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二百一十九章 少年赵构(一)

二百一十九章 少年赵构(一)

    说到宋高宗赵构,后人多对其抱以唾弃的态度:“逃跑皇帝”是他留给后世的公认形象。他重用秦桧,害死岳飞,大宋朝剩下半壁江山,他是名副其实的罪魁祸首。这话当然没错,但只说对了一半:这只是他在后半辈子干的事情。

    年轻时的赵构,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他一点儿都不窝囊,非但不窝囊,他还是个文武全才、英姿勃发的有为青年。在这一时期,用“英勇”二字来形容他根本不为过。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下成年前的赵构官方的简历是怎么样的。

    宋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赵构出生。同年八月丁丑日,赐名为赵构,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赵构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徽宗,母亲则只知道姓韦。为什么史书只是这么简单的介绍,这也怪不得史官们。

    因为韦氏能进入后宫成为皇帝的老婆,实在是太过神奇。这不得不说到大宋历史上的另一个传奇人物-苏颂。1020年12月10日,苏颂出生于厦门同安芦山堂的一个书香世家。22岁进士及第,与他同登进士及第的,还有王安石。

    一生从政近60载,历经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73岁荣膺宰相,是一代贤臣良相。去世后皇帝赠司空魏国公,又追谥“正简”,因此同安素有“正简流芳”的美誉。在同安苏颂故居芦山堂亦有“正简留芳”的苏氏家风家训。

    苏颂在科技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他的政绩。他是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还是世界钟表鼻祖,厦门的杰出青年,创造七项“世界第一”,被称为中国版的达·芬奇。年近70研制出通天神器水运仪象台,这一伟大发明,领先西方约600年。

    在同安苏颂公园内,就有国内首台按1:1比例仿制的水运仪象台。这座高约12米,宽约7米的天文仪器,集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为一体。置于水运仪象台上层观测用的浑仪转动装置,是现代天文台跟踪机械——转仪钟的雏形。为了更精确地观星,苏颂又设计了假天仪,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架记载明确的假天仪,被称为近代天象仪的鼻祖。

    通过假天仪,苏颂还留下了14幅星图,苏颂星图绘星1464颗,比300年后西欧星图记录的星数还要多442颗,是那个时代星图绘制的新成就。苏颂将制作缘由、经过、仪器构造和使用说明写进了一本书——《新仪象法要》,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机械图纸。

    他主持编撰出21卷《本草图经》,是世界第一部雕刻版药物图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引用其中内容多达74处。他是大宋第一通才,中国的达·芬奇,他是厦门同安的杰出代表,是世界的苏颂,千年的苏颂,百世流芳。在苏颂七十多岁的古稀之年时,他已经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朝廷实在不舍如此人才,他多次向皇上乞骸骨,最终在宋徽宗上位氏得以批准。

    此时的他已体力衰退,走路也需要拄拐,于是他找了两个丫鬟来伺候他的日常起居。其中有一个丫环就是韦氏。因为韦氏身份卑贱且年龄尚幼,第一次与苏颂同床共枕时心里极度的害怕与惶恐,竟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生理问题——直接在床铺上尿床了。令人更奇怪的是,苏颂并没有如普通老爷那般多加责罚韦氏,而是送一句话给韦氏,大概意思是她如此反常举动是因为她命中注定有大富大贵的好日子过,该进宫陪伴皇上。

    苏颂作为一个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老臣,竟然第二天就真的将韦氏快马加鞭送入宫中。初到京城,苏韦二人并没有进宫,而是安排韦氏在道观暂住。没过几天就适逢宋哲宗正在为王爷们选拔妃子,韦氏参选后被安排在赵佶府上,但因为赵佶府上并不缺人侍奉,所以她仍只是在府上做着丫环。宋哲宗身体虚弱,不久后就因病去世,其弟弟赵佶因宋哲宗没有子嗣而顺利继位成为大名鼎鼎的宋徽宗。韦氏随之入宫后并没有飞上枝头,而只是在郑贵妃的膝下做事,因此认识了婢女张氏。这两位有着相似经历的苦命姐妹迅速成为了彼此在宫里最好的朋友,两人义结金兰,发誓同甘苦共患难。不久后赵佶就临幸了张氏,张氏即将韦氏介绍给了他。但因为韦氏样貌不是非常突出,她只侍寝过一次。意想不到的是,她就此生下来一个男孩——赵构。正是有了苏颂的推荐这才有了韦氏入宫,才有了赵构,才有了南宋一百多年的继续,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比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