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二百二十五章 康王成长史(一)

二百二十五章 康王成长史(一)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赵构曾以亲王身份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当年冬天,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在河北磁州(今属河北)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史·本纪》称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兵马救援京师,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今属山东),以避敌锋。

    按照正常的皇位继承情况他是不可能当上皇上的,他在兄弟中排名第九,上面还有8个哥哥。当时大金和北宋连年打仗,每次打仗北宋都败多胜少,这和当时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关系。后来在宋钦宗在位的时候,大金一直打到了都城开封,没有办法又是割地又是赔钱来求和,然后金国还要求派一个大臣和亲王到他们这里当人质。宋钦宗一想大臣就派张邦昌去,因为他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官也大。轮到亲王的时候有点犹豫,因为都是皇帝的弟弟。就和他们商量看谁去,这时候的亲王都知道派去金国没有自由,而且性命不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没有人站出来,后来赵构就站了出来。这里很多人都很疑惑,赵构不是胆小吗怎么会站出来呢?这和他从小和母亲不受人待见有关,所以从小他就很独立,他想变强,就练功夫,而且有文化。所以这时候如果他不站出来,就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种功利的说法,我想这和少年赵构还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也有很大的关系。到金国当人质虽然危险,但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功劳,所以赵构站出来主动当人质,其他的兄弟就想有人站出来了,自己可以继续过着美好的生活。到金国的时候金国的首领一看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也不紧张,不知道我们金国的厉害,就想吓唬吓唬他。金国就开始杀俘虏,画面非常血腥。赵构心里也害怕,但是自己也会武功,表面上一点不紧张。到了之后就表演了自己的功夫,结果金国的将领一想不对,都说北宋的皇族都是一群废物,为何来的这个人这么厉害,不像皇族反而像将门的后代。就这样金国的首领就把赵构放走了要求换一个王子来作为人质。赵构走了之后就赶紧马不停蹄的往家里跑,后来金国的将领把赵构的随从收买一问,知道真的是个王爷,就立马去追赵构。赵构跑累的时候就休息了一会,结果一听外面有马声就赶紧跑,就这样一路跑回了北宋。这样一看少年赵构也算一个英雄。从大金国回来,他的皇上哥哥看到他从大金国回来,就对他进行赏赐。结果没有多长时间大金国又打过来了,就说上次放错了人,还要赵构过来当人质。赵构没有办法就又去了金国,然后皇帝就让王云陪他一起去。路过磁州的时候,磁州的老百姓知道派人去大金议和,都这样了还和大金议和。然后当场打死了王云,赵构看到后觉得老百姓都很厉害,也不敢去金国了。万一老百姓把我也打死呢?所以他害怕金兵的同时也害怕老百姓。这一次之后他就不相信老百姓了,那么多的起义军愿意和朝廷一起对抗金兵他也不相信起义军。后来大金打进汴梁,赵构还有一些人脉还有一些军队就在商丘继位,后来跑到临安登基,这才有了南宋。

    轻时的赵构,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他一点儿都不窝囊,非但不窝囊,他还是个文武全才、英姿勃发的有为青年。在这一时期,用“英雄”二字来形容他根本不为过。

    有一件事特别能体现他英雄的一面—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军首次将军队开到了汴梁城下。此时的金军士气正旺,其统帅威胁大宋朝要地要钱,更要宋朝选送一位亲王到金国去当人质,否则百万铁骑就灭了宋!

