅用不到四天的时间,五百多本连环画卖得一干二净。

    不止如此,更是有不少商贾愿意提前给毛七郎定金,希望能尽快买到更多的连环画。尤其是像蔺相如那般具有故事性的连环画,京都人已经抢疯了。

    如此发展已经远远超出毛七郎的预计。

    起初,他还以为这种连环画根本不受欢迎呢。能让这本连环画在雒阳火出圈的话,主要是刘宇的鬼点子实在是太多了……来到雒阳的第一天晚上,刘宇便熬夜定做推广连环画的商业计划。

    毛七郎仅是将刘宇的商业计划落实而已……

    首先,花钱请说书先生在雒阳各大酒肆、驿馆等公开区域,以说书的形式来讲述那本《蔺相如》上的故事,讲到关键之处的时候,适时将连环画拿出来,告诉大家剩余的故事就在连环画里面。

    通过进行一波现场推荐,不断地扩大连环画的影响力。

    除此外,在各种当铺、金铺、胭脂铺、丝绸铺子里,免费放置连环画供客人阅读解闷。如果客人想要的话,就以五百汉铢的价格卖出去……就这样,连环画迅速出圈,在雒阳人传人地流传起来,卖得相当火热。

    雒阳有钱有权者多如牛毛,五百汉铢与他们而言不如还一杯水。

    毕竟,像这种带着图像的连环画故事,在汉代还是太超前了……不费吹灰之力,便拥有好多火热的读者。

    一本五百汉铢,五百本就是五万汉铢,折合成黄金的话至少有三十多两,已经比得上毛家赠予刘宇的黄金了。更重要的是,连环画明显是一个源源不断能产钱的产业,如此算来这门生意果然该做一做的。

    “毛兄,现在你对我这门生意还感兴趣吗?”,刘宇一脸贱兮兮地问道。

    此言一出,让毛七郎瞬间犯了难。

    此前,他已接连两次拒绝刘宇的提议,事到如今再反悔的话未免太丢面子了。向来洒脱的毛七郎,在明显可见的巨额利益之下,终究是有了些许摇摆……

    就在毛七郎还未给出明确回答的时候,刘宇信心满满地向毛七郎,开口说道:“接下来,是该进行第二阶段了……毛兄,你可否愿意助我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