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创世小厨仙 » 第二十七章 圣地

第二十七章 圣地

    圣院,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这里是儒道唯一的一位圣人董圣求学和弘扬儒学之地,儒道就是在这里奠定根基,传播天下。

    圣院依山而建,山不算高,但环境极佳,小桥流水,古树盘石,山脚下是一片片的红砖绿瓦,里面隐隐传来琅琅读书声,山腰间间或有亭台楼阁隐现,不时有读书人进进出出。

    而山顶则只有一见草屋,草屋内十分简陋,前方是一条古旧的大长桌,桌上有烛台、香案,还有一摞摞的纸页,长桌前供奉着一副画像,画像中有一名老者手拿书简正坐于树下,身边围坐了十几名学生,正在专心聆听老者授课。

    香案下首放着两个蒲团,屋内空无一人,只有在茅屋门口处,有一块半人高的石头,石头平整光滑,上面整整齐齐刻满了先汉时期的文字,空气中有丝丝缕缕的白气被这石头吸引,缓缓没入其中。

    此时,那块石头突然微微抖动起来,一道粗大的白色光柱从石头中迸射而出,直冲天际,直奔西方而去,整个圣院都随之颤动起来。

    未多时,一道身影出现在茅屋前,他一身白色儒衫,须发皆白,身形瘦小,正是这圣院的现任院长方以声。

    方以声恭恭敬敬对这石头行了一礼,口中称道:“石先生。”然后直起了身,看着这正气光柱微微皱起了眉。空气微微波动,又有两道身影显现,来的却是圣院两位教习先生曲东华和祝风,两人都如方以声一般,对着这石头先行了弟子礼,然后抬头惊疑不定的看着这突然出现的奇特景象。

    方以声回头对曲、祝二人道:“圣道石出现这样的异动,想来必然是有什么大事情发生,看这方向,应该是在西边,你们两个可知道西边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么?”

    祝风迟疑道:“要说大事,最近西边的吴国发生了两件大事情,一个就是千秋节的皇帝遇刺事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了,另一个嘛就是天方两国攻打吴国的事儿了,听说两边打的不可开交,吴国战局有些不利。”

    方以声眉头皱的更深了,疑惑道:“这两边打仗如何能引起圣道石的异动?东华,你用圣页联系一下西京城那边,看看那两个家伙有什么消息。”

    听到院长说到那两个家伙,曲、祝二人都是露出了一丝笑意。这时,山脚下隐隐传来喧闹声。方以声瞪了一眼两人,祝风赶紧答道:“怕是那些学生也看到了这异象,所以在议论。”毕竟这么大动静,整个圣院怕是都被惊动了。

    方以声不悦道:“读书人养心静气,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这书都到哪儿去了?”二人同时心道,院长大人您不也眼巴巴的跑过来了嘛,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咳咳,后面不能再想了,万一院长察觉了可就不妙了。

    方以声板起了面孔道:“你们两个还傻愣着干嘛,还不滚去让那些混蛋小子好好读书。”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又道:“让那些家伙不准私下议论和传扬此事!”

    两人连声应是,慌不迭的转身就走。

    四柳书院内,郭崇善正在那棵树吓悠闲的拿着几张纸细细的品味,时而蹙眉时而微笑,不时还拿起桌前的茶盏轻呷一口,显的是乐在其中,而那几张纸上写的,正是秦方所做的那几首诗。

    良久,他轻轻将纸页放在桌上,感觉自己领悟颇多,才情更胜往昔,不由抚须微笑,忽然,身前泛起涟漪,一张圣页缓缓出现。

    郭崇善楞了一下,恨恨自语道:“哪个蠢材,竟拿圣页传讯,真是个败家子儿。”伸手将圣页取过,慢悠悠看了一遍,人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撞翻了茶盏也不自知,人来来回回的在树下转起了圈,脑中也在飞快的转动。

    圣道石异动,正气冲西而去,这怎么可能,突然,他瞪大了双眼,喃喃自语道:“不可能吧,那小子才到了二境啊,应该不会这么快吧?”

    忽然,他眼睛越睁越大,声音都有些哆嗦了,艰难的吐出四个字:“正气灌顶!”

