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五十章 三国鼎立(二)

五十章 三国鼎立(二)

    咸平三年(1000年),在千年前的那个世纪之交,李继迁突然对灵州发动了进攻,他一举切断了灵州的粮道,开始攻打这座心心念念的城市。消息传到开封后,主张对西夏退让的宋朝君臣们都沉默了。因为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悔恨,悔恨自己没有看透李继迁的狼子野心。但事已至此再悔恨也无济于事了。如今灵州被围,危在旦夕,是战是和必须赶紧想一个对策了。

    面对灵州的困局,大宋官员分成主战、主弃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主战派的首领,是救国宰相张齐贤(当时还没被轰走还没有被赶出外放)。张齐贤告诉宋真宗,灵州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西夏必争的战略要地。如果李维迁攻陷了灵州,他就可以切断定难五州与宋朝的联系,直接关门称王称霸甚至称帝了,所以必须死守灵州。此外宋朝如果丢失了灵州,中原与河西走廊的交通将全部断绝,也将失去对那条“丝绸之路”的控制了,大宋的经济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届时西域的良马、果蔬都运不进来,中原的丝续陶瓷也运不出去了,经济必将遭受重大损失。经济上还是次要的,宋朝没有了西域的良马,如何组建骑兵?没有了骑兵怎么跟辽国对战?综上所述,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死守灵州。张齐贤作为宋初的著名宰相,能够留下诸多传说,可不是浪得虚名之辈。如果论战略眼光的深远,在宋时估计可以排名大大的靠前。

    主弃派的首领,是“圣相”李沆。李沆认为灵州远离中原,周围全是党项人的地盘,我们调兵不便,增援也很困难。由于连年战争,老百姓无法生产只能从内地运粮,但一运粮就被李继迁打劫。让内地百姓跟着遭殃,给他们造成更重的负担。

    所以既然灵州不好守,早晚都得丢,就应该放弃。我们应该把城中百姓全部迁入内地,留给李继迁一座空城。不然的话等李继迁攻占灵州后,城中的所有百姓,可就全成为他的财产了。

    此外为了坚定自己的理念,李沆又说了一个预言:“继迁不死,灵州终不保。”咱们前面讲过,李沆的预言一直准确无比。宋朝很多人物的命运,比如赵恒、寇准、王旦、刘皇后、丁谓等人,都被他百分之百地预测到了最终的结局。他这一次的预言也不例外,依然十分准确。李继迁确实是一个人物,但李沆也太小瞧大宋自己的力量了。文人之软弱,在此表现的淋漓尽至。从某种程度上真正体现了“文人误国”这一说法的正确性。

    尚未开打,主动言败,李沆是这样,吕夷简是这样,他们身后无数的“接任者”们也是这样……难怪宋朝被称为软弱可欺之国,究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文人的身上终究是少了一些豪迈之气,有很多事情的考虑上太过于保守和退缩了。如果像李沆这样的考虑,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在宋时大臣的眼里,恐怕就是一种自杀行为了。朝鲜战争无论从国力,武器,兵员,保障,任何一个方面来说,美帝国为首的联合国不知道要超过中国多少倍。但是伟大的***一句话概括了双方的特点,美帝国是钢多气少,中国是气多钢少。纵观全局后发起的朝鲜战争虽然重重,但最后照样要干的美帝签下停战协议。华夏民族千年以来的第一人,***担得起这一称号。公元960元,宋太祖建立宋朝后就先天不足的尚武精神在伟大的***那里得到了确确实实的恢复。华夏子孙的尚武精神,在以文治国的宋时确实渐渐的减弱减弱再减弱。但是一场朝鲜战争足以让中华民族再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再次让世界真正的尊重中国。

    张齐贤与李沆的这场争辩,旷日持久,双方互不相容,一时难有定论。但问题是救兵如救火,你们这里争论不休,灵州的守军可等不了。再这样拖下去早晚城破人亡。宋真宗思来想去,最终拍板决定出兵。赵恒之所以主战,有两个原因:

    第一,自己新皇登基,要是刚刚登基就丢了一个城池,面子上说不过去。如果轻易放弃灵州,以后将如何威慑天下,如何让其他诸侯臣服自己?

