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83章 南汉你够了

第83章 南汉你够了

    赵匡胤是在969年六月从太原前线回到京城的,从这之后1年多的时间,宋朝对外基本没有军事行动,赵匡胤每天就是按部就班的上班点卯,期间发生了两件值得一提的事情:

    第一件是“杯酒释兵权”的2.0版本。

    话说自打961年杯酒释兵权,赵匡胤通过摆酒摊、讲道理、亮态度,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等一众老兄弟的禁军职务解除后,确立了对禁军的绝对掌控,此后他一直在坚定不移的推行“强干弱枝”的政策,一方面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利,另一方面择机推行权利洗牌。

    969年十月,赵匡胤又安排了一场酒局,这次参加的主角也都大有来头,分别是凤翔军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彦超,安远军节度使兼中书令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保大军节度使杨廷璋等人。

    这些人年龄比较大、资历也够深,基本上都是在后周时期就担任藩镇要职,赵匡胤陈桥兵变后,这些人第一时间选择了臣服,赵匡胤也一直投桃报李,留他们在自留地继续掌权。

    随着时间推移,赵匡胤此次宴请这些老军头,目的就是要拿掉他们手中的藩镇实权,令其退居二线。

    因此,按照老套路,赵匡胤先是乐呵呵的招呼大家喝酒吹牛叉,酒酣正浓、气氛到位后,赵匡胤从容的对众人说道:“你们都是国家的老人了,一直在藩镇为国事而操劳,我实在是不忍心啊。”

    这句话一说,老油条们应该就马上能意识到皇帝今天这顿酒不便宜,这就是要表态摊牌了。

    这伙人里王彦超资格老、身段也最软,他第一个接话表态:臣本来就没什么大功劳,蒙受皇帝宠幸才忝居高位多年,如今早已年老体衰、不堪重负,希望能辞去官职、退休养老。

    按说皇帝亮明态度了、也有人能带头接招了,其他老家伙们应该顺势跟着配合完演出就行了。

    然而权力的舞台到底还是令人留恋,其他人竟然在这个时候自顾自的开始起了好汉回忆当年勇,他们一会儿掀起衣服指身上的伤疤、一会儿流着泪感慨人生,可是把赵匡胤恶心到了极点。

    眼瞅着这帮老家伙脸皮厚、不上道,赵匡胤最后冷冷的放出了大招,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你们说的这些都是前朝的事情,有个锤子用?”

    潜台词就是你们给大宋朝干了点啥,这句话一出,老家伙们再没脸面也没胆量继续胡搅蛮缠了,只得主动要求退休。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2.0版本,只不过上次赵匡胤面对的是铁杆嫡系,解决的是最紧要的禁军兵权问题,参与对象石守信、王审琦等仍然被派往藩镇,继续发挥作用。

    而2.0这次,赵匡胤针对这些前朝出身的老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他们腾出位置,完成权利洗牌。

    第二件事,就是几名重臣的离世,他们分别是魏仁浦、罗彦環、张令铎。

    先说魏仁浦。969年,正值赵匡胤亲征北汉,魏仁浦随驾,病逝于军中。

    这名老资格的宰相素来品行高洁,且识人断事机敏深刻,赵匡胤在柴荣病逝后迅速扩张自己势力,在另外两名宰相范质眼高于顶、王溥与赵匡胤暗通款曲之际,魏仁浦是仅有的一个一再提出要早做防范的掌权者。

    在陈桥兵变的当天,面对局势已然不可逆转之时,仍奋力组织人马反抗。

    宋朝建立后,赵匡胤对魏仁浦颇为礼遇,魏仁浦也在转变身份后一如既往的忠于职守、为国尽力,从不对上位者刻意逢迎、惜身保全。

    赵匡胤在出征北汉前,曾专门在一次酒宴上私下向魏仁浦透露自己想要亲征北汉,魏仁浦毫不避讳,给出了欲速则不达的意见。

    魏仁浦最后没有见到太原城下的攻防战况,但战事的结果却果如魏仁浦预想的一般,这恐怕也是赵匡胤之前单独征求其意见的原因,知晓兵机、见识深刻。

    贵为柴荣托孤头号重臣的范质964年就已经去世了,并因品行端正、为官清廉而素为人所称道。

    但对于身为首相、深负柴荣托孤之重任的范质来说,没有能够听从魏仁浦等人的意见而对赵匡胤早做处理,从而导致宋代后周,这顶大锅是无论如何甩不掉的。

    这一点上,即便是作为最大受益者的赵宋家人,对范质的看法也高度一致。

    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对范质就有过一番深刻的评价:“太宗亦素重质,尝对近臣称累朝宰相,以为循规矩、重名器、持廉节,无出质之右者,其所不足,但欠世宗一死耳。”

    魏仁浦与范质同为托孤宰相,又都是911年生人,论品行操守二人皆无可指摘,但论起识人断事,则二者之间差的不是几个量级。

    就在魏仁浦过世的同时,赵匡胤的铁杆亲信、陈桥兵变大戏的著名配角儿、凭借一把大宝剑威逼范质等一票后周重臣的著名演员,时任安国军节度使的罗彦環也在47岁、正值壮年的时候离世了。

    生前身后事、青史留大名,《宋史》介绍臣子的列传里,第一卷是三个后周旧臣范质、王溥、魏仁浦,第二卷就是位列第一序列的赵匡胤开国元勋: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罗彦環、王彦升。

    这六个人里,只有罗彦環和王彦升在陈桥兵变前是中下级军官。前面我们介绍陈桥兵变的时候重点说过罗彦環和王彦升,他俩的经历完美的诠释了在漫漫人生的关键时刻抓住关键机会是何等的重要。

