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二百五十五章 中流砥柱

二百五十五章 中流砥柱

    黄天荡之战后,有一场战役的规模非常大,而且远远超过了黄天荡之战,那就是几个月之后的富平之战。在整个宋金战史上,富平之战虽然不敢说空前绝后,但肯定能排在前几位。事实上富平之战结束后,才意味着宋金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比较讽刺的是,当宋军战船被烧之时,当地老百姓竟然丝毫没有民族大义,反而哄抢韩世忠的物资,更加速了韩世忠的溃败。事实上的历史真相有时候和我们流传的听闻并不一样。当时有记载是这样的“世忠与馀军至瓜步,弃舟而陆,旋还镇江聚兵,沿江避兵之人,往往取其粮食,亦有得军储银帛者,宗弼乃得绝江遁去。”

    可如果处于当时的环境中,又有多少人会言行如一呢?宋金二方官兵的行为怪不得百姓会做出这样的行为。金军南下,南宋的政府军先是火烧当地然后自己率军撤退。金军入城,又有当地的伪军与金军合作,自然免不了要对老百姓搜刮财物。金军走了政府军回来,又收降伪军,开始统治当地再刮一遍。过了不久,金军又来了,政府军和收降的伪军又开始和金军打仗。面对此情此景,当地的老百姓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处于局外,我们自然会说,国家民族的事再小,那也是大事;老百姓的事再大,那也是小事。问题是真轮到自己头上,几个人会有这样高的觉悟呢?这就是百姓在乱世之中的困境。击败韩世忠之后,完颜宗弼命船队暂时顺长江返回建康,把战利品运到了长江北岸。接下来,完颜宗弼与北方的挞懒开始实现联合作战。而作战的目的,自然是打通运河一线的各大重要城池。在这一系列战争过程中,最亮眼的莫过于守卫楚州的赵立,虽然此君在现代的知名度不高,可是在当时大家都说他相当于安史之乱时的张巡。

    “是役也,金锐意深入,会张浚出师围陕,宗弼往援之,又立以其军蔽遮江、淮,故金师亦困弊而止。议者谓立之功,虽张巡、许远不能过云。”把赵立死守楚州和唐朝时张巡死守睢阳相提并论,这样的牛人居然没多少知名度,可见被历史隐没的真相,实在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很多。除了一个黄天荡之战,除了一个韩世忠,其他内容我们几乎都不太知道,但是还有一个人—梁红玉的大名也因此战在民间广为流传。若是当时没有爆发宋朝与金国的战争,他们两人的名字或许也不会流传到今天。

    宋金黄天荡一战,传奇的女中豪杰梁红玉一战成名。

    梁红玉出生于北宋年间约公元1102年,她的祖父、父亲都是能带兵打仗的武将。或许是受到家庭的熏陶,她从小跟着父亲和兄长练习武术,学习兵法,立志长大后也能够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宋徽宗宣和二年(即公元1120年),方腊率领几十万农民组成的起义军发动叛乱,朝廷出兵镇压时屡屡战败。在一次与方腊的战斗中,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由于贻误了战机,又一次导致宋朝军队失败。宋徽宗闻讯后非常愤怒,于是将他们父子二人革职问罪,随后杀害。从此,梁红玉的家庭开始走向衰落,她也从一个将门之后流落到了京口(如今江苏省镇江市),成为了一名营妓,这一年她仅有十八岁。按照北宋当时的制度,营妓虽然也是妓女,但却是由地方官吏所管辖的,也就是符合国家经营许可的妓女,规定只向州府提供歌舞和陪酒,并不陪过夜。这是梁红玉一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大起大落,原本是官僚家庭中的掌上明珠,却沦落成了一个营妓,仿佛从天堂一下子进入了地狱。成功平定了方腊之乱,童贯在班师回朝的途中路过京口。于是,他派人召集来当地的营妓弹奏一曲,跳舞助兴,以此来慰问战斗中的有功之臣其中当然也包括了生擒方腊的韩世忠。当然营妓中也包括了梁红玉,她与韩世忠就这样相识了。

    就在其他人纷纷把酒言欢、欣赏舞曲的时候,韩世忠因在军中遭人排挤,显得有些闷闷不乐,这个举动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与此同时,在众多营妓的伴舞中,梁红玉的飒爽英姿同样也吸引了韩世忠的注意。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见钟情。于是,两人开始倾诉衷肠,互生怜悯之心,一种爱情的火花逐渐在他们之间产生了。部队离开京口的时候,韩世忠将梁红玉带在了自己身边,纳为了小妾。直到他的原配妻子白氏病逝后,梁红玉才转为了正室。

