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86章 官场剧变

第86章 官场剧变

    971年四月,刘鋹被礼送至京城开封,五月赵匡胤为其举办了宏大的献俘礼,然后国家无论是内政还是军事都再无出现大事件。

    这种状态整整持续了两年有余,一直到973年七月,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赵普罢相,皇帝下诏:

    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赵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离开京城,出镇地方。

    官场震动!

    赵普何许人也?

    922年出生,年长赵匡胤5岁,赵普步入仕途是在954年,被当时的后周大将刘词(高平之战率领第二梯队增援柴荣)辟为从事,与楚昭辅、王仁赡为同僚。刘词955年逝世,临终前以遗表的方式向朝廷极力推荐赵普。

    956年柴荣一征南唐,赵匡胤大放异彩,领兵攻下滁州后兼领知府政务,手上紧缺内政人才。

    便在此时,宰相范质将刘词推荐的赵普发往赵匡胤处,二赵甫一相逢,便风云际会,由此开始了鱼水交融、琴瑟和弦的大好时光。赵匡胤升任节度使后,赵普先后担任节度推官、掌书记,稳居幕府班底之首。

    陈桥兵变,在制片人兼男一号赵匡胤的充分信任下,赵普担纲大戏总导演,以缜密的思维和高超的控场能力帮助赵匡胤登上皇位,开启赵宋300余年之天下。

    改朝换代之处,赵匡胤为保政局稳定,沿用了柴荣留下的范质、王溥、魏仁浦的三人宰相团,但不过是为自己人上位尚需时日所做的权衡过度而已。

    赵普先是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参与枢密院日常工作。

    960年,在跟随赵匡胤平定李筠叛乱之后,赵匡胤论功行赏,不过数月之间,赵普已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充枢密副使,由此正式进入宰执行列,考虑到贵为皇帝老班底之首,此时之赵普已实际成为北宋官场之第一重臣。

    962年,赵普被正式提升为枢密使,担任西府正长官,东府政事堂范质等三人更加......

    964年,范质、王溥、魏仁浦终于上表申请退休成功,担任二线非领导职务。赵普随即便被任命为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宰相。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枢密院作为主管军事的最高机构,自晚唐设立以来,随着战乱频繁而愈加地位重要。

    五代时期枢密使一度压过宰相成为当之无愧的头号职务。五代中后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枢密使一职的权责也在逐步被皇权有意识地压缩,成为虽与东府政事堂并称、然略微低一头的存在。

    但凡事在赵普这里都开先例,他当枢密使时,枢密院就是最高权力机关,等他当了宰相(平章事),政事堂就重新压过枢密院。

    总而言之一句话,赵普在哪里,哪里就是最高权力机关,赵普就是行走的权利buff。

    尤其少见的是,在赵普被任命为宰相之前,按惯例不会只任命一人做宰相,一般是任命数人同时领相,共同执政。

    但直到赵普在973年被罢相,整整十年之间赵普都是独领宰相,虽然期间赵匡胤先后任命了吕余庆、薛居正、刘熙古等担任过参知政事,但实际权力小的可怜,远不能和之前数位宰相并立之时相比。

    自960年陈桥兵变大宋立国,到973年赵普罢相。赵普以独相之尊、名副其实的当了10年头号权臣,实际上赵普执掌最高权力14年,堪为宋朝初年皇帝之下第一人。

    这十数年间,赵普以过人的才干帮助赵匡胤稳固国本、开拓新局,尤其是他提出的“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策略,成为宋初之后一以贯之的削弱藩镇、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方略,为结束唐末五代乱世、国家统一安定奠定了重要基础。

    史载:“普独相凡十年,沈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上倚信之,故普得成其功。”

    赵匡胤生性豁达可爱,尽管上位皇帝,但有时仍会主观任性。赵普在时,颇有胆气,劝谏皇帝时有硬汉之风。正史中便记录了以下几件事:

    一次,赵普要任用某人为官,偏巧不巧赵匡胤不喜欢此人。于是第二天,赵普再次将奏折呈上,赵匡胤二次拒绝。

    第三天,赵普再奏。街溜子出身的赵匡胤这次再也按奈不住脾气,拿过赵普的奏折撕得稀碎。

    赵普泰然自若,皇帝走后,将遍地的碎片捡起重新粘好,第四天拿着沾满浆糊的奏折又找上皇帝。皇帝终是感悟,批准其所奏,后来该名官员果然政绩优异。

    再有一次,一名官员按照政绩考核,应予以升迁使用。

    但这位兄弟又不知道因为什么上了赵匡胤的黑名单,被皇帝打了小叉叉。

    赵普再次奋力争取,有了先前的头大经历,这次皇帝不再给赵普磨人的机会,直接对他讲:

    “我就是不喜欢这个货,就不提拔他,你能咋滴?”

    赵普则直接开启无解的官话模式:

    “做的不好就要惩罚,做得好就要奖赏,这是自古以来治国的道理。况且,这种惩罚与奖赏是天下给予的,而不是你陛下给予的,怎么能以陛下个人的好恶而听之任之。”

    赵匡胤本来就理亏,眼见耍赖皮说狠话这招不好使,索性不接腔,直接扭头回宫了。

    赵普呢,则是跟着一路尾随,最后站在赵匡胤的宫门外面,就这样静静的看着皇帝,不走也不说话。老赵没办法了,最后只得批准了赵普的奏折。

    还有一次,发生在宴会之时。前面我们提过,赵匡胤最喜欢在宫中摆宴招待群臣喝大酒,以此来密切君臣关系、统一思想。

    结果有一次宴会气氛正热烈之时,突然天降大雨,赵匡胤心里不爽,本想着雨势会很快停息,谁料想良久而不止。

    可能这天赵匡胤情绪控制的不太好,所以大家都看出来皇帝不高兴了,一时之间全场燕雀无声,宴会气氛紧张的窒息。

    此时又是赵普上前进言:“此时大雨正是百姓所盼,对举办宴会来说却影响不大,不过是沾湿点衣服而已。百姓见了这场雨异常欢喜,我们也正当为此而庆祝,于是就让舞蹈队、乐队在雨中继续表演。”

