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亮剑之我的团我的兵 » 第23章 开荒种地

第23章 开荒种地

    丁伟听到张文松的询问。

    他沉思了一会儿说。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能组织一下民兵,开荒种田,尽可能地提供粮食和蔬菜,保障新一团的粮食供给。”

    马上就要进入我军三年困难时期了。

    到时候吃的穿的用的都成了严重问题。

    尤其是1942年河南那场大旱灾,更是造成数百万百姓的牺牲。

    丁伟想要改变这一场灾难,哪怕多救活一点百姓也好。

    听到丁伟的话,张文松很是惊讶。

    他想过丁伟会让他不要插手团里军事上的事,也想过丁伟会让他主抓团里生活上的事。

    例如新兵思想教育,或者是协同他管理好团里的纪律。

    但是他是真的没有想过丁伟是让他组织民兵去种地的。

    这也不能说不重要。

    但是有种被轻视,被羞辱的感觉。

    想我堂堂一个团政委,竟然去监督种地,这不是大材小用?

    看到刚才还带着笑容的张文松神情暗了下来,似乎还要起身走人的样子。

    丁伟忙解释说:“张政委不要觉得粮食不重要,新一团击溃了坂田联队,炸死了坂田大佐。我又带着新一团歼灭了伪军骑兵营,虎亭据点,日军一定视新一团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到时候日军派一个大队,甚至一个联队都是有可能的。日军重压下,我们还能安心种地养军吗?到时忙着打仗,忙着转移,粮食从那里来?”

    “这……”被丁伟这样一反问,张文松哑口无言。

    丁伟语气加重,严肃地说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现在不抓紧时间种植收获,囤积粮食,等真正到了那一天,就真的麻烦了。主席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张政委,粮食是三军重中之重,千万不能轻视。”

    张文松看到丁伟如此认真,他忙站起来敬礼道歉。

    “受教了,丁团长。我太短视了,日后定要好好向你学习。”

    丁伟满意张文松的知错能改的态度。

    不怕你犯错,就怕你一身牛脾气。

    一副不撞南山不回头的态度。

    这样两个人一起工作,那就麻烦了。

    幸好这个张文松还是肯听劝的。

    丁伟点头说:“说不上学习,大家共勉之。张政委,这粮食种植生产的事就拜托你了,一定要用心。”

    “丁团长你放心,我今后定然会狠抓粮食种植生产的。”

    丁伟拉着张文松传授经验说。

    “那就好。我跟你说,我对种植还是有一点心的。

    这种植啊。首先要选好适合种植的庄稼。像山西多山地少耕地。什么水稻小麦就不要指望了。小米的产量又不高。我们要多种土豆、玉米这些耐干旱,又容易保存的食物。

    尤其是土豆,适合当主食,又不挑地方,院子里可以种,山坡上也可以种。一定要多种植。”

    丁伟想要的是新一团起个头,只要收获丰收。

    相信首长们定然会做出正确选择。

    只有靠着党中央的力量,才能在短时间内推广土豆的种植。

    张文松听到,带着疑惑问道:“丁团长,什么是土豆?”

    中国有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种植土豆,只是还没有推广开来。山西大部分地区种植的是玉米和粟,即小米。

    丁伟愣了一下。

    难道到现在土豆都还没有推广开来?

    他想了想说:“学名好像叫马铃薯,就是类似地瓜的食物。你打听一下,应该能打听出来的。”

    “好,我会调查清楚的。”张文松将土豆记了下来。

    丁伟叮嘱说:“种植的时候需要对土豆、玉米等品种进行引进和筛选培育。

    苏联种植土豆多年,对土豆的种植应该熟悉,可以上报中央,请人去苏联引进土豆,了解熟悉土豆的种植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土豆的产量。

    当然要是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去美国购买优良的土豆种子,带回来培养种植。”

    抗战时期,中共和苏联的联系一直没有断过。

    中共的一些高级军官在苏联军校进修过,还有一些受伤的将领也在苏联接受过治疗。

    指望苏联大量的武器支援是不可能,但是让苏联提供土豆种子,还有普通的种植技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小米是养生。

    但现在中国更需要的是能让大家都吃饱肚子,不饿死的高产粮食。

    陈文松答应下来。“我明白。我会以团部的名义向旅部上报的。”