    第二,跟当时辽景宗耶律贤的心情一样,大宋自开国以来,只有开疆拓土之君,还无丧权失地之主。很显然在这个问题上,赵恒也不想当这宋朝第一人。因此为了自己的面子,必须出兵。

    咸平五年(1002年)初在争执了两年后,宋朝才决定出兵支援灵州宋真宗拜王超为主将,张凝为副将,宦官秦翰为监军,统兵六万,远征党项支援灵州。

    然而由于耽误了两年之久,等王超率军抵达灵州时,一切都晚了。在州城上早就插上了党项军的旗帜,此时的灵州城真真切切的已经换了一个新的主人。

    原来1002年四月,得知宋朝援军出发后,李继迁聚集了所有族人,发动了一次孤注一掷的进攻,终于在宋朝援军到来前夺取了这城池。

    见灵州城头变换了大王旗后,王超虽然有六万大军,但自知难以获胜便灰滑溜地撤兵了。至此李继迁得到了这座梦寐以求的“必得”的城池后,他的势力一下子大增。从此以后定难五州、河西走廊、“丝绸之路”,这些东西从理论上都变成了他的私有财产和掌中之物。

    经过了数十年的奋斗后,李继迁终于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夏王”。

    宋朝失去灵州后,不仅失去了与西北地区诸国的联系,还失去了那条极其重要的丝绸之路。宋朝的势力也不得不退出了河套地区,大宋至此也失去了最后一块可以得到塞外骏马的根据地,这一结果对整个大宋的国运将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从此之后,不管是北宋后期的军队,还是南宋整个时代,宋朝的本土就没有再出过合格的战马。大宋的后世子孙在上战场拼命时,一定会痛骂赵恒、痛骂李沆,如果早一点支援灵州何来今日之祸?如今因为丢失了灵州,宋朝对河套地区的管理彻底失控,党项人的势力也成功冲出了鄂尔多斯草原。从此以后,宋朝所有的西北部边境城市,从战略态势上来说都在李继迁的攻击范围之内了,他可以肆意攻击宋朝任何一个西北边境城市了。在当时看来大宋的西北局面已经危急到了极点,但是由于张齐贤的一个奇思妙想,宋朝的危机却彻底解决了,李继迁也最终由于大宋的策略死于非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灵州失陷的消息传回开封后,满朝震惊,目光短浅的主弃派庆幸,终于丢掉了这个烫手山芋。目光深远的主战派则愤怒不止,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从此之后宋朝的西北边疆,将永无宁日。事实正是如此得了便宜的人,可能会卖乖,但得了便宜的狼只会继续得寸进尺!李继迁不是人,他是一只凶猛的狼。

    仅仅过了半年,李继迁便秘密率领大军攻打凉州,凉州守军猝不及防,凉州知府被党项人砍了脑袋。至此凉州这座军事重镇,也被李继迁成功占领,继灵州之后成为李继迁切入的又一战略要地。攻陷凉州后,李继迁再接再厉打算继续进攻,他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宋朝另一个边境重镇--麟州(今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实话实说,李继迁率军攻击这里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因为如果您有印象的话,麟州这里是杨业的老家,也是“杨家将精神”的发源地。

    由于地处边疆,几乎是天天打仗,麟州百姓一直好勇斗狠,传统职业就是当兵。特别是后来由于杨业、杨延昭的光辉事迹,麟州百姓更以当兵为荣。这就注定了麟州这里将给李继迁一个“最好”的回忆,一个让他刻骨铭心的回忆。

    咸平五年(1002年),李继迁率领两万精锐部队攻打麟州,麟州当时的驻军不过三千人。结果就凭这点儿人,就凭这个“城矮墙低”的破县,麟州守军整整跟李继迁死磕了一个月,期间无数次击退李继迁的攻击。麟州人,就是这样的彪悍!

    后来见强攻无望,李继迁索性切断了麟州城的水源,他要渴死麟州百姓,让麟州城不攻自破。然而天公不作美,在切断麟州城水源四天后,天降暴雨老天爷一次性就补足了麟州城的水源。

    面对这种情况,李继迁欲哭无泪只得撤兵。然而在撤兵期间,他遭到了麟州驻军的追击,李继迁根本没想到守军还敢追击,一下子没有防备后被打的损失惨重,逃了一百多里回到自己的新都城也就是那个改名的西平府(原来的灵州)。等到全部安顿好后李继迁清点了一下兵马,结果着实是大吃了一惊,两万精锐部队最终只剩下了六千人。

    后来终其一生,李继迁都没有再打过麟州的主意。这个强悍的男人彻底被麟州百姓打怕了。所以说要想让敌人尊重你只有把他打怕了,可惜大宋的最高统治者没有几个人懂得这个浅显的道理。总以为以和为贵,用金钱来摆平遇到的困难是第一选择。眼见无法攻陷麟州,李继迁就无法继续东进,继续抢夺宋朝士地了。李继迁当然也无法南下,那里是宋朝的关中腹地,长安、洛阳都在那里,自然有一条坚无比的防线。李继迁更没法北上,因为那里是辽国的地盘,他那个彪悍无比“丈母娘”可不是好惹的。于是李继迁只能掉转马头,开始西进去攻占西域各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