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六十二章 澶渊之盟(四)

六十二章 澶渊之盟(四)

    财大气粗的真宗一听双方和谈,自己只要拿出三十万的岁币就能了结宋辽之间的战争,真感觉自己实在是运气不错。真宗心情大好之下,一天之内曹利用连升几级,他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御前侍卫,直接成为天子近臣。经过这件事情后曹利用也打通了自己的官场之路,并在10多年后,以一介布衣的身份终于晋级为枢密使,成了这个国家最高的军事长官。

    三十万的岁币让宋真宗有一种省了两百七十万的感觉,他立刻叫来契丹使者在和约上签字,好像自己找到了宝贝一样。赵恒唯恐夜长梦多怕对方清醒后不认账。至此宋真宗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十二月,宋辽两国皇帝在和约盟书上签字画押,两国和谈成功。由于这个和约盟书是在澶州城下签订的,史称“澶州之盟”。古代的澶州,也称为澶渊,因为犯了唐太祖李渊的名讳才改名,所以这个和约盟书,也称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为弟,宋真宗年长为兄。萧太后则变成了宋朝皇帝的叔母。这个辈分不变后世以此“齿论”,论资排辈,不可乱套。

    第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以白沟河为界,两国罢兵休战。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另外创筑城池,增加装备。所有军械全都保持一样。

    第三,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每年秋天时至雄州交割。

    第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双方要做到公平合理,宋人尽量别耍诈,辽人尽量别去抢,大家童叟无欺,买卖不做人情在。

    至此当这个“澶渊之盟”开始生效后,从开宝二年(969年),太祖赵匡胤讨伐北汉开始,一直到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赵恒御驾亲征至澶城为止,宋辽这场持续了35年的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从此之后久违的和平,终于降临在了这片土地上。是真真正正的和平。

    史料记载,“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再无大战,双方迎来了百年和平。宋辽双方开怀畅饮,举杯同庆。从此之后,你死我活的两国百姓终于可以和睦相处、称兄道弟,大家终于可以放下兵器各回各家了。

    战争终于结束了。自此宋辽之间明面上的战争结束了,但双方私底下的间谍战还是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二家事实上一有机会就想要了对方命的想法始终存在着。

    所以表面平静后,私底下宋辽双方之间的斗争还是非常激烈的。宋辽百年冷和平,隐秘战场争斗始终不停,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如包拯、童贯、苏东坡等竟然都参与其中。在北宋时期,北宋和辽朝的对峙可以说是当时历史的一条主线。不过北宋和辽朝之间,虽然在早期也曾爆发过雍熙北伐和萧太后南征等激战,但在公元1005年双方在今天河南濮阳签订澶渊之盟之后,一直到公元1120年宋朝与金朝签订海上之盟约定共同伐辽之间的115年时间里,双方基本上一直处于和平的状态,几乎没有爆发过任何大的战争,也使这段历史成为了世界古代史上都非常罕见的两个相邻政权长期和平的特例。

    但是宋辽之间的和平毕竟是双方在经过长期战争,彼此都意识到通过武力无法达成各自目标之后,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所以在这100多年的和平时期内,虽然双方确实没有正面打仗,而且官方和民间的往来也都很多,但双方却也都始终保持着对彼此的高度警惕,彼此都将对方视为最大威胁。因此其实在这100多年时间里,双方之间的谍报战几乎是一刻也没有停息过。而当时双方的谍报战也是花样百出非常激烈,上演过一出出的精彩章节。

    宋辽开展谍报活动的方式。在宋辽对峙期间,无论是宋朝还是辽朝,其实都对谍报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比如在澶渊之盟之前,宋朝就在和辽朝交界的几个州设立了专门收集辽朝情报的机宜司,其官员专职负责结交辽朝境内的豪强,以获取各种相关情报。而辽朝当时也设有专门的谍报机构,这个机构权力极大,除了负责向宋朝派遣谍报特工之外,还负责在辽朝境内抓捕宋朝谍报人员,而这个机构甚至在宋朝建立之前就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活动。比如在五代末期,虽然五代的后晋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朝,后晋皇帝石敬瑭甚至还对辽朝(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自称儿皇帝,但辽朝(契丹)却仍然非常重视对后晋情报的收集。

    比如当时就有史料记载,后晋少帝石重贵在位期间,从河北临漳县有一对父女来到了后晋首都浚都,也就是汴梁(今河南开封),而这对父女中的女儿相貌极美,但却是个残疾人,没有腿。当时他父亲用一个车子推着他,在汴梁沿街乞讨,深入大街小巷,每天都能接触到上千人。但不久之后,汴梁官府就破获了一宗辽朝间谍案,结果发现那个沿街乞讨的残疾女孩竟然是这个间谍组织的头目,她和父亲通过乞讨这种方式接触到了大量汴梁各个阶层的人,发展了许多下线也获取了大量情报。

