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九十一章 仁宗的那些宰相们(二)

九十一章 仁宗的那些宰相们(二)

    因为吕夷简的处处小心,没有像寇准同志那样的不通人情世故,所以深得仁宗的欢心。史料记载,宋仁宗很喜欢他认为只有吕夷简这样的人才是忠臣。吕夷病逝后,宋仁宗悲痛欲绝,御题“怀忠之碑”四个字赏赐,以表达对吕夷简的宠爱之情。后来在吕夷简的辅佐下,仁宗初年政治清平,社会安定。对于这位相的政绩《宋史》毫不避讳地夸奖道:“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然,夷简之力为多。这是吕夷简不朽的政绩,必将被历史铭记。

    同样,吕夷简那些不够让人信服的行为,也会被历史铭记。史料记载,虽然在刚刚步入政坛时,吕夷简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官,但是人是会变的,在官场这个大染缸内,再干净的布料也会被染出颜色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吕夷简这个喜剧开头的人生,也慢慢地不可避免地变成一个“悲剧的结尾”了。

    简单来说,在权力的作用下,吕夷简渐渐地迷失自我,开始贪污腐败纸醉金迷了。此外为了大权独揽,他还清除异已、陷害忠良。当时朝廷上有跟他政见不合或者是威胁他统治的官员,都被轰走了。第一个被吕夷简整的人,就是朝廷的宰相--李迪。李迪是谁?他是仁宗的老师,是寇准的维任者,是与代表邪恶势力的丁谓奋战的英雄,是“清流派”的代表!在这种背景下,论资历、论关系、论威望,吕夷简哪点能跟李迪比?想扳倒李迪取代他的位置,谈何容易?但是吕夷简就是做到了,就是把李迪扳倒了,自己最终成为一人之下的宰相。使用的手段却让人不齿。

    史料记载,扳倒了李迪,吕夷简成为宰相没多久,副宰相宋绶就找上门来说道“你当上了宰相,能容得下王曾吗?“听完这话,吕夷简清楚地知道:大事不好对手来了!吕夷简内心是一万个不希望王曾回来。因为在吕夷简还是一个官场新兵时,王曾就是名满天下的大臣了。人家还是一代贤相王旦的得意弟子,还是扳倒奸臣丁谓的英雄。这样的一个人,吕夷简拿什么跟他相比?虽然王曾不是帝师,却跟宋仁宗关系密切、情比金坚。更可怕的是论关系王曾和仁宗的关系更是非同寻常。遥想当年,王曾之所以被轰出朝廷,是因为他拥护宋仁宗反对刘太后专政才导致的外放。所以说王曾是不折不扣的“帝党”,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吕夷简虽然也深得皇帝信任,但他毕竟是一个“外人”。因为在帝后之间,吕夷简一直是左右摇摆,态度暧昧,尽量两边都不得罪。但这样的结果是帝、后两边也不会记他的好!所以宋仁宗亲政后,之所以能毫不犹物地罢相吕夷简,就是痛恨他这种油滑世故的性格,只是宰相张士逊喝酒误事,宋仁宗才把吕夷简重新召回朝廷。因为吕夷简确实是一个人才,没有他仁宗玩不转啊。所以说人才到哪里都是吃香的。只有自己真正的有几把刷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如果王曾回到朝廷,他肯定会取代吕夷简的位置,这就等于让吕夷简下岗回家。所以吕夷简不想让王曾回来以威胁自己的宰相之位。但吕夷简也清楚地知道,在王曾能否回来这个问题上,自己只能热情欢迎,别无选择。

    因为想让王曾回来的人,根本不是这个求情的副宰相宋绶,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是谁?吕夷简完全知道这就是皇帝本人。是仁宗皇帝借宋绶的口在试探吕夷简。既然皇帝要提拔王曾,吕夷简就无法阻止了。深知人情世故的吕大人心中早就有了定论,既然无法阻止,不如顺水推舟做一个好人。更何况当好人不仅能得到很多回报,还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第二天吕夷简主动找到宋仁宗,告诉他:“昨天宋绶找到我,说王曾想复出,问我的意思。对于这个问题我百分之百同意呀。因此我希望皇帝下诏,让王曾回来当宰相。”

    一听吕夷简这话宋仁宗当然是大喜过望。他本以为王曾与吕夷简有矛盾,吕夷简会强烈反对王曾复出。结果自己的宰相竟然这样深明大义真是一个贤相呀!然而还有让皇帝更高兴的呢!见皇帝如此高兴,吕夷简维续说道:“启奏陛下,论能力、论资历、我都不及王曾万分之一。王大人才是宰相的合格人选,臣愿退位让贤让王大人当宰相。“宋仁宗本来的意思。就是把王曾叫回来,以牵制吕夷简。结果吕夷简竟然这样的大度,这反而让宋仁宗不好意思了。

    宋仁宗赶紧第一时间安慰并表态道:“爱卿有这等心胸,让朕备感欣慰。但是爱你在宰相位置上,干得好好的。今无故罢相恐引人非议。爱卿还是当宰相,王曾给你当副手就这样了。“

    至此在以退为进的战术中,吕夷简保住了自己宰相的位置,不得不让人说一声吕夷简同志在官场上的表现真的了不起。虽然吕夷简在宋仁宗面前说得铿锵有力,要照顾老前辈,要去位让贤,但是等到了自己一亩三分地上,他就变得说一不二一点儿面子也不给王曾。日常工作中,吕夷简是鸡蛋里找骨头,不断的找王曾的麻烦实在是阴险的可以。最终一段时间后王曾实在是受不了了,与其在这里自取其辱,不如保留最后一丝颜面默默地离开吧。输给这么一个狡诈的对手,王曾一点儿也不觉得冤,只是这样的结局让王曾很是无奈很是不甘但不得不服。景祐四年(1037年),在吕夷简的逼迫下,王曾黯然离京发配到郓州为官,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回到京城。

    宝元元年王曾在郓州逝世享年61岁。他的死也标志着寇准那一代的臣子们结束了属于他们的时代。一个旧的时代一个铮铮铁骨的时代终于结束了。一个属于吕夷简的时代,正在展开……驱逐了王曾,吕夷简就清除掉了最大的敌人。从此之后他取得了对整个朝廷的掌控,成为这个帝国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此后即使是那个宋朝最伟大的宰相--范仲淹,也不仅无法阻止他,反而被他搞的屡次外放,难以一施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