    赵普一番急智,既扭转了皇帝的心情和宴会气氛,又潜移默化的以君民社稷孰轻孰重的道理对皇帝进行了劝谏,一举数得。

    赵普能够屹立于臣子第一人,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但今时今日被赵匡胤一举罢相,也必定不会是临时起意。

    赵匡胤做出这样重大的决定,自然是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之后深思熟虑的结果。下面,我们就要深入的分析赵普罢相的原因了。

    先说最底层、最直接的原因吧,很简单,赵普因为行为不端被告了,皇帝一怒之下所以将其罢免,罪状为何?

    无非渎职、贪污而已。

    先是有一名叫做雷德骧负责掌管大理寺,但是手下的各级官员不太把他这个直属领导放在眼里,而是竞相攀附贵为大佬的赵普。

    料想这种事在当时开封的各个中央机关必属正常,而之所以大理寺的官员不屌本部上司雷德骧,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姓雷的此人性格十分的刚,他和赵普尿不到一个壶里,不攀附、不交际、关系差。

    果然如此,终于一天,雷德骧要进宫向皇帝告赵普的状。然而不知道是有人指使还是过于义愤填膺,雷德骧竟然未等皇帝宣见便直接冲入殿中,对着皇帝便大肆列举了一通赵普敛财受贿的罪恶行径。

    弹劾皇帝的肱骨宠臣、当朝宰相,既没有深远策略,也没有前期铺垫,更是不守礼数、不顾章法的一通输出,宛如匹夫之怒,如此操作怎能会有效果?

    赵匡胤登时就怒了,根本不听雷德骧说的具体情况,直接就是一句:

    “鼎铛犹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丫耳朵是叫驴毛塞了还是压根没脑子。

    雷德骧也是个二愣子,根本不顾及赵匡胤,而是继续自顾自的“咚咚”输出。

    赵匡胤这下真是被惹炸毛了,丫就你会输出我不会是吗?他操起柱斧(以玉制成的斧头式样的礼器)就把正张着大嘴喋喋不休的雷德骧上颚两颗大门牙敲掉了,刹那间牙齿崩飞、血溅一地。

    拿柱斧敲大门牙是赵匡胤的保留节目,也是宋朝初年的名场面,除了雷德骧这次中招之外还有几次赵匡胤也表演了这道绝活儿。

    从出手的稳准狠和击飞效果来看,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尽管随着年龄增长、居于深宫处置政务、很少再亲临兵营战阵,但他的身手却没有落下,能动手就不BB这招对于文官来说简直是个无解的大杀器。

    赵匡胤敲了老雷两颗门牙之后,也瞬间冷静下来,未再有下一步的人身伤害动作,而是命人将老雷交给赵普以擅入宫廷之罪论处。

    最后雷德骧被贬到商州做参军。起初境遇还算不错,州刺史敬他是个下放的京官,对其颇为礼遇和照顾。

    好景不长换了个州刺史,这个人是赵普一条线上的,自作主张为上司出气,所以施展了一些阴招,雷德骧又被削籍发放至灵武。

    俗话说得好,做事留一线,得饶人处且饶人。老雷自不量力被贬官驱逐出京,已然吃尽苦头了,现在却还要对其赶尽杀绝,事情发展至此则要出现转折了。

    雷德骧的儿子叫做雷友邻,他将一切矛头指向赵普,誓要把赵普拉下马。小雷与老爹性格完全不同,极度的阴诡。

    雷德骧有一名同年及第的同学,小雷先是以老同学之子的身份刻意加强与此人的走动,逐步取得了信任。

    结果这个人有一次需要通过赵普的白手套向其行贿,也不知道脑子是怎么想的,既没有自己去做、也没有安排得力的人去做,竟然把如此敏感的事务交给了与赵普有大仇恨的小雷同学,这下子小雷便掌握了一手证据。

    这还不算完,坑完了老爹的同学,接着坑自己的好友。

    小雷有一名好友,已经连续担任了三任代理官员,按照当时规定此种情况便可转正。

    但是此人不小心弄丢了一部分任职履历表,于是便托自己的哥哥给宰相赵普送了钱,便把转正这事儿给办了。

    之后此人有一次在和小雷同学一起喝酒的时候,喝大了便把这个隐晦的事当牛逼吹出去了,这下小雷的小本本上便又多了一条赵普的罪状。

    小雷掌握了铁证后,瞅准时机向皇帝实名举报赵普罪状,并同时列举了另外一条只是听说而未经查实的问题线索:赵普曾经庇护一名京官,该官员本应被派往西川任职却称病而不去。

    于是,在小雷的检举下,赵匡胤开始怀疑赵普,在处理了有关人等后,颁发诏令:参知政事吕余庆、薛居正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

    这里插一句话,小雷干了这些事后,患上未名之疾病,整日梦见被他阴高致死的几前来索命,身体状况愈发不堪,数日之后而死。相反,他那个处事刚猛磊落的父亲雷德骧,不但活了下来,还在之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这一点我们之后会继续提及。

    小雷打响了弹劾赵普的第一炮后,马上赵普就迎来了第二轮炮击,霎时之间天雷滚滚、硝烟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