    丁伟继续说道:“对了,还要多养鸡。喂猪太辛苦了,而且需要喂养的食物太多,养几头调剂一下伙食还行。

    但是母鸡不一样,可以吃杂粮,也可以吃虫子。最重要的是养一只公鸡,可以配十几二十只母鸡。可以下鸡蛋给伤员补充营养,也可以宰了煲汤……”

    丁伟当年也是农村出生的。

    土豆、玉米这些可是在北方大量种植的。至于养鸡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养上几只。

    听着丁伟兴奋地大谈种地养殖的事,张文松有些惊讶。

    一想到丁伟的出身,张文松有些释然了。

    贫苦人家出身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才会时刻想着怎样改良种子,怎样增产,才能填饱肚子。

    “丁团长,你先等一等,让我去拿笔记本,记录下来。”

    丁伟说的太多,太快了,张文松他记不住啊。

    “哦!”丁伟意犹未尽地停下了。“干脆去团部,我说你记下来。”

    “好!”

    张文松将丁伟叮嘱的事全部记下来。

    他将这些记录整理下来,准备写成报告上报旅部。

    张文松在写报告,丁伟翻看登记册。

    缴获了日军171支步枪,但是在战斗中,也损坏了几十支步枪,加上送出了30支步枪。

    算上骑兵连,现在全团拥有1007支步枪,子弹4万5千多发。

    短枪14支,26挺轻机枪,3挺重机枪,10具掷弹筒,日本香瓜手榴弹705颗。

    防M24手榴弹4千多颗。

    一门迫击炮,炮弹10发。

    一挺轻机枪要2个战士伺候,一个是主枪手,另外一个负责上弹夹,同时兼顾副枪手。

    掷弹筒也需要2个战士。

    重机枪要4个战士,迫击炮需要5名战士协同作战。

    同时弹药的储存保管,加上运输,需要一个排负责。

    后勤部队,参谋人员等。

    新一团要想扩军一个拥有1500名士兵的标准团是勉强够了。

    看完新一团的情况,丁伟将营长、教导员都叫了过来。

    张大彪、周万全,还有新上任的3营营长陈森,以及王东山、杨德、武行军三个教导员相继来到团部。

    丁伟介绍说:“这是上级派下来的陈森、杨德、武行军同志,他们将担任3营营长,2营教导员、3营教导员。大家相互了解一下。”

    等张大彪、周万全和陈森、杨德、武行军相互打了招呼后,丁伟说道:“今天叫你们来,是为了关于扩军的事。

    你们知道我们团刚打下虎亭据点,缴获不少物资,是勉强够一只标准团了。

    但是一个团,是远远不够满足我丁伟胃口的,也不是远远不够打败小日本鬼子的。

    因此我们要继续努力,这点大家千万要记住。

    各营要多招人,情愿人等枪,也不要枪等人。

    当然招募的同志一定要好的,宁缺毋滥。

    加紧训练。我情愿同志们在训练场上掉十斤血,也不要战场上丢了性命。听懂了吗?”

    张大彪、周万全、陈森等人立正大声喊道。

    “是,坚决完成任务!”

    指导员、教导员下乡去动员青壮参军,政委张文松去县大队、区小队等地方武装部队招募一部分民兵加入新一团。

    为了让3营尽快形成战斗力,从1营2营各抽掉一个连的老兵加入3营。

    当然1营2营会各补充一个连的新兵,以老带新。

    虽然这会影响到一营二营的战斗力,但是不至于下滑的太厉害。只要加强训练,还是能尽快恢复战斗力的。

    各营长、连长、排长都狠抓训练,他们清楚日军的厉害。

    要是训练上不认真的话,那就是让这些同志去送死的。

    丁伟领着陈文松参观新一团的训练。

    来到1营,看到1营正在进行刺刀训练。

    以班为单位,战士们拿着木棍一对一对练。

    丁伟观察完,眉头紧皱。

    战士们出手迅猛有力。

    就算是自己的战友,训练中也几乎没有手下留情。

    被棍子捅扎实了,那可是能将肋骨都捅断的。

    勇猛是够勇猛,只是缺了点什么!

    到底是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