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126章 屈辱至极

第126章 屈辱至极

    三月份,随着潘美及田重进不断取得进展,尤其是田重进战胜了辽军的驻防主力(大鹏翼所部),于三月二十三、三月二十八相继攻占了飞狐和灵丘,山后的局势开始严峻起来。

    故而四月初一这天,萧燕燕带着辽主重新从靠近南方的驼罗口(涿州东北部)退回到了南京北郊,她需要在这个地方更好的实时评估山前、山后两个战场的局势,并就如何进一步投送增援力量做出抉择。

    我们接下来看潘美和田重进:

    四月初四,潘美攻陷了云州,这是继三月十二克寰州、三月十三克朔州、三月十九克应州之后的第四场战胜,但其实截至此时,潘美这一路没有什么好过多讲的。

    因为他目前所攻陷的4个州本身就不是辽国驻防的重点,并且距离幽州比较远。

    相比之下,已经迫近蔚州的田重进才是此刻萧太后对山后地区最为关切的重点。

    田重进虽然在三月二十八那天就占据了飞狐、灵丘一线,但他并不能从容的出飞狐陉而攻击蔚州,因为这期间不断的有辽军地方武装前来阻击。

    (别问为啥是地方武装,因为据史料记载,酋长出现了)

    辛丑(四月初四),田重进破敌援军于飞狐北,斩首千级,俘四百余人。

    乙酉(四月十二),田重进又破敌觽于飞狐北,杀酋长二人,斩首千级,获马三百匹。

    与此同时,因为萧太后在四月十一接到涿州方向关于曹彬退兵的报告(监军、宣徽使蒲领奏敌军引退),故而开始将后续兵力向山后的蔚州一线倾斜,并随之做出了一系列的人员及防御部署调整:

    1.任命耶律斜轸、萧挞览为(山后)诸路兵马都部署、副都部署;

    庚戌(四月十三),以斜轸为诸路兵马都统,挞凛兵马副部署,迪子都监,以代善补、韩德威。;

    2.继续增派骑兵、步兵前往山后地区支援,

    又诏两部突骑赴蔚州,以助挞凛。将军化哥统平州兵马,横帐郎君奴哥为黄皮室都监,郎君谒里为北府都监,各以步兵赴蔚州以助斜轸。

    3.在幽州以北的居庸关部署防御,做山后地区失陷而全力保卫幽州之准备。

    诏横帐郎君老君奴率诸郎君巡徼居庸之北。

    这里有几个细节:

    第一,统帅的问题。

    战前辽国山后地区驻防军的最高统帅是大同节度使耶律善补,但是开战之后他的表现太让人失望,辽国中央对他的评价时畏敌不敢战,这才导致了潘美一路连克四州皆是兵不血刃。

    此次调整山后地区的指挥班子,给耶律斜轸配了一个副手萧挞凛。

    萧挞凛这个人大家一定要记下来,他是萧太后的亲族,但并不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

    虽然此时的他还不显山露水,但是近20年后那场造就宋辽百年和平的檀渊之盟,如果不是这个名叫萧挞凛的意外阵亡,结果还很两说。

    第二,兵力的问题。

    上述资料里我们看到萧太后调动了平州的军队,本来这支部队是为了防备宋朝水军登陆的,但因为水军并没有出动,辽国决定把这支部队也抽调到山后战场。

    那么是否就此说明辽国此时的兵力也已经捉襟见肘了呢?

    当然没有,萧太后不但能派出部队防御居庸关一线,而且手头仍然掌握着至少三支力量,做机动应敌之备。

    哪三支?

    一为身边的禁卫军(这一点自不必说);

    二为林牙耶律勤德的部队(这支部队在曹彬那里也讲过了);

    三为东京留守耶律抹只的部队(诏侍中抹只统诸军赴行在所)。

    从这一点上来看,军事“大明白”赵光义所谓的三路伐辽,到底能起到几分牵扯辽国兵力的作用,想必大家此时也都心里有数了。

    接着来看田重进,在化解掉辽国地方武装的牵扯后,田重进终于在四月十八这天冲出了飞狐陉,抵达蔚州城下。

    面对声势浩大的田重进,蔚州的辽军出现了内乱:部属杀掉了守城主将及所属兵士1000人,继而献城请降。

    田重进察觉了城内发生的动乱,所以仍然把大军屯驻在城外,而令荆嗣带领几十名猛士先入城查验,确定辽军投降后,这才接纳了辽军的头脑。

    之后,荆嗣指挥所部人马入蔚州城盘点军需、接收城防,而辽国的官吏降卒则全部出城驻扎在了田重进的大营之中。

    但就在田重进刚刚拿下蔚州、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辽国从山前调来的增援部队赶到了。

