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九十六章 千古名臣范仲淹(五)

九十六章 千古名臣范仲淹(五)

    天圣六年(1028),在晏殊的推荐下,范仲淹获得了一个前程似锦的官职,他被提拔为秘阁校理,成为一名馆职人员。为什么说成为馆职人员就可能前程远大呢?

    首先,馆职人员天天给皇帝送文件,自然能够与皇帝日久见情了。在这种友好的关系中,万一馆职的某一次言论或者是某一篇文章,得到了皇帝的赏识,那就不是少奋斗几年了,而是一飞冲天了!此外,因为天天见面,皇帝对这些馆职人员,自然更加青睐。唐宋以来一直有这么一个“潜规则”,宰相多出自“两制”,即帮助皇帝草拟圣旨的翰材学士、中书舍人。而两制的官员,则多出自馆职。所以这个职位,虽然在职期间没有多少权力。可是这里是最终通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职位的最佳途径。

    第二,因为馆职人员的工作特殊性,宋朝所有的达官显贵们,都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儿子往馆阁里塞。在这些官员的帮助下,这里面更有一张强大的关系网。若范仲淹能够很到这张关系网的照顾,绝对受益匪浅,至少可以少奋斗数十年。我们讲一个人有才能是获得成功的前提,但是有机会让你施展才华也是最终能成功的坚实基础。所以不要对所谓的关系完全的视而不见。当然我们讲的关系是一种的官场关系,而不是不正当的任人唯亲的关系。尊重任何一个一个体系的运营规则,也是减少阻力的一大方法。

    综上所述,在馆阁为官,虽然官职不高、薪水也不多,但前途不可限量。如果混得好,完全可以走馆职,两制,宰相的道路。用不了几年,就能做为这国家的宰相。最不济也能成为皇帝的秘书(中央办公室工作),风光无限。可见只要范仲淹安分守已,步步为营,一定可以获得高升。

    但是仅仅当了一年馆阁人员,范仲淹就因为一件事情,被贬出了朝廷发配到地方上去了。那就是痛骂皇太后刘娥之事。天圣七年(1029年)十一月,因为看不惯皇太后刘娥大权独揽,所以在刘娥寿宴后范仲淹接连上了乞太后还政奏等奏折,痛骂刘娥不守妇道。让她赶紧归政于宋仁宗,回到后宫去养老!此外在痛骂太后时,范仲淹也没忘捎带把皇帝也骂了一顿。他是这样痛骂的:“天子有事亲之道,无为臣之礼。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若奉亲于内,以行家人礼可也。今顾与百官同列,亏君体,损主威,不可为后世法。“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若在宫中,皇帝可以按照家礼,以儿子的身份对母亲叩首。可在朝堂之上,皇帝是一国之君,怎么能跟群臣一样,干这种叩首的事情呢?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亏君体、损主威,被后世耻笑。一言以蔽之,想孝顺老妈,可以回后宫干去。这里是办公地点,干这种事情,不行!

    当时皇帝读完范仲淹这篇痛骂自己的文章后觉得无所谓。虽然这个人嘴很臭,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但在宋仁宗的眼中这个官员是向着自己的,他怎么可能会去惩罚一个忠于自己的大臣呢?

    虽然皇帝不怪罪范仲淹,但是太后刘娥却愤怒不已,她准备严惩这个小官。同样读完这些文章后,范仲淹的老师晏殊,也愤怒不已。他准备找这个学生谈话。听闻范仲淹痛骂了皇帝和皇太后,晏殊吓得浑身哆嗦,他立刻找来范仲淹,狠狠地痛骂道:“狂妄自大、不可理喻、主动找死!”

    晏殊告诉范仲淹:“你痛骂的这个人,是谁呀?是大宋皇帝的妈,皇太后呀。如今刘娥执政朝廷十余年,虽没有登基称帝,但她实际上就是大宋王朝的女主!你一个小小的馆职官员,痛骂当今女主,不想活了吗?如自己想死那也可以,但不要连累推荐你的我啊!“听完晏殊的话后,范仲淹叹了一口气,随后义正词严道:“仲淹受明公误知,惧不称,为知已羞,不意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

    这个话的意思是说:“我范仲淹受老领导的推荐,心中经常担心自己不称职,让老领导丢脸。结果没想到,我竟然会因为说了一些正直的言论,而让老领导批评我这么多的话。”

    范件淹委屈、鄙视、轻蔑的心情,溢于言表,而晏殊听完后,竟无话可说。当然了不管晏殊的话多难听。不可否认的是他所说的都是事实。没过多久晏殊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天圣七年(1029年),因“不尊重”皇太后刘娥和皇帝本人,愤怒的刘太后下诏将范仲淹轰出京城贬到河中府,当一个小小的通判去了。晏殊作为推荐人承担连带责也被轰出了朝廷。这一年,范仲淹41岁。从27岁进入官场,到好不容易进入中央,范仲淹整整用了14年。但被打回原形却仅仅用了几个月……这样的结果可惜吗,当然可惜。即使你是一个一心为民为国的官员,也要有一个施展身手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在京城当然更大一些,对通常的人来说,当然可惜。但是这是范仲淹,一个真正为国为民的人,他不后悔自己的言行。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范仲淹本人却毫不介意。虽然他为自己的直言行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虽然他得罪了太后,也许未来前途尽毁,但是仲淹却毫不后悔。毕竟,作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的人,这些小小的挫折,只会让他越往越勇、越挫越强。打击只能毁灭庸人,而英雄只会在打击中百炼成钢。

    假以时日,当他再次回到朝廷,我们将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范仲淹。范仲淹在离京前,专门写了一篇千古名文《上资政晏侍郎书》。送给自己的老师晏殊,用来感谢他对自己的栽培、知遇之恩。在这篇文章中,范仲淹是这样告诉老师的:我范仲淹是一个“不以富贵屈其身,不以贫贱移其心”的人,假如朝廷重用我,我会比今天干得更好,也不枉老师推荐我一场。假如老师喜欢那种“少言少过自全之士”的人,那么这种志于禄者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您又何必推荐我当官?真是一位铮铮铁骨的人,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