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一百0六章 西北烽烟起(三)

一百0六章 西北烽烟起(三)

    从大名鼎鼎的大宋第一战神对李元昊的评价及重视,可见李元昊绝非寻常之人。李元昊幼读兵书,对当时流行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他颇具文才,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又懂佛学。尤倾心于治国安邦的法律著作,善于思索、谋划,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这些都造就了李元昊成为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的英才。其父亲李德明死后,辽兴宗耶律宗真以“婚好之谊“派出宣徽南院使、朔方节度使萧从顺,潘州观察使郑文囿到兴州,封李元昊为西夏王。宋朝则派出以工部郎中杨告,礼宾副使朱允中为正副旌节官告使,授封李元昊为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爵西平王。但李元昊对宋、辽的封爵都不感兴趣,他在接待宋朝使臣时,不以臣礼事宋,对宋仁宗封赐的诏书,遥立不跪拜。勉强受诏,则心内愤愤,环顾左右大臣说:“先王大错,有如此国,而犹臣拜于人耶!”既而利用设宴招待宋使臣的机会,在宴厅后故意传出锻砺兵器的铿锵之声,给宋使制造精神威慑。此后在礼仪上又故意刁难宋使,意在激怒宋朝,挑起事端。

    在正式称帝建国前,李元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文化措施。首先废除唐、宋赐给党项王族拓跋氏的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号“兀卒“。真的是想独立之心昭昭了,不过改的姓氏名字实在是上不了台面。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的名字。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改宋建元明道为“显道”以避父讳。次年自建元开运,又改广运。改元显道的这年(1032年)三月,李元昊向境内党项部族下达了“秃发令”。他率先自秃其发,即剃光头顶,穿耳戴重环饰。强令部族人民一律执行,限期三日,有不从者处死。一时党项部民争相秃发。在服饰上,李元昊“衣白窄衫,毡冠红里,冠顶后垂红结绶”。官员则按等级职别规定服饰。庶民百姓只准穿青绿色的衣服,以别贵贱。为西夏政权建国进行的这些制度建设倒也不错,就是李元昊采取的这些措施及施行的相关制度和先进的汉文明相比实在是相去甚远,无疑李元昊进行的这些措施能够为西夏政权的建立打下基础。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合时宜的措施,注定西夏政权不会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政权,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

    其次,在他继位之后即着手创制一种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即西夏文字。他在戎马倥偬中,还亲自筹划和主持创制文字的工作,命大臣野利仁荣等整理演绎,编纂成12卷。有的史书记载称李元昊创制的这些文字为“蕃书”。李元昊下令将创制的这些文字尊为西夏政权的“国字”颁行试用,并规定在西夏政权统治范围内凡纪事尽用蕃书。又在国内设立蕃字院,以传授学习,推广使用。在对辽、宋朝往来的文书中,都使用两种文字书写。此外李元昊对党项族原来的礼乐制度因深受唐、宋的影响,不以为然,要求相关人员制作西夏自己的礼乐制度。他对大臣野利仁荣说:“王者制礼作乐,道在宜民。蕃俗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若唐宋之缛节繁音,吾无取焉。”他锐意改革,提倡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讲求实效的精神来指导礼乐改革,在“吉凶、嘉宾、宗祀、燕享“诸场合中,“裁礼之九拜为三拜,革乐之五音为一音”。

    李元昊简化了礼乐制度,下令全国范围内照此遵行,有不遵守者,格杀勿论。从李元昊的所作所为来分析,所有的事情都由其亲自参与处理,推行过程中也是采取强制力量,甚至采用暴力威胁的手段来实施。李元昊的行为显然是自相茅盾的,一方面想建立一整个完整的制度来推动西夏政权向更文明更高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在推行过程中又采取完全粗暴不堪的手段甚至是威胁生命的手段来推动相关制度的实施。所以李元昊的种种行为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实在令人费解。明明有更先进更文明的制度可以参考,一定要适用自己生硬创制的东西来代替,实在没有必要。

    就如李元昊创制的西夏文字,由于字形和读音是分开的,流传的只有字形,没有读音,所以到今天为止即使发现了西夏文字,根本无法解读。李元昊确实是西夏政权的开创者,但在位期间推行的各项制度存在如此之大的先天不足,所以西夏立国也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所谓的西夏文明在历史上的影响是微乎其微,后世几乎对此没有很大的印象。

    李元昊还在建国称帝之前,在政治、军事制度方面已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建设。政权机构的建置,基本上是仿照中原的制度。李元昊显道二年(1033年)五月,升兴州为兴庆府,定为都城。李元昊仿宋朝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与宋朝大同小异的中央与地方官制体系。

    李元昊十分重视军队的建设,在取得河西走廊之后,着手整顿军队,在原有部落军事组织的基础上,建设正规的军事制度。军队以步兵、骑兵为主,辅以炮兵、“擒生军“,侍卫亲军等的多兵种。为了战争和军政建设的需要,便于调兵遣将,采用地方军区性质的“监军司“设置,把军事指挥机构与地域性的防卫措施结合起来。仿宋朝军事单位厢、军的制度,把全境划分为左、右两厢,共设有十二个监军司,各立军名,规定驻地,设置军事首领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等职。在全境广布兵员,重点是护卫首都兴庆府和对宋、辽的军事防卫上。对河西走廊肃州、甘州的吐蕃和回鹘聚居地区,升郡设府,置以重兵,镇抚并用,加强统治。李元昊在继位后经过短短的六年时间,完成了建国的各项准备工作,一个“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的党项民族建立的政权已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