    公元1129年,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金兀术(完颜宗弼)率领金军再次南下入侵南宋,军队所到之处均被洗劫一空。而这个时候,婚后的梁红玉和韩世忠两地分居,韩世忠带兵驻守在秀州,梁红玉则居住在南宋的都城临安(如今的杭州)。眼看着金军铁骑朝着临安直扑而来,城内的百姓人心惶惶。宋高宗也担心,临安城一旦落入金军的手里,自己将会落下一个和父亲宋徽宗、哥哥宋钦宗一样的命运(也有说法是刘苗兵变时为了及时召回韩世忠保驾护身,高宗让梁红玉前去通告让韩世忠回来平判)。于是他命令梁红玉冒死出城,快马加鞭前往秀州通知韩世忠,让韩世忠率领大军火速赶来守护临安。作为从小生活在武将家庭的孩子,对于梁红玉来说,骑马自然是小菜一碟。得到消息后,韩世忠立刻带上兵马从秀州赶回临安护驾。

    此时的宋高宗无比兴奋,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了下来,当即封韩世忠为武胜军节度使,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公元1130年,金军在南宋掠夺了无数的财物,准备带回金国,返回路线是沿着运河和淮河北上。听闻金兀术要带着财物北撤,韩世忠紧急采取了行动,命令部队沿着运河水陆两岸并进,提前占领了镇江城外的金山和焦山,截住了金兀术的退路。当金兀术看到南宋军队的旌旗上写的“韩”字时,这才知道是韩世忠率领的军队。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退无可退的金兀术只好应战,企图依靠自己手里的“十万大军”打出一条通道来。这一天正是元宵佳节,在明亮的圆月之下,韩世忠陷入了沉思。自己的兵力只有八千人,而金军的实际兵力至少也有八万人,双方兵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究竟应该怎么才能打赢呢?

    就在韩世忠苦思冥想的时候,夫人梁红玉从船后走到他的身边,对他说:“我方兵力少,而敌方兵力多,倘若与敌人奋力战斗,将难以取胜。我观察到附近有一个死沟河汊,名叫黄天荡,这里四处布满了芦苇,你可以派出大量兵力在那里提前埋伏好。等明天交战时,你先率领小队兵船把敌人引诱至黄天荡里面来,然后我在中军楼船上坐镇指挥,以旗号行事,我的旗指向哪儿,你就向哪儿冲,晚上的话就以火把为号。只要敌人进了黄天荡,想必他们插翅也难逃。”

    事不宜迟,韩世忠按照梁红玉的计策连夜开始布置,将兵力埋伏在黄天荡的芦苇里面。第二天清晨,双方交战的日子来临了,梁红玉身披锁子黄金盔甲,头戴雉尾和八宝嵌金珠金凤冠,腰间系上盘龙白玉带。缓缓地走上中军高高的楼船上,依照昨晚制定的阵法,开始指挥作战。战斗刚一打响,金军就直接向梁红玉所在的中军冲过来,企图从这里打开一条撤退的通道。见此情形,梁红玉命令部队用枪炮投石,以此来阻挡金军的进攻。看到这条路行不通,金兀术只好命令金军撤回来,另外寻找其他的突围方法。就在此时韩世忠率领的小部分船队出现了,成功将金军引诱到了黄天荡里面。站在楼船上指挥的梁红玉立即敲响了战鼓,用战旗给韩世忠传递信号,示意他可以“关门打狗”了。韩世忠果断下令埋伏在芦苇里面的士兵万箭齐发,很多箭头上还绑着火苗。一时间,黄天荡里面火光冲天,金军的船只烧起了大火,金军士兵只好跳河逃命,死伤惨重。战斗到夜晚时分,梁红玉继续以火把为号,指挥南宋军队狠狠教训了一把金军,金军在黄天荡里面四处逃窜,却又走不出去。

    就在这个时候,当地的一位姓黄的秀才为了贪图钱财,走进了金军的营帐里。他向金兀术指出了一条可以逃走的河道,名叫老鹳河故道,若是把这条河道稍微疏通后,就可以沿着它通往淮河了。通过这名秀才的提示,金兀术马上派人把老鹳河故道进行了疏通,然后率领残部仓皇逃走。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涌现出的英雄何止千千万。然而,能够通晓兵法,且善于带兵打仗的女性英雄却是屈指可数的,梁红玉就是这样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人物。中国历代以来尤其以“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最为出名,被誉为“四大巾帼英雄”。不过非常遗憾,花木兰是《木兰辞》里虚构出来的人物;穆桂英是评书《杨家将传》里构出来的人物;樊梨花是评书《薛家将》里虚构的人物。只有梁红玉是真实存在的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值得后人永远的纪念。

