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20章 别把运气当实力

第20章 别把运气当实力

    郭威在949年七月平定了三镇叛乱,八月班师回朝,九月被刘承祐加封为检校太师、兼侍中。

    但还没等喘口气,十月便接到北疆急报:契丹大举入侵,前部兵锋已直指黄河北岸的邢、洺、贝、魏等州。

    刘承祐无奈,只得再派郭威出征。

    郭威兵分两路,一路由监军王峻领兵前往镇州、定州,郭威自己则率主力救援魏州。

    但没等到双方主力交锋,契丹就已退去。

    对游牧民族来说,每年秋冬季节南侵已经属于固定课目了,好处主要有两点:

    对本方,此时秋高马肥、气候适宜,利于作战。

    对地方,农耕民族刚刚完成秋收,劫掠收益最大

    具体作战规模,则因本国内情和对方准备情况而定。

    眼见后汉戒备森严、反应迅速,契丹也就只是抢了一通就跑。

    郭威在魏州搞了一次大阅兵,进而请旨要把兵锋推进至北部边境,刘承祐担心刺激契丹,下诏不允。

    郭威在魏州坐镇了一整个冬、春之后,于三月带兵回京。

    这已经来到了950年,也就是刘承祐拔刀的这一年。

    此时刘承祐与杨邠、史弘肇等人之间的关系已经越发紧张,久居在外的郭威无疑成了双方都竭力拉拢的对象。

    但郭威做出的一个举动,也为后来刘承祐砍死杨、史之后继续对他拔刀,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考虑到抵御契丹和震慑河北藩镇,朝堂经过商议,已决定由枢密使郭威兼任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即魏博节度使),带领禁军主力前往河北坐镇。

    郭威在出发前向皇帝辞行,反复思量后说出了如下一番话:

    陛下您年轻有朝气,天下大事宜慎重决策。如今满朝文武都是忠心王事,所以凡事你多咨询臣子,必可使江山无忧。

    郭威想着的是:皇帝年轻气盛,还是要听从大臣们老成谋国的意见,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可是现阶段、现形势,这么一番话到了刘承祐耳朵里那可就全变味了:

    “陛下年轻有朝气”,你的意思也是“小刘,憋说话”吗?

    “天下大事宜慎重决策”,这是说“我的话不好使,必须大臣们点头才行吗?”

    “忠心王事…,凡事多咨询”,你不就是要强调“杨邠、史弘肇就该给我当爹嘛”!

    刚决定把你郭威派出去,你现在手握重兵、威望极高。

    完事你郭威就来给我画道道了!

    杨邠、史弘肇他们怎么欺负我你不知道吗?为什么要为他们说话?

    怪不得之前研究你郭威任命的时候,杨邠、史弘肇坚决主张要让你以枢密使职务兼领藩镇,说是只有这样才好调度指挥各地藩镇。

    你郭威到底是要为我保驾护航还是要给杨、史他们撑腰?

    还有你最后那句话“必可使江山无忧”,这什么意思?

    我听话就是江山安稳,我要是不听你们的话,是不是我这个皇帝就当不下去了?

    枉我当初听到你说什么“臣不敢请,亦不敢辞,惟陛下命”,还觉得你跟杨、史他们兴许不一样,这才把兵权交给你。

    现在看,倒真的是我很傻很天真的错付咯?

    你郭威,跟杨邠、史弘肇就是一丘之貉!

    从这一刻起,刘承祐在心底就已经把郭威的成分给划死了。

    那么,当他成功砍死杨邠、史弘肇之后,把郭威这个余孽一网打尽,似乎也是一个符合逻辑的事件了。

    但是,刘承祐到底还是太年轻,对杨邠、史弘肇的定点清除进行的太过顺利,使得他想当然的认为杀郭威也不过就是之前操作的复制粘贴而已。

    然而事实会告诉他,年轻人做事,千万不要把运气当做本事,未经世事就拿着幸存者偏差积累的经验去闯社会,最后一定会撞墙的。

    闯的越猛,撞得越残!

    因为郭威驻军在外,且兵马分开部署在邺都(即魏州)和澶州,所以刘承祐要确保同时把两个地方的最高长官一揽子解决掉。

    他的安排是这样的:

    邺都方面,密令郭崇杀掉郭威和监军王峻;

    澶州方面,密令李洪义杀掉王殷。

    咱们先来看被杀的三个人,郭威不用说,王峻是皇帝当初派给郭威的监军,王殷担任侍卫步军司的一号长官(都指挥使)。

    按说论出身,这两个人都应该是妥妥的帝党,现在已经被列入诛杀对象,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郭威拉拢人的水平确实高,二是刘承祐的情报工作并不差。

    再来看皇帝选中的执行刺杀人选:

    李洪义担任澶州节度使,算是一方大员;

    真正值得细品的是郭崇,他当时的职务是护圣左厢都指挥使。通俗点说,他就是禁军XX部的一名师级干部。

    这种人官不大但实权不算小,执行刺杀任务既不容易引人注意,同时又容易充满动力。(这意味着仕途的跨阶飞升)

    甚至我们有理由怀疑,刘承祐一直都在类似郭崇这个级别的军官里,埋下了不少针对郭威的钉子。

    这可能就是他自信可以轻松完事的原因。

    不但如此,刘承祐动手的节奏也很快:

    杨邠、史弘肇是在十一月十三那一天的早上被杀的,紧接着在当天晚些时候,前一晚就出发的刘承祐亲信便已经带着密诏到达了澶州,并对李洪义进行了传达。

    安排不可谓不周密,动作不可谓不迅速,刘承祐这一套下来,是能看出有两把刷子的。

    但是你知道你的对手是个什么存在吗?

    李洪义是执行澶州方向任务的负责人,但他在拿到刘承祐密诏之后,第一时间的反应,竟然是去找他要刺杀的对象王殷,俩人要一起琢磨怎么对付皇帝…

    一番合计之后,赶忙派人去邺都向郭威通报情况,请郭威定夺。

    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十四,郭威就已经知道了整个事件的所有情况。

    此时,甚至连本该执行刺杀郭威任务的郭崇是否收到密诏都要打个问号。

    事情到这已经结束了,剩下的无非是怎么结束而已...

    李洪义是刘承祐钦定的自己人,但从结果看早早就是郭威一边的骨干了。

    那你刘承祐能确保郭崇以及其他的内线,就真的不被郭威所知?

    你确定他们平时定期给你上的密折,不是在郭威审定之后发出的?

    郭威后来举兵时,郭崇是急先锋…

    刘承祐对付郭威,不出手则已,

    兹要是一出手:

    那战场瞬间对郭威单向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