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九十二章 千古名臣范仲淹(一)

九十二章 千古名臣范仲淹(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都知道是范仲淹的代表名句也是他高尚情操的真实体现。同时另外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也出自范仲淹之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峥峥誓言同样体现了范仲淹无比高尚的爱国情怀。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与前朝非常著名的宰相寇准相比,足足迟了28年才来到我们的大宋朝。据考范仲淹是唐代宰相范履冰的后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可谓真正的是文武双全。

    范仲淹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和寇准是同一省份地区的人,寇准是陕西渭南人,只是范仲淹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所以在其为官过程中是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这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范仲淹的基本情况。既然讲到了宋代史,作为宋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有必要对他了解的更全面些更深入些。

    在宋朝历史上,那些名留史册的著名人物中,虽然许多名人通过科举考试从一介平民成功进入上层阶级队伍。但是相比较而言几乎没有一个同一级别的名人的出身,能比他的出身更卑微。宋前期的赵普,张齐贤,吕蒙正等人虽也不是名门之后但不至于像范仲淹那样几乎在吃不上饭的情况下苦读。与此同时也没有一个人的成就能比他更大,对后世的影响比他更深远。在那个群星闪耀、名臣贤相无数的宋朝,只有他成为了那一颗最耀眼的星,成为宋朝的一个传奇。

    据说范仲淹的祖先叫范履冰,此人非常了不起,是唐朝的一代名臣,曾当过武则天的宰相。唐朝安史之乱时,范履冰的子孙为了避祸,搬到了江南,并在吴中(今江苏苏州)一带定居下来。由于是书香世家,范家很容易当官。在晚唐的历史中,到处都有范氏在吴中当官的痕迹,只是官职不高罢了。五代十国时期范氏一系成为当时统治江浙一带的吴越王钱氏的官员。钱俶执政时期,范仲淹的父亲范镛成为钱俶的谋臣,为钱俶出谋划策,出了不少力。后来钱俶归顺大宋,范墉也就成了大宋的子民。

    史科记载,范镛一共有五个孩子范仲淹最小,他出生于公元989年八月。范仲淹出生后仅仅过了两年,父亲范镛就因病去世了,他成为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由于范仲淹的母亲谢氏身份低微且性格比较软弱,所以在与族人一番斗争后,最终是被范家扫地出门了。

    谢氏为求生计带着年幼的范仲淹改嫁给了朱文翰。从此以后范仲淹改姓朱,取名朱说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关于范仲淹的养父,《山东通志】记载说明:“朱文翰、字苑文,山东长山人。端拱二年进士,历任平江府推官、秘阁校理、户部郞中等职。范文正之继父。“朱文翰中举的时间竟然是范仲淹出生的时间,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同时根据《山东通志》记载朱文翰虽然历任很多的职务,但官职都比较低下,并且很多官职都没有实权,也就没什么很大的升迁机会。在不断的搬家过程中,范仲淹跟父亲一起四处同行也就是说幼年的范仲淹在父亲的陪伴下,完成了一场游历天下的的旅行

    宋朝的雄伟山河、异地风景、人文逸事,不断增加着范仲淹的见识,让他大大开拓了眼界,我们说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范仲淹可是真真切切从小在实践了。同时普通人民的疾苦,最下层悲惨百姓沿街乞讨、卖儿卖女的惨象,也深深印入了范仲淹的脑海里,为他日后心系天下百姓的高尚品性埋下了一颗种子。此外这些见识和经历,不仅塑造了范仲淹极高的人格,更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朱文翰曾经任职过的安乡,位于洞庭湖的西北部,与“巴陵胜状,洞庭一湖”的岳阳城遥相呼应,共同守卫着浩浩荡荡、烟波浩浩的洞庭湖。幼年时代的范仲淹就在安乡看着洞庭湖的美景,思顾回想着自己的一路所见所闻。等他阅尽人生百态,凭借对岳阳景物的了解,再加上自己一生的感悟,能写出这么一篇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也就理所当然了。非常有趣的是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请求老朋友范仲淹为之作记而产生的名篇。

    滕子京何许人也,有这么大的面子?滕子京,原名叫作滕宗谅,子京是他的字。公元1015年,也就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24岁的洛阳才子滕子京考中进士,一同考中进士的还有后来的名相范仲淹,范仲淹时年26岁。这两位同年进士一见如故,有才华、讲义气、豪爽洒脱的滕子京让范仲淹十分欣赏,所以在以后的宦海生涯中,范仲淹多次举荐滕子京,多次无私的帮助他。宋朝的文官们,普遍以敢于进谏而闻名,冲撞圣上冒犯天颜的事儿屡见不鲜。滕子京也不例外,很快因为两次不合时宜的进谏而惹上麻烦。第一次是在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时任殿中丞的七品小官滕子京,直接上书正在垂帘听政的刘太后,要求其还政于皇帝,惹得这位女主很不高兴,当即被贬斥。

    但滕子京这次冒险进言,虽然得罪了刘太后,但却引起了时年已二十三岁的宋仁宗的注意。不久后刘太后驾崩,宋仁宗亲政,想起了这位仗义执言的滕子京,就将他重新起用为官名叫作左正言的谏官。但滕子京显然辜负了宋仁宗的好意,不久之后他就因为上书指责宋仁宗的私生活而惹急了这位皇上。所以比起吕夷简来说,这位老兄可以说是完全不通人情世故。

    您来看看滕子京是怎么说的。他说皇上在流连后宫、连续奋战之后,“临朝则多羸形倦色,决事如不挂圣怀”,意思是说皇上过于亲近女色,整天搞得精疲力尽,都无心处理政事了。仁宗一看恼羞成怒:老子被窝里的事你都管,还把话说得那么难听,就像你亲眼看到了似的。于是宋仁宗以“言宫禁事不实”的罪名把滕子京贬到信州,想想还不解恨。第二年又把他贬到饶州做一个税官去了。滕子京被贬之后,除了信州、饶州外,还辗转到过江宁和湖州等地,生性豁达的他,没有因为遭受打击而沉沦,反而每到一处,都能做得风生水起。这就是滕子京,范仲淹的一个好朋友,从中依稀也可以看到范仲淹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