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二百五十四章 一方大员

二百五十四章 一方大员

    金国统帅兀术占领建康府后,亲率主力追赶宋高宗。高宗由越州逃向明州,随后又从明州乘船,逃到海上避难。完颜兀术由建康进军,接连攻下溧水、广德、安吉、湖州,直取杭州,岳飞则领军在其后方,伺机给予痛击。岳飞遣刘经率兵千人夜袭溧阳,顺利攻克了被金军占领的溧阳县城。飞亲自领军转战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敢扰民。

    1130年(建炎四年)初春,宜兴正被溃军骚扰,县令请岳飞来宜兴,说:“县中存粮,可供一万军士吃十年!”二月,飞进驻宜兴,屯于张渚镇。在广德和宜兴,飞收降了因政局混乱而在当地为匪的多支部队以及金军强征来的河北、河东等地的仆从军。对这些军队岳飞也不歧视、苛待他们,这些仆从军后来都是真心追随岳飞并传话说:“此岳爷爷军,可以放心追随。”许多其他的类似军队都争来降附。岳飞领导的军队抗金英勇,爱民如亲,宜兴人民感恩戴德。他们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视岳飞为再生父母,评价甚高。

    二月,金军以舟师浮海,穷追高宗三百里未获。兀术借口“搜山检海已毕”,纵兵烧掠明州、临安等城南方地区由此受到很大的破坏,最后金军携带所掠全部金银财宝,从大运河水陆并进,经秀州(浙江嘉兴)、平江(江苏苏州)等地向北撤退。经过常州时,岳飞率军从宜兴赶来截击。岳飞率领的部队四战皆捷,擒获金兵的高级将领如万户少主孛堇等十一人。常州截击战之后,岳飞首次得到朝廷诏令,命他配合镇江韩世忠,从左翼进击金军,伺机恢复建康。

    金军在水路与韩世忠相持达四十日,被困于黄天荡,因奸细献策才得以入江。陆路上,岳飞在四月二十五日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在金军北撤路上,发生了一次著名的战斗即黄天荡之战。此战的主要领导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世忠,此战也让一位女中豪杰梁红玉一战成名。

    在金军南侵时,韩世忠就在防守镇江。听到金军南渡,鉴于自己的军事实力韩世忠立刻选择火烧镇江,然后率军东下到了江阴。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韩世忠根本没有能力在镇江堵截金军,是因为南下的金军轻装上阵,而镇江处于运河、长江交界处。如果死守镇江,韩世忠就有可能被包饺子。想明白这点之后,韩世忠立刻选择了以空间换时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把金军堵在南岸的黄天荡之战事件,发生在金军北返之时,那时候的金军抢了一大堆战利品,大包小包地带着,机动性根本无从发挥。在这种背景下,韩世忠遂堵住运河进入长江的隘口,自然可以令完颜宗弼一时无法北返。

    带着一大堆物资,舍弃了骑兵优势,这就是黄天荡之战发生的金兵现状,此战之所以能围困金兵这么多天其中固然有韩世忠的功劳,但前提因素还是金军自废武功。但不管怎么说,韩世忠这样一出手,可算把完颜宗弼给折腾苦了。在许多史书中,为了夸大韩世忠当时的优势,就说完颜宗弼愿意放下所有战利品,只求韩世忠放他一条归路。

    金军无法冲破韩世忠的封堵,就是因为过于贪心。此时的完颜宗弼进退维谷,他舍不得放弃到手的战利品,可如果不放弃战利品,却又无法突破韩世忠的封堵,这该怎么办呢?韩世忠敏锐地发现了金军统帅的犹豫,所以他立刻联系赵构,赶快加派人马,找机会吃掉这股金军!消息传到南宋中央政府,不少人纷纷支持韩世忠的建议,赵构也怦然心动了,但是宰相赵鼎却表示反对。

    赵鼎发表的反对意见大意就是说:“想要全歼这支金军,光靠围困是不够的,一旦完颜宗弼下定决心放弃战利品,我们很可能会被反包围。除非我们能够硬碰硬地有完全的实力吃掉这股金军,但现在的我们显然没有这种实力。更重要的是,完颜宗弼的困境,真有韩世忠所说的那么大吗?我看未必”“还有另外一方面要考虑的因素,一旦围绕着这个点开战,宋军当然可以不断增兵,但金军一样也可以啊。这样折腾下去就意味着宋金提前进入了大决战。而以现在的情形来看,我们显然还没有做好这种准备。”

    对于南宋朝堂的这一次争论,后世的史学界的主流意见是赵鼎误国,如果抓住这次机会说不定宋金形势就此逆转。对此也有很多人持保留意见,但是从赵构的角度来看,显然是赵鼎的看法更稳妥,赵构虽然会在某一时间感到心动。但冷静下来之后,事实上即使没有赵鼎,他也会亲自否决的。

    我们知道当时南宋的敌人并不只有金国一家,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南宋调动全部家当与金军火并提前开展大决战,后果肯定不堪设想。宋金开战四五年后,对南宋而言并不缺乏能征善战的部队,因为这么久的战争磨炼,早已让大江南北遍布久经沙场的军队了。问题是这些军队的成份太过复杂,他们不但无法在关键时刻实现有效协作,相反还经常勾心斗角,甚至互相拆台。

    江淮地区遍布独占一方的军阀、义军和流寇,这些军队随时都想割据一方、甚至席卷一大片地区。仅仅是因为以赵构为代表的正统势力还非常强大,所以他们无法实现自己割据一方的这个目标罢了。如果赵构此时与金军提前决战,能不能赢且不说,至少在短期内很难分出胜负,以宋金两国的国力,接下来必然是无尽的对耗。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南宋损耗过大就算侥幸赢了,以后再想控制那些军阀、义军、流寇,估计就太难了。

