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唐带我打江山 » 197章 兵渡辽河

197章 兵渡辽河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某天,天寒地冻,北方的天空中,不时的下着片片雪花,风似刀割一样。

    李勣率领本部几千人马,离开定州,前往幽州,将在幽州和各路朝廷征讨大军会合。

    其中便有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及营州都督张俭等。

    定州城外,虽然冰天雪地,但是丝毫阻挡不了朝廷收复辽东的决心和勇气。将士用命,士气高昂。

    华北平原官道上面,李勣一身红色戎装,头上红色盔缨乱窜,骑一匹雄壮的枣红色战马。

    李勣右侧是一身红色冕服、戴笠的金发敏。

    两人背后是张士贵等十几员猛将。

    这十几员猛将或横跨大刀,或手提丈八长矛,个个英勇善战。

    十几员战将后面是一面面巨大的旗帜。

    带着姓氏的旗子在凛冽的寒风中卷着旗角。

    黑字白色旗帜后面是数十面皂旗、牙旗,也随风乱窜。

    各色锦旗后面,刀枪林立。

    数万兵马,同款装束,步伐一致,大有踏破山河的雄伟气势。

    十几日以后,李勣率领的大军抵达幽州。

    幽州城外,提前到达的李道宗及张俭等十几员将领簇拥在辕门外,排在道上两边,迎接着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的到来。

    路过一面面的锦旗,一排排的鹿角,严阵以待的将士,李勣望着众将,下马,大步朝前,和前来迎接自己的将领拱手施礼,叙旧。

    一番将领相互寒暄之后,李勣在前,众将在后,分军阶大小,有序进入幽州城。

    大战迫在眉睫,没有什么接风洗尘,李勣雷厉风行地在大厅里面升帐,点兵点将。

    大厅里面的文武分两班站立。

    李勣在大厅里面进行一番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讲话。并对征讨大军进行分拨,制定行军路线,攻击目标。

    完毕,大军修整数日以后,李勣率领众将,离开幽州,向着更加寒冷的北方进发。

    很快,大唐六万大军自通定进入白山黑水的辽东,与高句丽守军隔水相望,这水指的是一条河,即大辽河。

    以大辽河为界,北边属于大唐管辖区,南边为高句丽管辖区。

    北方气候严寒,此刻的辽河上面冰冻三尺,见不着一艘帆船。

    李勣和金发敏在数十员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辽河渡口上,一边看着手中地图,一边指点江山。

    强劲的西北风将众人身上的各色披风吹拂起来。

    李勣嘴上喷着一口雾气,问道:“大军已经来到辽东,即将渡过辽水,与高句丽交战。依你之见,我们应该先去攻打何处城池?”

    随军向导官金发敏在地图上面看了一下,又去望着眼前的一条冻河。

    雪花不停地钻进双眼,思量片刻,金发敏拿定主意,在作战地图上用手指点着,道:“大军渡过辽水以后,应该先取建安城,建安城离此不过百余里。”。

    李勣和大唐其他将领看着金发敏手指的方向,听他拆解。

    “从战略上讲,建安城乃辽东重镇辽东城的门户,拿下建安城,辽东城便会门户洞开。”金发敏胸有成竹道。

    李勣思考片刻,提出一个意见:“既然建安城的战略意义这么深远,本帅料定,建安城内一定有重兵把守。不会轻易得手。”

    “而且距离辽东城太近,建安城一旦受到攻击,辽东城必定有大队兵马前来解救。”其他将军附和道。

    “大总管和各位将军所言极是。”金发敏对李勣等能征善战的大唐将领投来倾慕的眼神,道,“如果建安城极其难打,我们也可以绕开建安城,向北,一步一步蚕食北方各城,再迂回包抄,将辽东城围困起来,让它成为一座孤城。说不定此城不攻自破。”

    “此言正合我意。”李勣道,“我们先试着进攻建安城,如果不顺利,就围而不歼。围城打援也好,一步步蚕食也好,这样战争的胜算比较大。”

    众将佩服。

    李勣看着摊在将校手中的地图,补充道:“你看,南边的建安城,中间的辽东城,北边的盖牟城,这些城池皆在高句丽修筑的千里长城上。攻下建安城、盖牟城,便会引起长城上面其它城池的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金发敏和其他大唐将领皆表示赞同。

    战略部署完毕,大小将校收起地图。

    既然金发敏是随军向导官、参事,李勣当然听从金发敏的建议。

    李勣对着身后将领吩咐道:“即刻渡江。攻打建安城。”

    大唐一二十员战将抱拳施礼,道:“是。”

    望着哗啦啦旗帜翻飞,逶迤前行的唐军,金发敏显得有点踌躇。誓要将高句丽踏平,可是如何面对高恩熙?恩熙啊恩熙,你到底在哪里?

    不出数日,大唐军队在没有任何骚扰的情况下,顺利渡过辽水。

    辽水南岸,李勣发出号令:“大军已过辽水,前面便是高句丽城池,谁愿为前部先锋,打头阵,直取建安城?”

    李勣、金发敏身后的战将摩拳擦掌,皆出首,高声道:“末将愿往。”

    望着这么多不怕流血牺牲的大唐将领,李勣心中深感慰藉,对高句丽的首战,必须打出大唐的威风和血性。

    此刻正是点兵点将的时候,李勣面对一个个寒风中却精神抖擞的将领,下定决心,发出第一道作战指令:“骁骑校尉刘君印何在?”

    “末将在。”一个身高臂长的勇猛将军出首,抱拳施礼,面对李勣,一声怒吼道。

    “着你令精兵三千,前往建安城挑战。”

    “末将得令。”刘君印慷慨激昂道。

    刘君印在众将的羡慕眼神下,领着三千精壮打着大唐旗号去了。

    大唐大军在辽水以北搭建浮桥的时候,高句丽修筑的长城终于派上用场。

    只见长城上面的箭垛上,狼烟四起。

    很快,大唐进攻高句丽的消息传到平壤都城。

    此时此刻的平壤城,宫殿里面已经乱成一锅粥。

    以国王高藏为首的亲唐派内心一致主张投降,但是碍于泉盖苏文的权势,不敢声张。

    以泉盖苏文为首的反唐派,不惜与大唐鱼死网破。通过战争不仅能够撰取军政大权,还能大发战争横财。

    平壤宫殿里面,针对大唐讨伐的吵闹声一浪高过一浪。

    此次朝会,高恩熙也在其中。

    在此国家危难存亡之际,高恩熙特意从金刚山下来,脱去道袍,换上一身秀丽的短衣长裙,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