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二百二十一章 少年赵构(三)

二百二十一章 少年赵构(三)

    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壬子日,进封为康王。其母亲韦氏封为婉容。应该说少年赵构称得上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他为了得到父亲的更多关注,每日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可谓是文武之道,修身养性,齐头并进。

    宣和四年(1122年),康王赵构行成人礼,并搬到宫外的府邸。这一年,赵构已经十六岁,按当时的风俗,他已经成人了,应该加冠加冠要举行隆重的冠礼。作为皇子的赵构还要就外第,不再待在宫中。要自立门户,独撑门面。这项活动在古时是很隆重的,它标志着一个人已经长大成人,可娶妻生子,出门别人要以成人相待。

    二月十五日按古时的风俗,这一天是行冠礼的好日子。康王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太庙。这里是皇家祠堂,供奉着赵氏的列祖列宗。此时皇上早已来到,正坐在一旁休息,各位王爷皇子们也已到齐。有皇伯父申王、皇叔简王、太子赵桓、郓王赵楷等等。

    来到庙前,众人把供品-一陈列在祖宗的牌位前的桌子焚上香,典礼开始。典礼由年龄最长的申王主持,他眼神不太好,所以也没有准备长篇的训词,只是即席说了些话,权作训词。整个仪式持续了大约两个时辰,待活动结束已是日近中午。众人回到了皇宫,皇上在宫中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招待众王和各王府的王妃、小皇子,宫中各位嫔妃娘娘和众皇子也参加宴会,坐了满满十桌人。

    席间徽宗亲自赐康王字“德基”,记入皇室家谱。而后各宫的娘娘纷纷前来道贺,各王府的王妃娘娘也前来道贺,康王一一以成人之礼见过众位娘娘。三月后,康王和母亲韦氏搬进了康王藩邸。按制韦氏可留在宫中,但她对儿子不放心,想先到儿子府里住一段,以后再回宫。

    赵构进住了康王府,一下子成熟了许多。在康王府他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他说到哪儿去,下人马上就会收拾东西,准备马车。他说要吃什么,厨房里马上就会送来他想吃的东西。有时甚至母亲也会让着儿子。他感到自己像一片白云,飘在高高的空中,自由自在。但有时他也有某种失落感。赵构总感觉皇宫比这康王府威风多了,到处是禁军站岗,院子很大,又很安静,还有许许多多漂亮的小姑娘。走在宫里,处处会见到她们,她们见到自己时,总会送上娇羞的微笑,让人心醉。康王府来了十来个宫女,对自己比宫中的那些女孩更恭敬,可是总感觉有些距离,很生疏。

    眼见康王长大了,韦氏决定给儿子找个王妃,为此专门进了一次宫,面见皇后,郑皇后很热情地接待了她。韦氏把心事说了出来,请皇后转告皇上,并托郑皇后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家,给康王定门亲事,郑皇后很愉快地答应了下来。韦氏又专程去龙德宫看望了乔贵妃,这姐妹相见十分亲热。韦氏又把心事说出来,姐妹俩商量了一下,认为是应该为康王爷找个女人了。乔贵妃叹道:“姐姐,你活得太累了。别人的儿子就外第,自己都留在宫中,你却对儿子不放心,非要自己出宫和儿子住一块,现在又忙着为儿子操心,这事也不是三天两天的事,你别着急,一定要选个稳妥的人家才好。”

    这姐妹俩拉了半天的家常,乔贵妃留韦氏在宫里吃饭,韦氏推辞了。带着随从急急忙忙回到了康王府。第二日,皇上传下圣旨,要礼部为康王筹备婚事,宫里也放出风去,要为康王寻亲。一时开封城里,有女儿待字闺中的人家纷纷托人,愿攀皇亲。

    不久之后,康王娶了户部员外郎刑大人的女儿,十八岁的刑秉懿为妻。新娘子很漂亮,又很温柔,对丈夫十分体贴,使康王爷品味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情。他把一切忧郁、烦恼统统扔到脑后,每天陪着这娇美的新娘共度良宵。蜜月是甜蜜的,日子是新鲜的。刚过完蜜月,康王的新鲜劲就过去了。那新娘子的一切秘密他都了解完了,再也没什么新鲜感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很平淡的了,一天天这么过下来,康王的兴趣也不全放在新娘子的身上了。

    一天赵构外出游玩,突然在一条巷子尽头的一座府院中传来阵阵美妙的琴声,赵构一听久久难忘。回到王府多日后仍念念不忘,康王对手下人运福道:“运福,你去打听一下,那日我们在巷子里听到的琴声是从哪传来的。”运福有点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睁大着眼睛看着康王。“你愣什么?没听到本爷说的话?”

    运福见王爷不悦,忙道:“是,王爷,小的马上派人去办!”二日后,运福来报:“王爷,巷子里住着的是一田姓商人名叫田松林。老夫妻年过五十,经营钱庄、当铺,开封城里的银号半数以上是田家的。这田家虽家产万贯,富甲一方,但膝下无子。夫妻俩结婚二十年没生一男半女,又娶了两妾仍是有花无果。最后在田老爷四十岁时,才与一个丫头生下一女。此女名田春罗,乃田家掌上明珠。现在田春罗年方十五,不但识书达礼,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特别是弹琴尤为出色,可入国手行列。城内王公、显贵、豪富之家有几十位公子上门求亲,均被田家回绝。”

    康王越听心里越痒痒,那田春罗如此美艳,又有丰厚的陪嫁,自然是众人追求的对象,但他们虽有钱、有势,比起我康王爷恐怕要逊色点吧。真是天赐良缘,若不是本王闻琴心动,哪有如此艳遇。但自己娶妻不到半年,如果纳妾,恐怕母亲那边过不了关,就是皇上那儿也不好说话。想到这里,心里不由产生丝丝寒意,盘算如何提及此事。

    以后一段日子,刑氏很明显地感觉到王爷对自己的冷落。白天,王爷常常出去,晚上再没心情与自己亲热,有时王爷晚上还睡在书房,这对刚刚结婚不到一年的夫妻是不正常的。最后连韦氏也看出来了,找到儿子问道:“王爷,你每日出去干什么呢,穿着便服,鬼鬼祟祟的?”康王爷不好开口讲明,只得搪塞道:“娘,你不要担心,孩儿每天出去逛逛街,现在又没什么事干,消遣消遣。”

    “好啦,构儿,为娘不是不知道,你这段时间老是朝刘家巷跑,不就是看上那田家的一个丫头了吗?如果你喜欢,为娘替你讨过来,不过你不能冷落了正房,人家可是官宦之家又是老大,今后就是有个三妻四妾的,那也要排排队,有个先来后到的吧?不要让人家抓住咱的把柄。”

    “知道了,娘。”康王爷心里很高兴,听母亲的话,自己的心思她已经知道了。韦氏准备了一份丰厚的礼物,亲自请开封府知府朱大人的夫人为媒,去田家提亲。不料那田春罗满口答应这门婚事。一则能嫁给皇子,就是做妾,那也是嫔妃之身,二则听说是那王爷从墙外听琴后慕名求婚的。听琴能听出情来,必定也是懂琴之人,可以引为知音。一个月后,田春罗娶到了康王府,这真是个大美人,小鸟依人一般韦氏见了也从心里喜欢。

    康王又得新宠,自然高兴万分。把个美人搂在怀里,万般爱抚恨不得一口把她吃下去,那边的刑氏只好独守空房,临窗而望。韦氏见康王已娶了两房女人,府里的事务那刑氏也能打理了,便放下了心。正在这时,宫中乔贵妃邀姐姐进宫陪陪她,所以韦氏又回到了龙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