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二百四十一章 高宗出海

二百四十一章 高宗出海

    宋高宗时候,某段时间内皇帝竟然将朝廷搬到了海上,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奇事,真正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高宗“出海避政”其实是当时宰相吕颐浩的主意。吕颐浩(公元1071年—公元1139年)字元直,齐州(今山东济南)人,进士出身,宋高宗即位后,知扬州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当时的宰相朱胜非在平定苗傅、刘正彦的杭州兵变之后就自动辞相,同时还推荐吕颐浩、张浚继任。吕颐浩和张浚都是有才之人,高宗特别信任他们。吕颐浩后来迁任户部尚书,高宗因为张浚年少,于是就任命吕颐浩为尚书右仆射(右相)兼御营使。后来张浚主动请缨前去西北带领军队抗金,这样南宋朝廷内的大小事务就都由吕颐浩一人主持。

    就在这一年十二月,金兵突然南侵,当时的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杜充迎战失败,逃回都城,这时其余各路兵马也都抵抗不力,或者不战而逃,或者全军覆没。金兵快马加鞭,连破数城,直逼南宋都城。高宗面临着被金军俘虏或被杀的切实危险,他吓坏了赶紧从扬州逃到了江宁(今江苏南京)。可是还没有在江宁站稳脚跟,金兵又尾随到了江宁。高宗为了苟且偷生,接连几次遣使向金军主帅求和,语气卑下,甚至主动提出:只要金军撤回,南宋愿意除去尊号、改用金的年号,并且可以降格为金的藩臣。对于这样耻辱的求和条件,那些准备渡江南下的金人却不屑一顾更加的瞧不起南宋君臣,他们只管南下争夺战功。

    形势十分紧急,南宋面临着亡国的危险,高宗这时却不是和吕颐浩等人积极准备怎样抵御敌兵,而是天天商量着向哪里逃跑才能摆脱金兵。有人提出可以迁都到湖南一带,可是韩世忠等主战派认为湖南无险可守,金兵很容易攻破。朝廷已经丧失河北、山东,如今再要放弃江、准,根本就没有可逃的地方了,还不如守住江、淮,背水一战呢!就在大家主意不定的时候,吕颐浩站出来说:“事情已经到了如此急迫的时候,大家还是这样没有一个定论,再争论下去也是有弊无利。”高宗看到一直沉默寡言的吕颐浩站出来说话了,慌忙问他有何高见,吕颐浩说:“近年来,金人的行动专门指向皇上,皇上停留之处必是金人争夺之地。臣认为当今之计,应边战边退把皇上护送到绝对安全的地方去,臣情愿留在前线对抗金军。”高宗看到有人给自己拿了主意很是欣慰,忙说:“朕身边没有宰相可不行,吕相应该跟着我一道同行。”然后高宗让将领杜充布置江、淮一带的防务,自己带着吕颐浩等人向南撤退,先到了临安(今浙江杭州),后来金兵追来就向越州(今浙江绍兴)方向退走,最后君臣一帮人是在海上度过的春节。

    谁知就在高宗率军撤退的时候,驻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杜充开城投降了金兵。此时金兵已经渡江直追高宗而来。高宗和吕颐浩商议,又向明州(今浙江宁波)方向逃窜,可是金兵骑兵行动非常快速,再走陆路,高宗一行可能很快就会被追上。吕颐浩没有办法,他只好对高宗说:“宋金战争以来,金人以善于骑马打仗闻名。现在皇室百官家眷太多队伍庞大,如果继续在陆地上跋山涉水,一旦断了补给情况难以预测。即使金兵不消灭我们,我们自己也会发生内乱,现今不如将朝廷搬到海上,这样金军的骑兵就没有用武之地。再加上金人不习惯江浙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以一定不会长期停留。我们只要等到金兵走了然后登陆,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可是高宗还没有说话,就立刻有大臣站出来表示反对。高宗心中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让群臣再作讨论看到底该怎么办。

    可是这时金兵已经占领临安,马上就会追过来。吕颐浩力劝高宗出海躲避,高宗害怕落个钦宗和徽宗的下场,于是就命令侍从迅速准备海船,告知文武百官、皇亲宗族,朝廷要出海避敌。各类官员、皇室人员都带着自己的箱子细软,争相挤上船,吕颐浩看到这种情况,就告诉高宗如果带这么多人下海,目标太大容易被金兵发现,如果金兵追赶上来,情况一定不妙。他请求高宗下令只带少量的人,其余的人员解散,高宗当即反驳道:“朕为什么要解散朝廷,如果带着几个人出去,那和流寇土匪又有什么两样?”于是高宗此次出海,郎官以下多半随行。可是吕颐浩认为人数还是太多,便又奏请每一条船上只留60名卫士,每名卫士只能带家小两人。高宗同意了,可是吕颐浩的规定引起了将士们的强烈不满,他们拦住吕颐浩责问朝廷为什么要逃跑,他们表示愿意与金兵一决胜负,不愿这样东藏西躲。吕颐浩也不顾众将士的反对,他将那些聚众抗议的将士和反对航海避难的人全部捕杀、关押,稳定了局面后就和高宗匆忙出海了。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春节,本来这是个合家欢乐的高兴日子,可是南宋的君臣们却狼狈地坐船出海,在海上过了一个凄惨的春节。好不容易等金人后撤了,君臣这才上岸到了越州(今浙江绍兴),想想实在是太丢脸了,为了平息众臣民的怒火,高宗这时立即罢免了吕颐浩的右相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