    宋钦宗此时早已吓呆,他赶紧把自己那些封了亲王的兄弟叫到了一起,开会做了个通告:现在国家有难,你们谁愿意去那边忍两年?结果这帮亲王跟商量好的一样,全低着头假装没听见。当时气氛之尴尬可想而知。此时有一个人主动站起来了:“陛下,臣愿往。”

    此人是谁?他就是康王赵构。

    当时的赵构刚刚19岁,后人乍听之下或许不以为然—做两年人质有什么难的?但在宋代,被派至异族做人质的王族,极少有能全身而退的。

    历来做人质不外乎两种可能—要么被杀,要么被囚禁至死。即便是运气极好,能捡条命回来的,也多半成了废人。所以做人质这事儿,说白了跟送死没什么两样。此时的赵构正当青春年少,他贵为大宋朝的亲王,正值宋王朝最富裕的时候,待遇肯定差不了。能一咬牙一狠心把这些都舍下,这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决心与勇气。就这一件事,就足以证明赵构年轻时的英雄本色。

    据史书记载,临走之前,赵构还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你们要逮到战机了,一定要好好收拾金军,千万别手软,别顾虑我的生死安危。其言语之中完全是将生死置之度外,透着一股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悲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跟赵构一起去金地做人质的宰相张邦昌,据说他一听要去当人质竟然当时就哭了个昏天黑地一塌糊涂(当然这其中也许为了突出赵构的英雄形象故意这样写的可能)。

    赵构的哥哥时任皇帝钦宗在此事以后,还真是没有将自己兄弟的命当回事。在他的授意下,宋军还真瞧准了一次机会派兵去夜袭金营。夜袭没有成功,倒是成功地惹恼了金统帅—金朝二太子完颜宗望,他因此暴跳如雷言称要将赵构跟张邦昌一块儿宰了。当时张邦昌都被吓傻了,他浑身筛糠哭得喘不上气来。

    再看赵构,他昂首挺胸毫无惧色。这让完颜宗望非常意外—宋帝王室素来懦弱,这个亲王如果是真的平日应是养尊处优,面对生死如何能如此淡定?此事令他大生疑惑。于是便下了考验之心。

    完颜宗望找了一把拉开需臂力达200斤的铁胎宝雕弓,在百步之外摆了靶子,他连发三箭,一箭正中靶心另两箭各离靶心不足一寸—在当时,这种箭术当数神箭手。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赵构更准!他接过宝弓,开弓如满月,也连发三箭,全射靶心上了。完颜宗望惊呆了—200斤的硬弓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拉开的。赵构这种拉得开硬弓还能百步穿杨者,已然是绝顶高手!

    完颜宗望当场就断定,就凭这准头还有这惊人的力气,这亲王肯定是赝品!于是他立刻向宋朝提出退换货把赵构送回去,换来了另一位与亲王称号非常契合的肃王。肃王是典型的亲王,善享受好风月,后来这肃王就死在了金营里边,而赵构因祸得福、名利双收,最终是平平安安地回到了汴京。

    赵构一身本事跟豪侠气概哪儿来的呢?说白了其实这些最开始可能都是出于私心—他是为了证明自己是能为皇室出力的。古代帝王继位的规则素来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赵构是庶出排行老九,这皇位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坐。再加上其母出身贫贱,所以赵构虽有“皇子”之名,在宫内却处处受到其他皇子的欺压,就连父皇宋徽宗也没太拿他当回事。

    人就是这样,越不能拥有的越渴望得到—出身和地位反而刺激了赵构的拼劲儿—你们不是瞧不起我吗?那我就做到最好最优秀,让你们看看!

    康王奉命出质金军,不啻是投身虎穴,吉少凶多好去难还。但是在姚平仲劫寨事件发生后,本来随时可能遭遇不测的他,却不仅安然无羌,反而很快被金人放还,其因何在?当我们尝试从相关史籍中寻求解答时,首先看到的又是大量的虚美缘饰之辞。如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中说:康王素有胆气,膂力善射。居金人军中几月,姚平仲劫寨之夕,恬然无所惊怖。

    又如曹勋《圣瑞图赞》称:(康王至金营),见二太子阿骨打。阿骨打谓其徒曰:上气貌非常,恐过河为宋人拥留不若令易之。乃以他意遣上入城。肃王果代行。

    再如赵甡之《中兴遗史》云:康王之为质也,金人见而惮之,遂欲别易亲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依照这些记载,金人之所以放还康王,其故无他,只是由于康王在金营的英武表现为敌所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