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唐带我打江山 » 171章 计议讨伐

171章 计议讨伐

    眼见大唐上下不约而同地为自己牵线搭桥,金发敏逮住机会,扑通一声,跪在地,大声道:“新罗王子金发敏恭请圣安。”

    大唐的文臣武将这才知道,眼前这个跪在金銮殿上,身穿朝鲜冕服的人居然是新罗的王子。

    李世民放出一句话来:“爱卿平身,起来说话。”

    金发敏没有服从,依旧跪在红地毯上,声泪俱下,倒苦水,将高句丽如何胆大妄为地侵略新罗,攻下新罗四十余城,至新罗国破家亡的前前后后,详详细细地讲述出来。

    大唐君臣听到后,十分惊讶。

    个别武将更加暴跳如雷,纷纷叫嚣:

    “这高句丽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北夺中土辽东,南侵邻国,到底有没有把宗主国大唐放在眼中?”

    “谁给他这么大的胆儿?”

    “长本事了!”

    金发敏抹了一把眼泪,继续控诉道:“高句丽图谋中土辽东,想成为朝鲜半岛上的霸主,阻断新罗前往大唐的通路。祈请陛下为新罗主持公道。”

    叔可忍婶不可忍!大唐君臣群情激奋。

    金銮殿上端坐的大唐天子李世民,望着身前一班儿文臣武将,垂询道:“朕欲平定辽东,讨伐高句丽,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身穿红色朝服的谏议大夫褚遂良手拿芴板,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隋炀帝杨广狂妄自大,若不是他三征高句丽,大隋也不至于有亡国毁宗之痛。望陛下鉴之!”

    身穿紫红色朝服的房玄龄手拿芴板,跟了一句,道:“启禀陛下,大隋杨广率百万之众,被高句丽打得落花流水。远征高句丽,胜负难料。况且所需兵马钱粮无数,会掏空国库。”

    金发敏闻言,差点炸毛,一边诅咒该死的反对派,一边惊恐万状地偷瞄着龙椅上面的李世民。

    李世民道:“各位爱卿所言极是。朕也觉得,初乘之国,根基尚浅,如大树不可摇其根,鸟不能扒其毛。”

    李世民从谏如流!听了进去。

    金发敏埋着头,就要哭出声来,整个身子犹如掉进了冰窟窿,又犹如置身在蒸笼上,全身炙热,喘着粗气。

    机会得靠自己去争取!金发敏见大唐文臣武将七嘴八舌的,决定加点料,将高句丽的黑历史抖出来。

    “陛下,”金发敏待大臣们低声交谈之后,瞧准时机,大声控诉道,“那高句丽泉盖苏文,把隋朝阵亡将士的尸骸堆积起来,做成景观,供人参观,以此羞辱中土朝廷。”

    中土文化讲究的是死者为大!高句丽此举是在作死!

    这一招,果然奏效。

    大唐君臣闻言,瞠目结舌,复仇的情绪一下子被拉了起来。个个义愤填膺,咬牙切齿,就要同高句丽干!

    李勣再来添把火,引经据典,道:“当年薛延陀进犯,陛下想要发兵讨伐,因魏徵谏阻而作罢,使之直到今日仍为祸患。那时如果采用陛下的讨伐策略,北疆可保安宁。”

    手拿芴板的文臣武将纷纷说道:

    “李尚书言之有理。不能养虎为患!”

    “自海东四国与我中土朝廷建交以来,中土朝廷是宗主国,海东四国是中土朝廷治下藩国。海东四国岁岁来朝,年年进贡。对我中土朝廷俯首帖耳。”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高句丽、倭国翅膀长硬了!高句丽、百济和倭国都不买大隋和我大唐的账了!”

    “他们还一门心思想要抗拒大唐。”

    “摆平不了辽东,驯服不了海东三国,我大唐还叫大唐吗?”

    大唐君臣心下明白,高句丽是大唐带的小弟。如今小弟要翻水,给当大哥的摆了一道,大唐还不狠狠抽他丫的!

