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通往写作的自由之路 » 追随经典的写作

追随经典的写作

    《文心雕龙·宗经》说了下面的话。

    说明天、地、人三者最普遍规律的书叫做“经”。所谓“经”,就是永恒的规律,不会改变的伟大教导。因为“经”是取法于天地,验证于鬼神,参考、研究事物的秩序,根据人的纲纪来制定,洞察人性的奥秘,达到文章根本的。三皇的时候有了《三坟》,五帝的时候有了《五典》,再加上《八索》和《九丘》,它们由于经历

    时间太长,到现在其意思已经不太清晰了。自从孔子对这些书籍进行整理后,它们的精华才能放出光辉来。由此,有用《十翼)来显示《易》的意义,有从《尚书》中表现出了“七观”,《诗经》中分列出了四个部分,《礼记》中明确出了五种主要的礼仪,《春秋》中提出了五种主要的体例。所有这些,在教育上有陶冶性情的作用,在文理上也有用来做典范的作用,所以能够用来启发学习,培养正道,这些作用都是很明白的。但是自然的基本规律却是非常不为人所查的,但是圣人的思想非常卓绝,道德学问也非常高深,所以他们的言谈,著作也就非常透彻,就像千万斤重的大钟,不会发出细小的声音来一样。

    《易经》是专门探讨自然规律的,内容精妙而能且实用,所以《系辞》评价它是主意深远、语言恰当而所述深奥。孔子读这本书时,三次翻断了系竹简的皮绳,由此可见,《周易》中深妙的道理是圣人深奥道理的宝库。《尚书》主要是记言的,然而其语言却不太好懂,但如果通识古代语言,那么它其中的含义就一目了然了。所以子夏感叹《尚书》为:“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意思就是说《尚书》其所用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是十分明白的。《诗经》主要是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它的文字语言和《尚书》一样不太好懂,但它里面有不同类型的诗歌体裁和各式丰富的词藻和比喻,诵读起来能感觉到它的温柔敦厚,所以它最能符

    合读者的心情。《礼经》是用来树立体制的参照,其中,它从各种事物出发来制定法度,所定的条款非常详细周密,执行起来有明显的效果,任意看其中一句也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春秋》在对道理的辩明上,用一个字就能显现出其中的意思来,例如“五石六鹚”就是用文字的详尽来显示写作技巧的;而“雉门两观”是用排列先后的不同来表示主次含义的。其中有些记载,是用婉转隐讳的方法写成的,那确实也是非常深刻的。总的来看,《尚书》所用的文字语言较难懂一些,但只要把其中的规律找到,也就能够领会其意义了。《春秋》的文字语言很容易懂,但要探讨它的含义却又深奥难懂。表面现象和实质的不同,这就是圣人文章的特点了。这些文章就像大树一样根深蒂固,枝大叶茂,言辞简单而含义丰富,所举事例平凡但寓意深远。所以以前的文章虽然历时久远,但它们其中的意义却都有新的发展。后世的人学习一点也不会晚,前代学者用过的也不会过时。圣人文章就像是高山上的云彩能使天下都得到雨水,像黄河可以使周围土地都能得到灌溉。

    所以论说辞序奏等体裁都是发源于《尚书》;赋、颂、歌、赞等体裁都以《诗经》为本原;铭、谋、箴、祝等体裁都从《礼经》开始;记、传、盟、檄等体裁则是以《春秋》为根据,并且还得到极大的发展,因此,诸子百家们无论怎么发展,归根到底都是超不出这些经书范围的。如果根据经书来制定文章的格式,学习经书中的词汇来丰富语言,有培养人的精书是这样的精就像是在靠近矿山的地方炼铜,在海边提炼盐一样。所以如果写文章能够以圣人的经典为榜样,那么,基本上就会具备有六种特点:感情丰富而不虚假;风格清新而不繁杂;事实清楚而不怪

    诞;意义正确而不歪曲;形式简练而不繁琐;文辞华丽而不张扬。

    扬雄用玉必须先要雕琢然后才能成器来做比喻,说明五经里面也必须要有文采。人的行为决定文章的好坏,行为又是通过文章来表现的。孔子用“‘文、行、忠、信”来教育学生,把“文”放在首要位置,就像玉和其纹路的关系一样。后世的人在勉励德行、建功树名上都知道要向圣人学习,只有在文章的写作上很少学习圣人的经典。因此,楚国的作品就比较艳丽,汉代就出现了许多过分铺排辞赋的现象,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了。纠正这种错误,使之回到正途上来,那就是非常好了!

    总之,古代的经书上阐明了天地人三级最根本的道理。要从中学习到东西就要深入地研究各种经书。它们本着同一个教育目的,而五种经书则分别进行具体的教育行为。它们不仅有培养人的精神作用,而且还是各种文章的巨大宝库。这些经书是这样的精深和美好,实在是所有文章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