    紧接着970年正月,张令铎病逝于京城。

    在帮助赵匡胤完成陈桥兵变后,张令铎被提升为侍卫司都虞侯,随即就在第二年“杯酒释兵权”后交出禁军兵权、出镇地方,赵匡胤也完成了他当时的承诺,与“杯酒释兵权”的几位参与者结成亲家,其三弟赵光美娶了张令铎的女儿为妻。

    此后这些年,张令铎战场之上再无太多建树,也算是平平稳稳至寿终。

    张令铎温厚宽仁,曾在众人面前评价过自己:

    “我从军30余年,经历大小40余战,从未妄杀一人。”张令铎过世时,无论是赵匡胤还是群臣,都大感悲痛。

    时间来到970年九月,赵匡胤再次开启统一战争。

    由于先前在北汉那里碰了钉子,这次赵匡胤回到先南后北的战略来,重新将目光投向南方。

    此时南方的割据势力只剩下了三个:南唐、吴越和南汉,而赵匡胤此次的目标就是占据两广、海南和湖南一部的南汉刘氏政权。

    在讲解平定南汉的战役之前,首先简单介绍一些这个国家。

    南汉的实际开创者名叫刘隐,最早在晚唐时期初成气候,唐朝灭亡后,代表中原政权的朱温正式册封刘隐为清海军节度使(范围大体在今天的广东),确立了南汉政权的雏形。

    刘隐死后,儿子刘龑继承权利,并在数年后的917年正式称帝,建立南汉政权,庙号高祖。

    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三个称“汉”的政权(后汉、北汉、南汉)里建国最早的。

    这个政权最大的特点就是出道即巅峰,自高祖刘龑建国开始,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刘龑名字里的“龑”字是他自己造的一个字,取“飞龙在天”之意。

    在历史上,瞾姐武则天也这么干过,她以“日月当空”为意给自己取了武瞾的名字。然而和雄才大略的武则天不同的是,刘龑彻头彻尾就是一个垃圾。

    此人残暴无道、偏爱酷刑,可比史书中的商纣王。

    并且他还创立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为了政权稳固,他不信任大臣,反而认为宦官无后所以无私心,因此偏爱用宦官掌权,文武之事皆是如此。

    到了末代帝王刘鋹时期,南汉国内已经有宦官近万人,“有志之士”皆以“欲要当官、必先自宫”为信条,因此南汉官场进入到了全方位的干部逆淘汰。

    刘鋹把国内政事全部委任给宦官龚澄枢、陈延寿以及女侍中卢琼仙等人,刘鋹本人则乐得纵情享乐、声色犬马。

    刘鋹身体庞硕,对异性的口味也颇为独特,他相当宠幸一名又黑又胖的波斯女子,并亲自为其取名“媚猪”,令人咂舌不已。

    后来陈延寿又向刘鋹引进了一名女巫名为樊胡子,此人以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套路—自称玉皇子附身,取得了刘鋹的信任,于是在樊胡子的统领下,龚澄枢、陈延寿、卢琼仙等人驾驶着“南汉”这台破车在作死的道路上奋勇奔驰。

    中央政事尚且如此,各地武备情况则可想而知了。话说虽然南汉皇帝重用宦官,但在政权初期,南汉军中还能有几个身残志坚的宦官潜心研究兵事,领兵打仗倒也可圈可点,后来则全盘拉胯。

    早在964年宋朝收复郴州时,曾俘获南汉宦官十余人。其中一人身材矮小、杨柳细腰、媚态百出,赵匡胤见到后出于好奇,问他在南汉朝中做什么官,谁料此人竟然说自己是南汉皇帝的扈从弓箭手。

    赵匡胤强忍笑意,命人给其拿来弓箭,要当场检验南汉“精锐”的战力。

    结果不出所料,小太监纵是使出了吃奶的劲,也不曾拉动弓弦半分。这下整个宋朝君臣哄然大笑,心中对南汉再无半分敬意。

    纵然南汉如此腐朽不堪,但其存续时间却很长,从917年建国到971年灭亡,国祚延续55年。

    它之所以如此走大运,归根结底还是占了天时地利的双重优势。

    从天时上说,南汉存在的时候,正是天下大乱、分崩离析之时,各路诸侯互相残杀,无暇顾及它。

    从地理上说,它远居岭南之地,与中原政权并不直接接壤,能躲过强势王朝的第一波扩张(如后唐)。

    并且南汉相邻的几个政权马楚、南唐、闽等,要么是力所不及,要么是内外交困,因此南汉不但能在动荡的五代时期侥幸的存续下来,还抓住了几次机会,通过与邻国菜鸡互啄的战争,扩大了版图。

    之前我们介绍南唐的时候提到过,志大才疏的南唐二代皇帝李璟曾趁着湖南马楚政权奠基者马殷死亡之际,出兵攻取湖南,但短暂攻下后又被马楚旧部周行逢夺回湖南故地。

    南汉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时机,于951年出兵,不但将马楚势力彻底逐出岭南,还进一步攻占了湖南部分地区,政权版图达到最大。

    然而一旦中原政权有能力、有决心要统一,南汉这样的政权早晚灭亡。

    早在赵匡胤派出慕容延钊、李处耘平定了荆南和湖南之后,宋朝的势力就已经直接与南汉接壤,只不过后来赵匡胤先后用兵西蜀与北汉,这才把征伐南汉的事情推迟到了今天。

    虽然来得迟了一些,但赵匡胤早就开始为这天做准备,这一点从他任命的大军主帅就可以看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与曹彬合称宋初军中双臂的潘美,他已经被赵匡胤放在湖南历练多年,早就摩拳擦掌、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