    接着他张狂的大笑起来,满脸都是喜悦和骄傲嚷道:“那可是老夫的学生!”旁边经过的几个学生看到郭先生这般模样,无不是面面相觑,不知这位先生是不是失心疯了,赶紧撒腿就跑。

    好半晌,郭崇善才平复了些心绪,想到如今这个学生平白的给了人家一半,一时又是心如刀绞,又想到如今秦方人在落叶城,听说天方军已经打到了定军关,如今秦方可说是身处战局之中,不由得又转痛为忧,替这个弟子担心起来。忽然想起了独孤寻来,急忙叫住了一名学生,让他赶紧去叫独孤寻过来问话。

    所幸今日独孤寻倒是来了圣院上课,并未让郭崇善等的太久。独孤寻看着脸色不大好看的先生,心尖儿一阵乱颤。自从上次的事情以后,这位郭先生就老对他吹胡子瞪眼的,让他心里那个委屈啊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郭崇善见了他,就迫不及待的问道:“你可有最近的落叶城和定军关的消息?”独孤寻毕竟是当朝右相之子,若说了解朝中的一些事儿,找他是再好不过。

    独孤寻见老师居然关心起了战事,有些莫名其妙,还是老实答道:“先生,因为秦兄在落叶城的缘故,学生倒是时时在向父亲打听落叶城的消息,昨日听父亲说定军关尚未被天方军攻破。”

    郭崇善闻言长长松了口气,却听独孤寻又接着说道:“不过,听父亲说落叶城的守军和大部分民壮都去支援定军关了,秦兄怕也是在其中,如今恐怕是在定军关上了,学生也是极为忧心,不知秦兄如今如何了。”说着,语声减低,脸上也满是担忧之色。

    他这大转折弄的郭崇善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他一手捂着胸口,一手指着独孤寻,手指颤抖,竟是半天没说出话来。独孤寻也是一头雾水,先生这是怎么了,这反应不对路啊?莫不是心疾犯了?

    好久,郭崇善才艰难吐出了两个字:“备车!”

    天方军仓惶的退走了,吴军的士卒们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又熬过了一天,并且毫发无伤的救回了几千百姓,又如何能不高兴呢?

    中午的时候,城尉郭林风带着两千人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定军关,这已经是落叶城最后的支援,落叶城现在已经无人可调了。

    于又临见了郭林风,急切的问道:“援军到哪里了?什么时候能到?”

    郭林风看着已是憔悴不堪的城主大人,暗暗叹了口气道:“大人,禁军怕是来不了了,不过越国的援军几天前已经进入我国境内,正和康郡的援兵一起北上,应该这几日就能到达。”

    于又临愕然道:“禁军为何来不了?”随即,他已经明白过来,一掌打在桌上,怒骂道:“草蛮那些蛮夷,居然敢趁火打劫!”北方草蛮从小就是在马背上长大,极擅骑射,且来去如风,劫掠成性,一直是吴国的头号大敌,其战力和破坏力尤在西方诸国之上。

    于又临知道骂也无用,只得按下怒火,缓缓到:“那我们最少还要坚守几日?”

    郭林风沉默半晌,艰难说道:“怕是最少也要再守上三天。”

    于又临双眼一瞪,半天说不出话来,最终长叹一声道:“林风,身为吴国臣子,自当尽忠报国,便是死在城头也无妨,但若真到了那个时候,有两人你务必带走,不能让他们死在定军关中。”

    郭林风见这位老上司说的郑重,心中疑惑,却是起身抱拳道:“大人,林风此来,就没准备回去,这次我落叶城几千青壮尽皆在定军关中,若他们身死,林风却苟且逃生,如何有脸去见落叶城的诸位乡亲父老,如何对得起将儿孙、丈夫送上战场的老人和婆娘!”

    于又临看着神态坚决的郭林风,苦笑一声道:“也罢,同为大吴子民,别人死得,凭什么他们死不得,都是爹娘养大,都有妻儿老小,是生是死,就全交给老天定夺吧!”

    而秦方,则见到了跟着增援队伍一起来的秦一南,不由的气不打一处来,拍了一下这家伙的脑袋:“你跑来干什么?不要命了!你来了一北怎么办?”

    秦一南摸着脑袋嘟囔道:“家主都能来,一南岂能不来保护家主,我现在力气可不小,也能杀敌的,家里不还有苏婶婶她们么,再说,一北现在也不小了,知道照顾自己的。”

    秦方被这家伙给气乐了,秦一南虽然这些日子吃得好睡得好,确实也长了不少,可也还是个嫩孩子,这时刚巧石头从身边经过,秦一南双眼一亮,像是看到了救星,指着石头道:“家主,你看,石头不也跟我差不多嘛,听他吹都已经杀了好几个敌人了。”

    石头不屑的瞥了秦一南一眼,昂起骄傲的头走了。秦方无语,可现在也不能让一南一个人回去吧,只得给他找了铠甲和兵器,嘱咐道:“上了战场记得紧跟在我后面,别一个人乱跑,记住了嘛?”

    秦一南小鸡啄米似的点头:“放心了家主,我精着哪,我还想一辈子给家主酿酒哪。”他拿着长枪和盾牌,就像得了新玩具的孩子,乐呵呵的去找石头炫耀去了。秦方有些默然,战争是最好的熔炉,对这些孩子也是一样,只是显得有些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