    而到宋朝建立之后,辽朝的谍报活动更加深入。比如在澶渊之盟刚刚签订之后不久,宋朝官方也曾经破获了一个辽朝间谍网,抓获了一个名叫马珠勒格的辽朝间谍头目。而在宋朝官府对其审问之后,马珠勒格很快供出了自己大量下线的详细信息,包括这些人的年龄和外貌特征等细节。这一方面说明在这件事上宋朝官府确实取得了重大战果,但也说明当时辽朝在宋朝内部已经建立起了严密且规范的谍报网,所以其头目对于下线的情况才能了如指掌。当然宋朝一方面对辽朝谍报人员进行了严密防范,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途径向辽朝内部派遣或者在当地发展了大量自己的谍报人员。比如在澶渊之盟签订之前,在983年,辽朝也曾破获一起重大的宋朝谍报案件,而从抓获的宋朝谍报人员口中,辽朝还得到了宋朝将要通过五台山进军辽朝灵丘(今山西灵丘)的重要情报。最终这些宋朝间谍都被辽朝处死。

    在澶渊之盟之后,在公元1049年,宋朝定州路还曾上报宋廷,报告自己的谍报人员严政及其家人被辽朝捕获,认为他们肯定会被处死。在此之后宋朝史籍还出现了一些宋朝谍报人员被辽朝发觉之后逃回宋朝的相关记载。而当时双方开展谍报工作也是花样百出,可以说用尽了一切可以用尽的渠道。比如在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后,彼此之间就有了相当程度的边境人员往来,而这些人就成为了双方争相利用的重要谍报资源。当时宋辽双方都流行佛教,会经常有一些云游四方的僧人穿行于双方边境。当时宋朝境内的五台山已经是佛教征地,所以五台山的各个寺庙也吸引到了不少辽朝控制区的佛教徒前去出家。但很快宋朝就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真实目的是为辽朝刺探边境情报的,所以很快出台政策,要求包括五台山在内的边境地区寺庙不得收容来自辽朝境内的行者,除非有人担保。

    而当时宋朝也曾采用过同样的办法,比如在澶渊之盟签订后不久,宋朝雄州知州李允则也曾派州民张文质化妆成和尚,进入辽朝刺探情报。而后来这个张文质在辽朝甚至一度混成风生水起,成为了辽朝的官员。而除了僧人这个身份之外,商人以及生活在边境地区,名义上既接受宋朝管辖也接受辽朝管辖,但实际上双方又都不能真正对其进行有效统治的“两属户”也成为了双方谍报机构都很重视的群体,双方都在其中发展了大量谍报人员。当时宋朝边境地区的地方官其实也都曾负有对领导对辽谍报工作的责任。比如在公元1093年,当时担任定州知州的苏轼(苏东坡)就曾经上报说自己手下的谍报员契丹四哥发来情报,说辽朝当年出现天灾,盗贼四起。另外一名谍报员李坚也报告说辽朝发生饥荒,有土匪四处抢劫,所以苏轼要求朝廷通知边境地区加强戒备,防止辽朝境内的土匪入境抢劫。而除此之外,因为在澶渊之盟后双方建立了常态化的官方往来机制,当时每年对方皇帝和皇后生日前后,以及新年前后,宋辽双方都会互派使团祝贺。而这些使团在很多时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谍报人员的作用。

    比如在公元1084年,辽朝派使节贾师训出使宋朝,他在宋朝期间秘密采集了宋朝大量军事和国务情报,回到辽朝之后立即报告给了辽道宗耶律洪基,耶律洪基对他的报告高度重视,自己亲自深入阅读多日。不久之后贾师训就得到了升迁,而这也说明他所搜集的情报肯定是具有高度价值的了。而宋朝当然也知道辽朝使节会搜集情报,所以对接纳使节的人员可能泄密问题也高度重视。在公元1051年就出台了政策,明确规定如果有通事(翻译)等人员泄密会被处以流放海岛等重刑。而且其实在防范辽朝使节刺探情报的同时,宋朝派往辽朝的使节差不多也都做过类似的事情。比如在宋仁宋时期出使辽朝的宋使张沔(miǎn)在回到宋朝之后,立即向朝廷报告说辽军有异动,宋朝边境需要立即戒备,果然不久之后大量辽军就云集宋辽边境地带,要求宋朝割地。而在后世最为著名的宋朝人之一包拯(包公)其实也曾出使辽朝,他在回到宋朝之后也曾上奏宋仁宗说自己刚刚出使辽朝回来,所以“敌中情伪,颇甚谙悉”。也就是说自己对辽朝军政情况了如指掌,这说明他在出使期间也收集到了大量情报。

