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通往写作的自由之路 » 向圣人学习

向圣人学习

    《文心雕龙·征圣》还说了以下的话,笔者非常认同,就把它的白话文引用如下,供大家一起学习,致敬经典!

    圣人能够全面地观察世间万物,并深入到其中最为精深奥妙的地方;所写文章也能符合法则,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也能与实际相符合。有的文章能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其思想,而有时又用较多的文辞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有时用浅显的道理来树立文章的主体,有时又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表现出文章的作用。

    因而,在《春秋》一书里,就常用极少的字来进行好或坏的评论,《札记》里就用对丧服的简单描写来表示繁复的丧礼。这些就是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主要意思的例子。《诗经·豳风·七月》是用许多章句联接成篇的《礼记·儒行》采用了复杂的叙述和丰富的辞句,这些就是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抒发情意的例子。有些文章写得像夹卦那样的干脆,有些文章像离卦那样的透彻明了,这就是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主体的例子。还有的像《影经》中其它四卦,含义精深,意义曲折;像《春秋》的五种记事体例一样,文辞微妙,意义婉转。这就是用含蓄的手法而不直接表现出文章作用的例子。所以我们由此可知,各种文章在表现手法上繁略、显隐各不相同,所以在运用时要考虑到实际的不同,对文字或精简或详细,写文章时如果以周公或孔子的文章做标准的话,那么就是找对老师了。

    所以当涉及写文章、学习经书时,一定要以圣人作为标准。《易经》里说:“辨明事物后才能够给予恰当的叙述,有了明确的词何才能有充实的表达”《尚书》说:“文辞要体现出文章要点,不要偏好奇异”。所以说,要有正确的叙述必须先要辨明事物,必须先要有文章的主体才能有文章的辞句。辞句的成立并不是靠用辞是否新奇,辨明事物后才有判断用辞的意义。那么,即使内容精深隐晦,也不会影响到叙述时的正确性;即使文辞微妙婉转,也不会妨碍到文章的主体。文章主体和微妙的辞句、正确的叙述和精深的内容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这些特点在圣人们的文章中也是可以见到的。颜阖认为:“孔子好比是在已经有华饰的别毛上再进行作画,仅仅只是为了追求辞句上的华丽”。虽然颜阔想借此来指责圣人,但还是做不到。因为圣人的文章既典雅又华丽,其实是兼有华丽的文辞而又有坚实的内容的。自然规律是很难弄懂的,还有人在钻研它;文章是显而易见的东西,为什么不好好加以思考呢?如果能依据圣人为标准进行写作,那么写成的文章就能接近成功了。

    总之,只有圣人才能掌握精妙的道理。他们将精妙的道理写成文章,将灵秀的气质汇成文采。他们观察事物形成的见解就像天上悬挂的日月,他们所用的词藻就像大海一样丰富。虽然千百年已经过去,但他们却永远被人们所怀念。

    以上是引用内容,怪不得孔子说他自己是述而不作呢,述的意思是转述,作的意思是原始创作,孔子在这里说的非常谦虚,因为他意思是自己比不上周公,孔子都这么谦虚,我们必须更加的谦虚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刘勰这个文章写的特别好,致敬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