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一百三十八章 山雨欲来(二)

一百三十八章 山雨欲来(二)

    大宋刚建立时,闲官少,危害不大。但随着恩荫制度的不限制和科举考试的玩命扩招,闲官数量越来越多,最终一发不可收拾。至宋神宗时期,这种有名无权的闲职官员,占据了官员总数时70%~80%。也就是说,每十个官员里面就有七八个是吃闲饭的(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对于这种闲官,朝廷也没有办法裁减。

    毕竟,官场关系错综复杂,你知道对方什么来头?恐怕还没开始裁减,自己就第一个被裁减了(参考范仲淹的结局)。不能裁减,只能养着了,为了让这些吃闲饭的官员也能名正言顺,朝廷只能绞尽脑汁发明新的差遣新的官职。这样就产生无数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名词。比如“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判中书省事“,从字面上解释,它的意思是“尚书省副首长兼中书省副首长,然后代理中书省首长”,其实呢,这个官职就是“宰相”!现在大家也可以明白了为什么在史书中,宋朝官员的简历动不动就一长串一长串的官职头衔了吧。

    此外,这种混乱的官场编制,也产生了极为低下的效率,即“叠床架屋”现象。官员们在这种“床上叠床,屋下架屋”的办事效率下,常见的也为群众所痛恨的推诿扯皮、拖拉积压、吃拿卡要、议而不决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了。当然,这些“叠架”起来的冗官们的办事效率问题,并不是最大的危害。按照史学界通常的说法,这些冗官们真正的危害是:这些叠架起来的冗官们消耗了大宋帝国数以万计的金银,从而让帝国迅速衰败。与帝国慷慨的高薪制度相结合,在催生了大宋帝国灿烂的文化之时,也让帝国积习难返,步履唯艰,产生了积贫积弱的奇特景象。这才是冗官最大的危害!

    资料显示,宋神宗登基时,正式在编的官员数目,居然多达2.5万名,这还是一个“保守”的数据再加上各种编外的人员,帝国官员实在是人满为患了!而每年为官员支付的工资,大约是1200万緍钱

    1200万緍是什么概念?宋朝当时一年的国家财政总收入,不过6300万緍钱,这群大宋的官员把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花掉了。因此如果你是宋神宗,如果想让这个政权继续下去,你也得让人变法,改变这一切。当然对比下一个问题,您就会惊讶地发现,根深蒂固的冗官问题还不是帝国面临的最大问题,相比较而言不过是“毛毛雨”罢了。真正的“倾盆暴雨”问题,还是长期困扰帝国的冗兵问题。大家都知道,宋太祖发动兵变从后周的手中夺得天下,所以宋朝以武得天下,但为了防止其他人也以武得天下,所以宋太祖时期起赵匡胤就实施了各种抑制武将的政策,比如以文制武、宦官监军依阵图行军等,千方百计防止武将造反。

    即使建立了这么多抑制武将的制度,赵匡胤还是觉得不保险,为了得到一个“可以为百代之利者”的制度,赵匡胤下令宰执们开会商量出一个万全之策。当时在多次开会期间,太祖的亲密战友赵普同志提出了很多的建议,但最终都被赵匡胤否决了。太祖皇带认为,只有一种办法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之道。这就是养兵:“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生变。则有叛兵而无叛民。“这个意思大致的意思是说:真正的长治久安之计,只有“养兵”。这样呢遇到了灾荒之年国家把这些饥民招募为士兵,就可以避免饥民作乱,在正常年份下,即使有军队作乱造反,也不会有百姓参与,因为百姓都当兵了。

    虽然从字面上看,这就是一种国家养兵的募兵制度。但实际上赵匡胤将军队作为收留饥民、地痞、无赖等各种社会不稳定人群的管束机构,使之不在社会上闹事滋事。就这样,一个天下无流民只有冗兵的奇特世界,就在赵匡胤的手中慢慢成形了。不得不说这个制度的社会维稳效果还是不错。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统计--宋朝时期发生的农民起义有三百多起,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农民起义最多的朝代。但汉唐时代,农民起义往往一经发起,即成燎原之势,进而撼动整个国家的根基。唯独在宋朝,每次起义都局限在比较小的地域、时间短则数月长不过四五年。因为宋朝的兵、民是完全分开的,他们不可能一起行动,即使有百姓起义,也很少有士兵跟着他们一起闹事。所以宋朝时期影响很大的起义基本没有,仅仅在四个地区因统治政策的问题发生过几次比较大的农民起义,但最终也被镇压了。短期看这套政府养兵制度没有太大弊端。但时间一长,就一塌糊涂了。因为这个军队的数量在日积月累下,实在是太多了!

    要知道,强行招来参军的百姓,本来就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灾民,他们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因此在对外战争前,政府还得招募精壮士兵,继续扩大军队的数量。这样在不经意之中,宋军的数量就成倍增长了。宋军数量多负担重,本来也容易解决,遗散了便是。但这里的问题是为了妥善管理灾民,避免他们重回社会发生暴乱。宋朝强行规定,百姓一旦当兵,就终身被编入官府军籍,子孙后代也不许脱离军籍。

    就这样,国家招募的灾民不许脱离军籍,一生要仰食于官府,他们的子孙也不许脱离军籍,生生世世要仰食于官府,招募的士兵也是如此。久而久之宋朝的军队要不达到一个惊人的数量,那才是让人吃惊的事!宋朝的军人数量就像是一只传说中的貔貅,只进不出,人数当然是越来越多了。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宋朝的士兵数量就跟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越滚越多,终于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量。

    据统计宋太祖开宝年间,宋朝全国军队大概为40万人,到了宋太宗时期,全国军队增至60万人,宋真宗天禧年间,全国军队增至90万人,宋仁宗庆历年间,全国军队增至100万人,而等到了宋神宗变法前,全国军队已经达到了恐怖的120万人!

    120万人是什么概念?清朝全盛时期,国上面积是宋朝的三倍、全国的军队也就70万人。即使是乾隆统治的时期,对外战争极其频繁当时清朝最高的军队数量也没超过90万人。就是现在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军队人数也不过70万人,再加上军队的后勤文职人员,总数也不过10万人左右。美国大兵可是在满世界跑的,是维护全球机动的部队。第二军事强国,俄罗斯的现役军队人数也不过一百万人多点而已。他们维护的可是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而且还时不时的要出境练练手。中国的现役军人稍微多一点大概有200万人左右,但是我们的人口基数是14亿人,军民之比大概是700比1的比例。仁宗时期的全国人口大概是一亿上下,神宗时应该没有大的增加。所以即使按照仁宗时期的军民比例也达到了100比1的比例,神宗时军民比例则更高,大概达到了80比1的程度。大宋社会创造的社会财富就这样浪费在了冗官,冗兵的身上,而且这个趋势根本就停不下来,相反一年只会比一年更严重。

    看来我们耳熟能详的梁山伯好汉那位80万禁军教头林冲,之所以能够训练那么多皇家禁军,也是源于大宋拥有如此多的冗兵的缘故了。宋朝到神宗时期120万的军队,不仅数量惊人,背后也暗藏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数字-这得需要多少军费才能养活这些士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