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65章 枪打出头鸟

第65章 枪打出头鸟

    方略已定,行动便是。四月下旬,赵匡胤派出侍卫司副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司副都点检高怀德一起率军出击李筠,临行前对二人千叮万嘱:

    “一定要迅速抢占太行山险要隘所,千万不能让李筠兵出太行。”

    五月初一,赵匡胤又命令殿前司都指挥使慕容延钊、彰德军留后王全斌带领军队由东自西与石守信、高怀德汇合。

    不得不说,赵匡胤果然是久经战阵之人,面对李筠的反叛,应对的极为谨慎。

    他先是派出了在京城的禁军最高指挥官石守信、高怀德带领主力出征,而后又让统兵在河北的、此前已下令可以“便宜从事”的殿前司1号长官慕容延钊西进支援平叛,力求汇聚一切力量第一时间剿灭李筠。

    此时李筠在干什么呢?

    他在紧锣密鼓的勾连北汉。接到李筠请求出兵的书信后,北汉主刘钧本来准备邀请老主子契丹一起出兵,但李筠坚守民族气节,死活不同意契丹卷进民族内部矛盾,于是刘钧只率北汉军队出发。

    双方见面后,刘钧给了李筠很高的接待规格:封其为西平王,可赞拜不名(臣子朝拜帝王时,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是皇帝给予大臣的一种特殊礼遇),座次排在北汉宰相卫融之上,并赠送了300匹战马以及其他珍贵物品。

    但李筠着实烂泥扶不上墙,当他见到刘钧和北汉军队后,感觉到帝王依仗和军队铠甲装备极为寒酸,毫无王霸及奢华之气,因此开始厌恶自己之前轻率地向北汉称臣。

    之后刘钧几次找李筠商议军机,李筠直接以一句“我深受周朝厚恩,不忍辜负”给怼了回去。

    这就是李筠,先前喊着称臣的是他,北汉高规格接待他,他嫌弃人家寒酸。明知道刘崇(刘钧老爹)一家子跟郭威、柴荣是死仇,他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

    再者说了,你既然瞧不上北汉,那就把人家给你的300匹马退回去呗,小家小户的300匹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一面嫌人家穷一面不讲吃相的拿好处,李筠这种人怎么可能有朋友。

    李筠完成了各项战争准备后,命长子李守节留守潞州,自己率主力3万人南下。

    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喜庆的日子里,李筠与石守信统帅的大军在著名的战场长平相遇,双方大战一场。

    李筠不但没有见到想象中的宋军倒戈、纷纷投降,反而被石守信一顿轻锤,战死3000余众,初战受挫。

    紧接着,赵匡胤决定御驾亲征,他以枢密使吴廷祚、知开封府吕余庆为留守班子正副长官,并安排亲弟弟殿前都虞侯光义为大内都点检,宿卫宫城。

    在刚刚完成造反之后,赵匡胤就敢离开京城御驾亲征,这是需要一定勇气的,也反映出他对迅速扑灭李筠叛乱的急切,毕竟,赵匡胤才是此时的宋朝第一战将,而只有皇帝亲自上阵才能确保将压力完整急速传导至前线的将领和士卒。

    同时,通过留守班子成员的组成,我们也可看出到底谁是赵匡胤的嫡系:赵光义不用说,吕余庆是和赵普一起提拔的新生力量,而老臣吴廷祚则被信任担负留守大局。

    赵匡胤除了御驾亲征之外,还动用了剩余的一支力量,就是韩令坤。

    此前韩令坤在北部边境巡边以备契丹,此时赵匡胤令其率兵驻守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防止李筠出太行进入洛阳。

    至此,为了一个李筠,赵匡胤已经把所有自己放心的、能动用的力量全部派上用场了,下面的战争进程就看李筠的造化和本事了。

    赵匡胤出开封向西,到荥阳后就近召见了西京(洛阳)留守向拱,向拱提出了与吴廷祚之前基本相近的意见,仍是建议赵匡胤迅速抵达战场,乘敌人兵力未聚、兵势未起之时一举将其击败。

    赵普则进一步补充道,就是要趁着李筠以为皇帝不敢轻出的大意,突然出现,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怪不得赵普么没有参加留守班子,原来是随军参赞军机了)

    五月底,石守信、高怀德再次野战击败李筠,李筠不得已退入泽州城坚守。

    六月初一,赵匡胤率军抵达泽州城下,随即开始督军攻城。

    由于泽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后梁开始,朱温、李克用、李存勖、刘知远、郭威都曾数次领兵在此作战,因此城池坚固,宋军攻城将近10天不见进展。

    赵匡胤此时联想到当年寿州攻坚战,担心久则生变,所以召集众将商讨对策。

    关键时候,一名叫马全乂的将领坚决主张继续猛攻,并且亲自带领敢死队冲锋,期间胳膊中箭血流全身仍然死战不退。

    赵匡胤此时也敏锐的察觉到全军士气已经到了一而再、再而衰的临界点,于是豁出帝王至尊,亲自率领亲兵爬云梯攻城。

    在皇帝的玩命当先之下,全军奋勇,终于在六月初九这天攻破了泽州城,李筠既没有使出“儋珪枪”、也没有骑着拨汗马逃跑,而是在城破当日自焚而死。

    泽州既破,赵匡胤继续进军潞州。六月十五,潞州守将、李筠长子李守节投降,至此,李筠叛乱平息。

    赵匡胤收回泽、潞二州后,在此逗留了一段时间,一方面是安抚当地百姓、展现皇恩浩荡,另一方面由于此地是防御北汉的第一道屏障,他在寻觅合适的主政官。

    最终,义社十兄弟之中年龄最长、也是在柴荣一征南唐之前进步最快的李继勋,在坐了多年冷板凳后,被他的好兄弟赵匡胤任命为新的昭义节度使,再次回到一线岗位。

    七月初五,赵匡胤回到开封。

    从他五月中旬离开至今,前后将近50天,他不但迅速的平定了李筠叛乱,还顺道完成了御驾亲征之际京城安全稳定的压力测试。

    眼见赵匡胤不再是昔日的小赵了,剩余的藩镇大佬纷纷平复此前躁动不满的心,立志做新朝的良臣。

    先是大佬郭崇,也不再追思周朝悲伤哭泣了,马上上表请求入京朝拜。

    紧接着,赵匡胤决定以郭崇为示范,他派出了一个人,以当监军的名义去敲打另一个节度使袁彦,这个人就是潘美。

    事实证明男人名字敢叫“美”字的都不是凡品!

    当时还只是一个不入流小官的潘美受命之后,毫无畏惧,单骑入城,见到悍将袁彦便是一通劈头盖脸的责骂,并要求袁彦马上跟着自己入朝参拜。

    俗话说横的怕楞的,潘美越是放肆,袁彦则越是害怕他背后的赵匡胤,于是老袁部队也不练了、兵器也不修了,乖乖地跟着潘美进京磕头,赵匡胤顺势给他挪了个窝,彻底的消除掉他今后再有二心的可能。

    这是我们本书中第一次介绍潘美,与电视剧《包青天》里被塑造成大反派的潘仁美不同,正史里的潘美是个极为优秀的武将,后续我们见那个会看到他更多的闪光之处。

    解决完了这些漂在明面上的不安分节度使之后,赵匡胤开始给自己的班底加官进爵,赵普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本来赵匡胤在出征之前是想把赵普留在京城看家的,赵普以赵光义在家即可,执意要随军出征,胜利后赵匡胤将赵普作为此次功臣的头一等,晋升其为兵部侍郎、充枢密副使。

    从这一刻开始,赵普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号令枢密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