    金兵脱困后继续北撤,岳飞则率部队继续跟进。五月初,飞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扎营,在夜间以百人敢死队骚扰金军,金军伤亡甚大。兀术准备放弃建康,先在城中大肆杀掠和破坏,然后从建康西北的靖安镇(亦称龙湾)向北岸的宣化镇渡江。飞领骑三百、步兵二千冲下牛头山,大破金军,进据新城。又追至靖安,消灭了未及渡江的金军。建康得以收复。

    建康战役历时半月,岳家军仅斩女真兵就“无虑三千”,擒获二十多名军官。这是岳家军的首次辉煌胜利。是年四月,岳飞已归属御前右军都统制、浙西江东制置使张俊部下。飞收复建康后,张俊要把飞派往饶州,扼守江南东、西两路。但飞十分重视守卫建康的战略意义。五月下旬,岳飞亲自押解战俘去行在越州,生平第一次觐见宋高宗赵构。他向朝廷上奏说:“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臣以为贼若渡江,必先二浙,江东、西地僻,亦恐重兵断其归路,非所向也。臣乞益兵守淮,拱护腹心。”高宗看了飞的奏章,深以为是,遂改变张俊原议,并赐予飞金带、马鞍等物。

    岳飞于绍兴元年至三年(1131—1133)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乱,升任神武后军统制。宋高宗赐御书“精忠岳飞”锦旗给飞,后又将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拨归岳家军,岳家军兵力得到扩充。1134年(绍兴四年)春,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提出收复陷于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襄阳府、郢、随、唐、邓等州、信阳军)的主张,并说:“恢复中原,此为基本。”奏议得到朝廷许可,但高宗又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只以收复六郡为限。四月十九日,岳家军又重返民族战场,由江州向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挺进。在从武昌乘船渡江北上时,飞情绪昂扬地对幕僚说:“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五月五日,岳家军直抵郢州城下。六日黎明时,岳家军向郢州发起总攻。战斗异常酷烈,岳飞坐在大纛下指挥,忽然有一大块炮石飞坠在他面前,左右都为之惊避,岳飞的脚却纹丝不动。士卒攀登云梯,奋勇攻上城墙。此战杀敌七千余人。

    郢州收复后,分两路进军。张宪、徐庆分兵东向攻随州(湖北随州);飞领军直趋襄阳,与伪齐主将李成(原为游寇)决战。李成见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再无勇气据守,仓皇逃遁。十七日,岳飞兵不血刃,凯歌入襄阳。五月十八日,牛皋便与张宪、徐庆合力攻下随州城,俘虏了五千伪齐军。岳飞的长子,16岁的岳云勇冠三军,手持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第一个冲上城头。

    岳飞出师大捷,震动了伪齐政权。刘豫急忙调度兵力,还请来金朝的“番贼”,与河北、河东的“签军”增援。李成得到支援,欲夺回襄阳府,率领号称三十万大军反扑,又遭大败。金将刘合孛堇领军与李成会合,集结于邓州附近,筑寨掘壕,以遏制岳军北上。岳飞派遣大将王贵等由光化路,张宪等由横林路,前去掩杀。七月十五日,王贵、张宪在离邓州三十余里的地方,与敌军数万接战。岳飞分析敌情后又分遣王万、董先军兵,出奇突击,敌军大溃。俘金将领杨德胜等二百余人,夺马二百余匹,衣甲不计其数。只有高仲带领残部逃入邓州,闭门坚守。七月十七日,飞军攻取邓城,将士不顾矢石,蚁附而上。一场血战,邓城终被攻克。斩杀金、伪军无算。岳云又是第一个登城的勇士。岳家军攻拔邓州,活捉了高仲。飞随即派遣李道前往唐州,于二十三日收复了唐州州城。王贵和张宪同时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击败金与伪齐联军,以掩护李道收复州城。同一天,信阳军也被攻克。岳家军在岳飞的领导下,可谓是所向批披靡,战无不胜,一时间南宋军队也是士气大振。

    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的胜利,震动了宋廷。高宗接到飞的捷报后,对胡松年说:“朕虽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胡松年说:“惟其有纪律,所以能破贼。”飞因功除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年仅32岁的岳飞成为有宋一代最年轻的建节者。

    岳飞克复襄汉是南宋头一次收复大片失地,且又攻取了原先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是南宋进行局部反攻的一次大胜利。收复襄阳六郡后,飞奉诏移屯鄂州,临行以两千人守襄阳府和唐、邓二州,一百五十人守郢州,二百人守随州。由于飞努力整顿防务,重视发展生产,襄汉地区终于治愈伪齐蹂躏和战争的创伤,成为南宋连结川陕,北图中原的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