    如果不趁机收拾高句丽,任其野蛮疯长,成尾大不掉之势,到时候追悔莫及!褚遂良孤掌难鸣,想想也就作罢,不能惹天子不快,不能成为众矢之的。

    李世民显然是默认了文臣武将的意见,开始定调子,道:“收复辽东,朕意已决。众爱卿,有何良策?”

    金发敏闻言,差点就从地上蹦起来,给李世民舔脚。

    天子已经定了调子,要给有恃无恐的高句丽上上课,教他怎么做人!群臣只能建议如何收复辽东了。

    大殿之上,众说纷纭:

    “陛下,收复辽东,应该从河北道行军。跨长白山,直抵鸭绿江。”

    “陛下,收复辽东,也可从登州、莱州出海。过渤海湾,直插高句丽腹部。”

    “走陆路。”

    “走海路。”

    李世民抬着一只手臂,道:“好啦,好啦。众卿言之有理。走陆路,海路为辅。”

    “陛下英明!”众臣拍了一次马屁。

    房玄龄晃动头上乌纱帽,道:“圣人云先礼后兵。以微臣愚见,陛下暂时不要对海东采取军事行动。”

    “喔!爱卿有何高论?”李世民问道。

    金发敏也从地上站起来,看着侧后的房玄龄。

    房玄龄微微俯身,继续道:“陛下可发一道圣旨,敕封高句丽名号。倘若高句丽尊王守道,归还辽东,从新罗撤兵,便不动干戈。倘若高句丽一意孤行,那时再剿灭也不迟。”

    大唐果真是礼仪之邦!打个仗还这么讲究。金发敏无言以对。

    李勣也凑道:“陛下,讨伐辽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使要开展,朝廷也许多做准备。”

    大唐君臣点点头,觉得李勣言之有理。

    李勣道:“房大人之举可取。先派人去高句丽摸摸水。大唐这边就此着手准备。如若高句丽一意孤行、玩火自焚,再进行征剿。”

    李世民最后征求一个人的意见,问道:“火井令袁大人,你意下如何?”

    排在文官队伍最后面的袁天罡出班,奏道:“启禀陛下,诸位大人言之有理。不宜妄动干戈。”

    金发敏望了袁天罡一眼,心绪杂乱。

    金发敏和大唐的其他战争分子一个心思,只要天子允许,带着兵马直接撸了高句丽得了!

    但是金发敏知道师尊是道家出身,讲究清静无为,自己学的是中土文化,尊师重道下,只能认可师尊的做法。

    李世民虚心问道:“爱卿也觉得不应该讨伐辽东?”

    袁天罡道:“微臣没有阻隔陛下之意,只是有其它见解而已。”

    李世民来了兴致,问道:“爱卿有何高见,不妨直说。”

    袁天罡道:“高句丽如果侮辱大隋将士尸骸,是罪一。如果不归还辽东,是罪二。如果不从新罗撤兵,是罪三。陛下可派遣钦差前往海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高句丽必然臣服,听从陛下安排。”

    李世民晃动头上金光闪闪的纱帽,道:“卿言善。”

    长孙无忌思量了片刻,意味深长道:“据说高句丽内部争权夺利,陛下可降下一道圣旨,敕封高句丽王而不敕封权臣泉盖苏文,他两个互相猜忌,可将其从内部分化瓦解。”

    果真,姜还是老的辣!

    修道之人袁天罡闻言,脸上露出难色。

    金发敏闻言,喜上眉梢。心中诅咒到:他那个内斗,两败俱伤最好!

    大事既定。李世民望着群臣,道:“谁可出使海东?”

    众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不知道李世民心中之意,不敢妄加猜测,皆不言语。

    袁天罡主动请缨,道:“微臣愿前往海东走一遭。”

    袁天罡心中所想,无非是打算亲自查看一下高句丽羞辱大隋将士尸骸的事情。再者,希望能够凭借师徒这一层身份,劝说高句丽悬崖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