    这股生力军极为勇猛,上来就是猛冲猛打。

    这一战要远比田重进出兵后第一战打大鹏翼艰苦得多,蔚州城中的荆嗣赶忙收拢物资汇合城外的田重进,宋辽两军持续转战至大岭仍相持不下。

    关键时候又是荆嗣带兵先登(敢死队),这才击退了这股辽军。

    但是这一战却极大地耗损了田重进所部的元气,按史料记载,田重进麾下的5名将校,4人都死在了大岭这场战斗中,连中高级军官都亲自上阵、并且还是这样的一个伤亡比例。

    我们差不多可以判定,田重进这一路已经基本丧失了进一步的独立攻坚能力。之后他只能原地固守,等到与潘美所部汇同后,再做进击了。

    但是,蔚州也就是此次北伐山后宋军的进抵的最前沿了,因为山前的东路军崩了。

    曹彬退军至雄州后,赵光义大为不满,并开始微操:

    上闻之,大骇曰:“岂有敌人在前,而却军以援刍粟乎?何失策之甚也。”

    亟遣使止之,令勿复前,引师缘白沟河与米信军接,养兵畜锐以张西师之势,待美尽略山后之地,会重进东下趣幽州与彬、信合,以全师制敌,必胜之道也。

    他先是对曹彬撤军的行为表达严重不满,认为这个时候东路军这个重兵集团不能钉在前沿,就无法给中路、西路军创造山后地区进攻的优势。

    所以,赵光义的本意是要让曹彬再向北突回去的。

    但是大家注意,这里突然有了个细节—“亟遣使止之,令勿复前”,也就是说派出使者的半道上赵光义改主意了。

    让曹彬和米信汇合后,不要再往前突进了,等山后的潘美、田重进得手并进逼幽州之时,东路军再猛地前出进抵幽州,然后偶继续执行三路大军合攻幽州的决战计划。

    对于以上这个朝令夕改、“既要又要”、充满了为领导贴金的所谓命令,不由得让人持怀疑和鄙夷之态度。

    我们来分析一下两种策略:

    先看赵光义所谓的稳妥策略,曹彬和米信汇合之后原地不动,远远地为田重进、潘美呐喊助威,这能起到什么作用?

    之前山后地区进展迅速,原因无非是辽国的增援还没有赶到,可是当辽国第一波援军赶到蔚州后,马上就把田重进给“兑子”了。

    后续人家契丹还有援兵,况且总指挥耶律斜轸已经到位了,你潘美、田重进合兵之后就确保能取得进展吗?

    再退一万步讲,即便潘美田重进全部攻略了山后9州之地,那么他们将如何进入山前的幽州?

    契丹只要在居庸关那几个口子派点兵堵上,你多少部队攻的进来?

    那么远的地方后勤军需如何补充?

    会不会再被辽国断粮道?

    怎么和曹彬的东路军协同?

    辽国人如果是下了狠心,以小部分兵马守幽州附近居庸关一线,你曹彬的部队不动还好,但凡敢动人家就有可能吃掉你。

    别忘了,你在涿州可都是能被断掉粮道的。

    所以赵光义的这个稳妥策略,实质上就是一个不顶用的面子工程。

    东路军已经起不到什么联动作用了,完全指望山后的宋军能有超水平发挥,或者是辽军犯错误。

    再来看赵光义的另一个策略,也就是最早倾向的策略—曹彬重新北进,这就是送死啊。

    曹彬进到涿州,这在之前已经证明了,他解决不了粮道的问题,最关键的是现在这个时候辽军的增援兵力都已经到位了,且气势正盛,你以为重新再推进到涿州是动动嘴就行的了?

