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三百十九章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三)

三百十九章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三)

    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钱钟书一生毒舌却唯独赞他:写下宋朝最动人的情诗。钱钟书称赞陆游: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对陆游的评价: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陆游,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才华横溢,写诗千首,是被称为存诗最多的诗人,一生爱国,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可他的一生,仕途不顺,爱情之路更是令人嗟叹。二十岁那年,父母选中了舅舅家女儿唐琬做儿媳,门当户对,亲上加亲,陆家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为信物,与唐家订下了这门婚姻。虽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与表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陆游非常开心愉快的迎娶了心爱的唐琬。两人都擅长诗词,花前月下,吟诗作对,从此,开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像这样美满的婚姻,本应该是白头偕老,相携走到生命的尽头。

    可事不总如人愿,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因为陆游母亲发飚了!陆母对陆游说:““速修一纸休书,将唐琬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很好奇,对陆游的母亲来说,儿媳妇是自己选的,自己既是婆婆又是姑姑,为什么会这么厌恶唐琬,居然发这种使儿子陷入困境的指令,逼迫陆游休了唐婉呢?

    归纳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仕途。原来,在当时“仕必由进士,婚必与高门″,陆游在迎娶前,曾经两次名落孙山。而陆家父母,以为儿子年岁不小,先成家,自然安心读书了。振兴家族的希望,落在陆游身上。唐婉,从小知书识理,貌美聪慧,又是自家哥哥的女儿,知根知底,应是最佳人选。但陆游婚后,整日与唐琬在房中,吟诗作画,引起陆母对唐琬,极大不满。其二、家规。唐婉也是官家千金,婆婆又是姑姑,可能平时也有点任性、怠慢、疏忽了。其三、无子。其实,这才是最、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唐琬成亲三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犯了古代“七出″之首罪。“七出″,指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唐婉犯了这条,在当时的社会化观点来看,她的婆婆做的没错,虽然她的遭遇令人同情,但是整个社会却没有一个人为她喊冤,其中也包括她的家人。而陆游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出身名门非常强势。

    她需要一个自己能够压制住、又不会跟她抢儿子的话语权,最好只能负责传宗接代的木偶儿媳。这一点后话中,从唐琬被休,陆母后又为陆游选了新妻王氏,四年生了三个儿女可见,陆母还引以为傲更加佩服自己英明果断;而在当时为了家族荣耀,子孙昌盛,为了自己的绝对威严,陆游母亲给唐琬定了“倦于科举;不能传宗接代”两宗罪,下令把唐琬逐出陆家。

    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虽心悲如绞,但孝顺的“妈宝男”,面对以死相逼的母亲,畏惧母亲所代表的封建礼法又不敢反抗。除了暗自伤悲,实在也没有其他更妥的办法,陆游与唐婉,终归还是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陆游与唐琬,凄美的真爱挚情,因为陆游母亲的“棒打鸳鸯″,更谱出千古绝唱“钗头凤”,这首缠绵幽怨的情歌,无奈伤情的挽歌唱了九百年。十年后的陆游,外出游学做官时运不济,始终不没能发迹。在一次散闷中来到沈园,与唐婉不期而与。

    陆游几杯酒下肚,万千愁绪,涌上心头,找来笔墨,在沈园墙壁上,当众题词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心中幽怨又无处言说的苦痛啊,因酒抒出,唐琬如同那绿柳一样遥远了。即使当初的誓言还在,现在却不能再交书信了。总在失眠后的感觉,那是“相思”;总在分手后的目光,那是“眷恋”;总在离别后的心情,那是“失落”。

    春光依旧,佳人空瘦,如此憔悴的形象,可见离别的几年都是在痛苦折磨中度过。词未尽言泪,却尽带泪;未尽言情,情却更深,错、错、错,莫、莫、莫,无可奈何花落去,淒凄惨惨悲悲切切。

    才情横溢的唐琬看到这首诗,勾起伤心往事,想起自己和表哥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想起自己曾是被离弃的妇人,心痛难抑,随后和对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阑干。难,难,难!

    人成个,今非昨。病魂常系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千愁万绪一旦被勾起,就再也不能放下,世事炎凉,晨风吹干了昨夜的泪痕,害怕别人的询问,自己要忍住泪水,在别人面前还要强颜欢笑。一个被离弃、不能生育的妇人,可想而知平素里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可孤独内心的苦闷又向谁诉说呢?“难、难、难“。

    陆游离开了,唐琬虽然表面平静,内心波澜起伏无数个夜静阑珊的时刻,半夜醒来泪流满面,生活是多么压抑和憋屈,故作坚强,强作欢笑,唯有瞒、瞒、瞒啊!

    唐琬写下此词后,日渐消瘦,心郁成疾,不久便香消玉殒。陆游多年后,见到这首词,痛哭流涕,悔恨不已,然情意己化作那一江春水,付于东流。有些往事,经年也不会消逝;有些记忆,终老也不会磨灭;有些伤口,只是静静地藏在你的心里,别人却无法看见。陆游和唐婉的爱情,就是一场世俗的悲剧,陆游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最爱的女人,孤独的远离;最爱的女人,寂寞的死去。

    赵昚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后人说“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赵昚帅不过张浚这样的志大才疏之辈,将不过李显忠、邵宏渊如此才能的人,和名将相比实在差距甚远。孝宗手下仅有虞允文可堪大用。还要和主和派斗争,特别是赵昚当了二十七年皇帝,前二十五年高宗赵构一直健康的活着,对他持续施加影响。孝宗治国实在是难,难,难啊。

    赵昚为人勤政,节俭,孝宗朝是南宋国力最强的时候。可惜赵昚碰上了金世宗这样的明君,金国虽然对宋采取守势,但没有内乱。宋和金此时属于绝对的均势,平衡没有被打破所以都无法消灭对方。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南宋王朝由破落走向恢复,由消沉走向振兴的时代,他致力于改变南宋以来文恬武嬉、偏安一隅的现状,给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带来了一丝蓬勃希望,不仅使得南宋累积起一定的军事力量和物质力量抵御金朝的侵扰,也为南宋后期的抗蒙斗争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