    而在公元1111年,宋朝宦官童贯在与西夏作战取得了一定胜利之后,认为此时攻辽可能也有一定胜算。因此主动请缨,要以使节的身份出使辽朝,收集作战相关情报。而他在辽朝期间,不但刺探了不少情报,还收买了一名获罪的辽朝官员马植,后来甚至策反马植叛逃到了宋朝。之后童贯把马植引荐给了宋徽宗,宋徽宗还给马植赐名为赵良嗣,而马植也为宋朝提供了大量辽朝的相关情报。除了利用自己派出的使团打探情报之外,当时有记载显示,辽朝甚至还曾经通过第三方对宋朝进行过情报刺探。比如一些史料显示,当时因为宋朝对与辽朝的使团高度戒备,所以辽朝还曾经利用过跟双方都有人员往来的高丽。他们当时曾多次在高丽派往宋朝的使团中安插了自己的线人,利用使团在宋朝活动之机探查各地形势,甚至绘制地图,为自己服务。

    宋辽谍报活动各自有什么战果?当然,因为宋辽在历史上多数时期还是处于相对的均势(辽朝稍占上风),所以双方相互的谍报活动并没能打破这种均势,但在一些具体的事件上,这些谍报活动还是产生了一些胜负的。比如在澶渊之盟签订之前的宋太宗时期,宋朝边将贺令图曾非常坚定地主张要收回幽云十六州等地,这也很自然让他受到了辽朝的忌恨。结果辽朝将领耶律逊宁就想出了一个计策。他首先派人找到贺令图,说自己要投降宋朝。同时自己也在自己的军营中散布传言,说自己想会见贺令图,利用贺令图派遣在自己营地周边的谍报人员把这个情报也传了回去。而当贺令图认定耶律逊宁想要投降,自己率领上千人马前去迎接时,耶律逊宁却率领大量军队发动突袭,最终生擒了贺令图。而这也是辽朝利用谍报战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了。当然,辽朝谍报人员送回的情报虽然有些时候曾经使辽朝得利,但有些不够准确的情报却也曾经使辽朝闹出过笑话。比如在澶渊之盟签订后不久,宋真宗在公元1007年曾经前往泰山封禅。皇帝出行肯定是兴师动众,所以当时辽朝派往宋朝的谍报人员很快注意到了异动,并将其解读为宋朝进行大规模军事调动,要再次北伐。结果惹得辽朝如临大敌,也立即进行了大规模军事调动作为应对。结果折腾了许久才发现,宋朝没有北伐的任何意思,辽朝的紧张完全是受到了谍报人员误判的误导。而宋朝对辽朝的谍报活动也曾经取得过一些战果。比如在宋太宗时期,宋朝边将柳开曾经有意结交过辽朝边境地区的豪强白万德。这个白万德家族势力非常强大,一些记载显示他家当时统帅边境地区的“蕃族七百余帐”。而当时柳开对白万德晓以大义,说如果他能回归宋朝,肯定会“功在史册”。而白万德后来也同意归附宋朝,一些史料甚至记载两人已经约定好在某个时间柳开率军攻击幽州,白万德作为内应起事。但不久之后,柳开却被宋朝朝廷调离,导致此事功败垂成。后来有宋朝人甚至将此事和周世宗以及宋太祖取幽州不成并列为三大憾事。当然,这样说可能有些夸大,但也说明当时宋朝针对辽朝的谍报工作也是能够取得一些成果的。而在公元1043年,宋朝的谍报工作也曾经取得过一个重大战果。这年年初,生活在辽朝的教书先生梁济世在给契丹公卿子弟教书过程中,获得了辽朝将要发兵南下,要求宋朝割让保州关南北地区的国书文稿。而他在不久之后把这份文稿交给了宋朝保州知州王果,使宋朝提前有了防备。之后宋朝迅速加强了当地守备,并在河北地区招募了相当数量的义勇军。结果在当年2月辽军真的南下威逼时,宋朝已经做好了准备,因此交涉态度极为强硬,最终避免了一次国土的损失。这对于在和辽朝对峙过程中始终处于下风的宋朝来说,也堪称是一次通过谍报战取得的胜利了。

    “澶渊之盟”开始生效后辽宋之间实现了明面上的停战,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渴望这样的结果,更不能接受这样的和平。杨六郎杨延昭,就是其中之一。与辽国有杀父之仇的杨延安昭当然不愿意就此和平相处。如果二国议和了,杀父之仇再也无法报了。杨延昭不接受这样的和平,但不管他如何呐喊,毕竟是在边陲的外臣,人微言轻,不足畏惧。但是下一个想与辽国开战,不接和平结果的人,他的威望和地位,要比杨延昭高得多。对于这个人的建议真宗就不能忽视了。这个人,就是寇准。“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国开始退兵,宋真宗率领文武前往城楼,目睹辽军离开,算是给他们“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