    这两个策略:

    “不动如山”面子上好看,但解决不了获胜的问题;

    继续北进则更差,搞不好命都要交待进去,下面就看曹彬如何选择的吧。

    曹彬与米信汇合后,本意是执行赵光义“不动如山”的指示,做稻草人恐吓耶律休哥。

    但这个时候,曹彬军中开始闹幺蛾子了。

    东路军的众多将领,此时纷纷听闻潘美、田重进在另外两个方向频频建功,而自己作为主力部队却兜兜转转了1个多月,还一事无成,因此强烈要求要大军北上,与辽军决战。

    至此,雍熙北伐的第二个谜案出现了:

    时年已55岁的功勋宿将、曾担任过枢密使的军方第一人曹彬,竟然压不住下面将领的声音,不得已携带了50日的军粮再次北进!

    彬所部诸将闻美及重进累战获利,自以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谋画蜂起,更相矛盾,彬不能制,乃裹五十日粮,再往攻涿州。

    而在曹彬退军雄州到再度北进幽州的这段时间,辽国已经开始了收复失地。

    四月十九,辽国攻克幽州,四月二十五,再度拿下固安。

    听闻曹彬又卷土重来以后,萧太后随即带着皇帝重新将最高统帅部驻地从南京北郊迁回了驼罗口(涿州东北)。

    这也意味着,她身边的机动力量也就重新跟着南下应对曹彬了。

    而对曹彬来说,接下来北进涿州的这一路,可谓致命之煎熬。

    兵力再次得到加强的耶律休哥在萧太后的严令下,对北上的宋军展开了牛皮糖一样的阻击:

    一方面,他指挥部队与行进的宋军如影随形却又若即若离;

    另一方面,则专门挑宋军吃饭的时间进行骚扰,并派遣游骑击杀脱离队伍落单的士兵。

    曹彬不得已,只能摆出战斗队形,边挖壕沟边前进。

    正巧此时,天气转热,曹彬行军难以获得水源,只能一边作战、一边行军、一边就地挖井取水。

    距涿州短短不到100里的路,曹彬足足用了4天才到达。

    到了涿州之后,曹彬将部队摆成了一个南北长达六七里的连营与耶律休哥对峙,并主动叫战,但耶律休哥坚守不出。

    部队极其疲惫的情况下,攻坚没有必胜之把握,而粮道不通的问题再次出现。

    经过了一番地越级的行军,先前那些叫嚣北击敌虏、势立不世之功的“大喇叭”们这会儿全都消停了,别说是继续前进了,大家连涿州都不想待了。

    曹彬又强撑了一段时日,终是无法摆脱困境,于是决定再次南撤。

    但是这一次,他就没有上次那么好的运气了。

    此时,无论是军心士气还是曹彬的个人威望,都已经无法再约束各部队。

    撤退之前,曹彬本想让部将卢斌领万余人留守涿州,为大部队南撤做掩护。

    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卢斌直接把曹彬怼了回去:

    “彬初欲令所部将开封卢斌以兵万人戍涿州,斌恳言:“涿州深入北地,外无援,内无食,丁籍残失,守必不利,不若以此万人结阵而去,比于固守,其利百矣。””

    说的倒是一通冠冕堂皇,其实意思很明确:

    爱谁谁,反正老子不当炮灰。

    这种情况下,曹斌选择了冒雨撤退。

    本想着大雨会减缓辽军骑兵的追击速度,但此时的耶律休哥怎么会放过这个绝佳的良机。

    辽军开始全力追击,并在五月初三这一天,将宋军包围在了岐沟关附近。

    当夜,曹彬、米信等人率领亲卫数骑突围,而后失了主帅的宋军开始溃逃,耶律休哥领兵追杀,宋军死伤者甚众。

    关键时刻,又是李继宣站了出来挽救了宋军,他列阵于拒马河上,抵挡住了辽军的追击。

    之后曹彬收拢部队,准备继续就近退往易州。

    但没想到的是,关键时候曹彬竟然再次犯下错误,他在距离易州近在咫尺的沙河(沙河即易水,出易州西北)下令军队停留了下来,理由竟是人马要开火做饭。

    耶律休哥听说之后,马上率领骑兵再次冲杀。

    这次宋军终于彻底失控,数万人马毫无战斗意志的被耶律休哥单方面屠杀,超过半数的宋军死于沙河之中,史书载“沙河为之不流”。

    至此,曹彬的东路军被彻底打崩,雍熙北伐宣告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