    当时的赵构心中经常默念的话语,肯定也是“攘外必先安内”。金国可怕吗?毋庸置疑,但此时的金国根本不具备席卷天下的能力。所以赵构即使被追的没办法了逃到了海上成为了千古笑话,但最终也还是“我胡汉三回来了”等金兵一退还是能回来继续当皇帝。与金国相比,那些军阀、义军和流寇才是赵构的心腹大患,因为一旦让这些势力发展壮大,才会切切实实地威胁赵构的统治。

    事实上在随后的五六年时间里,南宋主要还是在一直忙着打内战。都不用说别人,就说大家都崇拜的岳飞,他之所以能在南宋朝堂占据显赫地位,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快速成长与赵构的提拔栽培是分不开。岳飞从一个团级军官成长为集团军司令,主要原因就是在平定各路军阀、义军和流寇的过程中表现突出,才逐步获得了赵构的喜爱和重用。

    了解上述内容之后,我们自然该明白两点重要的事实:在南宋中央政府看来,完颜宗弼所遇到的困难未必如韩世忠所说的那么大,一旦决战,祸福难料;客观上来说对于此时的南宋中央政府而言,摆平南方各潜在的反对势力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孤注一掷与金军玩命。

    基于这两个原因,就注定了南宋中央政府不会增兵黄天荡,韩世忠自然只能依靠自己的现有力量与完颜宗弼辛苦周旋了。在这过程中,韩世忠也有一些机会,比如说他想办法游说了各路军阀、义军和流寇,让他们配合自己一起围攻完颜宗弼,但过了一个多月,依然无人响应韩世忠。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赵构下令所以才没人敢响应韩世忠,这种说法显然不对。如果赵构的命令真有这么神奇,那么当初赵构下令各路大军顶住金军,别让他们南下的时候,为什么所有人都是争先恐后地南撤呢?对自己不利的命令就假装听不见,对自己有利的命令就服服帖帖,这叫听话吗?

    换言之,如果与韩世忠配合围剿完颜宗弼的胜算极大,那么就算赵构下令禁止,肯定也有不少人偷偷摸摸地响应,因为金军带着大量战利品,如果这场仗真是随便都能打赢,谁会不心动?而且堂而皇之的理由也是现成的:金国俘虏我两位太上皇,我要报仇雪恨!由此可见事实上当时的各路军阀、义军和流寇,也不太看好韩世忠能战胜完颜宗弼。但是种种派系,种种表现总得说明当时的南宋政权实在是缺少一位强有力的统治者。而民众缺少了一种共同的信仰和一份统一的爱国精神。

    事实上据史书记载黄天荡之战的转折,其实也挺有戏剧性的。黄天荡是一片没有出口的水域,据说再困上几个月,金军必然要全军覆没,但是某一天突然有一个宋奸对完颜宗弼说:“这里有一条废弃的河道,并不需要多大的工程量,就可以从这里挖通长江,于是金军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挖通了长江水道。等韩世忠发现时,金军早已进入了广阔的长江水道。”

    当时明确的相关记载是这么说的,宗弼既为世忠所扼,欲自建康谋北归,不得去。或献谋于金人曰:“江水方涨,宜于芦场地凿大渠二十馀里,上接江口,舟出江背,在世忠之上流矣。”宗弼从之,傍治城西南隅凿渠,一夜渠成,次日早出舟,世忠大惊。此时的金军虽然进入了长江水道,但这只是先头部队,大量战利品和人员还在黄天荡呢,韩世忠抓住机会袭击,获得了一些胜利。金人悉趋建康,世忠尾击,败之,金人终不得济。所以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样的宋朝民众是不是该努力教育教育才行?

    即使金兵进入了长江水道,完颜宗弼也只能在长江中,继续与韩世忠进行周旋,还是没有摆脱宋军的围堵。据说如果没有意外,金军肯定会被韩世忠全歼。但突然又有一个宋奸告诉完颜宗弼,宋军的战船虽然很厉害,但却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体型太大,必须靠风力驱动。于是完颜宗弼将金军战船改造了一番,在寂静无风的时候突然冲向宋军水师,不断向宋军战船射火箭,宋军的战船全部成了活靶子,很快成为一片火海。

    史书记载“有福州王某,侨居建康,教金人于舟中载土,以平板铺之,穴船板以棹桨,俟风息则出江,有风则勿出,海舟无风,不可动也,以火箭射其箬篷,则不攻自破矣。”

    到此为止完颜宗弼总算夺取了长江水道的控制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金军就可以带着战利品,顺利返回北方了。因为金军的战利品太多,所以只能沿着运河一线往北返。而现在,长江以北的运河还控制在宋军手里。

    宗弼既屯六合县,欲自运河引舟北归,而赵立在楚,薛庆在承,扼其冲,不得进,宗弼患之。江北的运河,从南到北大约有五座重要的城池。扬州、承州(高邮)、泰州、楚州、海州。在金军打通运河一线时,扬州由郭仲威控制,承州(高邮)由薛庆控制,泰州由岳飞控制,楚州由赵立控制,海州由李彦先控制。金军想顺利的沿运河北返,必须得把这些钉子都拔掉,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对于金军后续拔钉子的行为,大多数传统史书少有记录,只是泛泛地说:“黄天荡之战的宋军虽然先胜后败,但给了金军不小的打击,使得他们再也不敢南侵了。”这纯粹是胡说,因为在黄天荡之战结束后,还有三场大战在等着金军。

    从这层意义上说,金军不敢再南侵(或是无力再南侵),黄天荡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且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