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唐带我打江山 » 167章 天子耕地

167章 天子耕地

    祭天仪式的第三项开启:献礼。

    主祭官将供桌上面的玉、帛取了,小心翼翼地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拿着玉、帛,朝着正北方跪拜,行敬献之礼。

    祭坛第二层上面手拿祭品的童男童女来到祭坛最上面一层,将手中祭品也投发到大鼎里面。

    有童男童女在供桌前帮忙,将桌上香、烛、钱币等祭品投放到大鼎里面。

    童男童女朝着大鼎里面放了一把火,将大鼎里面的烛、香、纸币等祭品点燃。

    大鼎里面烟火缭绕。

    进献玉、帛之举,意在向天神、祖宗祈福,表达了大唐上下敬天的寓意。堪称经典!

    李世民也来到大鼎前面,和童男童女一起焚烧祭品。

    祭坛上面,吹拉弹唱,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片刻,大鼎里面的祭品燃烧完毕。

    祭坛上面的音乐停止,祭天大典正式结束。

    主祭官毕恭毕敬地陪着李世民走下祭坛。

    祭坛东边,设置了临时休憩场所。

    李世民来到场所里面,端坐。

    场所里面的男男女女仆人低眉顺眼地端茶倒水,一阵忙碌起来。

    大唐少数重臣也来到场所里面,小心翼翼地陪着李世民喝茶、聊天。

    围场里面的臣民,起身,立在原地,交头接耳起来。

    金发敏也立在原地小憩,直感觉大开眼界。中土文化博大精深,是藩国学习的榜样。

    袁天罡和身边同僚也开始聊天。

    半个时辰过去。

    察言观色的籍田令见李世民休息得差不多了,来到李世民膝前,跪拜,祈请圣旨。

    李世民准奏。

    于是,立春之日的第二个大项目籍田仪式即将开始。

    李世民起身,离开场所,在籍田令的引导下,和几个重臣,径直来到祭坛西边的一个凉棚下面。

    金发敏不解其意,翘首望着。

    只见李世民等几位重臣,在十几个男男女女仆人的伺候下,纷纷脱掉贵重的外套,换上事先准备好的蓑衣、长靴,再戴上斗笠。

    刚刚一批气度不凡的政客,转瞬间成了名副其实的庄稼汉。

    换上新装备的李世民等大唐官员,相互瞅瞅,喜笑颜开。

    依旧是籍田令引导换了行头的李世民等重臣离开凉棚,朝着围场外面的田野而去。

    大唐其余文官武将包括金发敏和袁天罡也赶紧来到凉棚下面,在男男女女仆人的帮助下,脱了外套,披上蓑衣,穿上长靴,戴上斗笠。

    众文官武将朝着围场外面的通道,跟随李世民的方向,涌出围场,踏上田野。

    按照活动议程,祭天大礼后,参加祭天的臣民需全部到农田里面去,参加籍田仪式。

    天子的仪仗队停留在围场边上,不再向前。

    数百里广阔的田野上,有数快良田被锦旗圈了起来。

    田间地头里面,李世民在前,其余官员在中,百姓在后,列队等候。

    籍田令得到了李世民的旨意,宣布籍田仪式正式开始。

    众人侧面,围场边上仪仗队里面,有数个身穿白色朝服,头戴乌纱帽的妙龄宫女花枝招展地走了出来。

    宫女分成两排,手中各自提着一个个金黄色的香炉。

    领头的宫女是个女官,雍容华贵,手中端着一个油漆盘子,盘子上面覆盖着一匹红色丝绸,丝绸上面放着一樽酒。

    女官捧着酒,来到李世民面前,下跪,将托盘高举。

    李世民取下头上的竹制斗笠。

    籍田令疾步上前,接过李世民手中的斗笠,侧首站在边上。

    李世民上前,双手从托盘里面取出酒樽。

    祭酒模式开启。

    万众瞩目之下,李世民双手举着酒樽,俯身,将手中酒樽慢慢朝前倾斜,小心翼翼地将酒樽中的琼浆玉液灌入面前的田土中。

    此举意义非同寻常,象征着向大地母神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谢意。

    李世民面前的这块被祭酒滋润的田土,是特意准备用来给天子亲耕的。

    祭酒完毕,李世民起身,将手中的酒樽放回女官托起的木盘上。

    女官双手端着木盘,带着其她宫女,缓慢离场。

    紧接着,籍田令将手中的斗笠返还给李世民。

    李世民取回斗笠,重新戴上。

    籍田令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支竹子做的耒,恭恭敬敬地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耒,抬头、低头,从头到脚将耒打量了一番。

    众人皆对李世民投来关切的目光。

    赚足了眼球!李世民开始操作起来。

    众人看见,天之骄子李世民手中拿着耒,上前,躬身,用手中的耒在田土里面劳作起来。

    众人翘首,十分好奇地瞧着当今天子是如何耕地的。这可是件稀罕事!

    只见李世民踩在泥土里面,先是将手中的耒带着泥巴往前推出去,又将带着泥巴的耒拉回来。如此耕作了三次,才作罢。

    李世民拿着耒,立在田埂上,看着自己的杰作。

    大唐文官武将和百姓纷纷对李世民投来钦佩的目光。

    人群里面有人嘀咕起来。

    《诗序》说:“《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

    金发敏也低声道:“何须如此?难道这也有讲就?”

    袁天罡道:“诚如此。这叫三推三反。”

    金发敏算是又开了一回眼界。

    李世民做完三推三反的籍田仪式后,后面的文官武将和百姓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李世民依旧拿着耒,示意官员开始做表率。

    按照籍田仪式的要求,天子首耕以后,群臣次耕。

    田埂边上的一大堆皇室成员、重臣从十几个男仆手中接过竹子编制的耒。

    众人拿着耒,纷纷上前,踩在泥土里面,举起手中的耒,也像李世民一样,将带着泥巴的耒朝前推出去,又将带着泥巴的耒拉回来。如此这般,不多不少,做了五次。

    金发敏问袁天罡这又是什么讲究。

    袁天罡道:“这叫五推五反。意在表示百官会在天子耕作的基础上,多耕,并且是多耕三倍以上的土地。”

    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后,紧接着,田土里面便上演了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等项目。

    最为悲催的是余下部分由农夫耕完。美其名曰:农夫终亩。

    但不管怎么说,有朝廷的这个籍田举动,表明朝廷重视农耕,百姓便有了生活生产的信心。

    《诗经·周颂·载芟》:“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是农夫,播厥百谷。”

    田间地头里面,无数男男女女农夫,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挽起裤脚,在田土里面挥动锄头、铲子正儿八经的耕作起来。

    耕作完毕,籍田令大声命令道:“天下州县即日起,开始春耕,不得延误农时。”

    同时,穿着朝服的籍田令当众表示,会带领手下官员继续完成这块田土的后续耕作,直至将庄稼收进粮仓。

    一个时辰过去,春耕籍田仪式接近尾声。

    金发敏算是彻底搞懂了,中土帝王于春耕前举行亲耕农田的仪式,不仅达到祈求神灵,奉祀宗庙的目的,而且还能表达出朝廷对农耕的重视。

    民以食为天!五谷丰登百姓便能安居乐业,也将会使得江山社稷永固。

    最后,李世民、文官武将、农夫带着泥巴脚,返回围场,来到祭坛前,依次分享牛、羊、猪三牲祭品和贡酒。

    李世民及文官武将象征性地食用一点祭肉和祭酒。

    更多的酒肉祭品,就由籍田令分发给辛苦劳作的农夫们。

    祭坛和围场边上,吃吃喝喝,热热闹闹。

    至此,籍田仪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