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三百二十章 奇异的光宗(一)

三百二十章 奇异的光宗(一)

    宋光宗赵惇,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亲是成穆皇后郭氏。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日(1147年9月30日)生于孝宗藩邸。绍兴二十年(1150年),赐名赵惇,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

    宋孝宗即位后,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庄文太子逝世后,孝宗认为光宗的英武才能像自己,想立为太子,但因为按长次轮不到他,所以迟迟没有决定。这时,虞允文为相,请求趁早确立皇太子。乾道七年(1171年),赵惇被立为皇太子。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去世。孝宗悲痛欲绝,欲为高宗守孝三年。再加上此时的孝宗对政事心生倦怠,于是打算禅位给儿子赵惇。这是官方给出的说法,事实上为什么要禅位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确实有更为复杂的因素在里面。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受父宋孝宗禅位登基,以次年为绍熙元年。

    光宗皇后李凤娘,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次女,由术士皇甫坦推荐给高宗,聘为恭王妃。她生性嫉妒且为人凶悍,经常向高宗、孝宗诉说太子身边人的不是,遭到两宫的训斥。她凶悍,不是因为她美若天仙,而是夫君宠爱;她凶悍,不是因为她精于算计,而是擅长宫斗;她凶悍,是因为她家里有钱、有权,家族势力是南宋军队的重要力量。

    她只为自己代言,从不在意别人看法,她就是风评极差被称为南宋最有名的悍妇皇后-李凤娘!那么李凤娘为何被称为古代史上罕见的“悍妇皇后”?又为何后世评价她是宋光宗的“噩梦”?皇后自古以来就是贤良淑德、大气稳重。而李凤娘虽然有几分姿色,但她的脾气真的十分火爆、妒气又十分严重,所以李凤娘注定是与皇后的位子无缘的。但为什么李凤娘最后成为皇后呢?这个背后又有多少秘密。

    首先李凤娘的出身就十分传奇。据说,她出生的时候,有一大群的黑凤凰聚集在她父亲的营帐外,这是典型的大富大贵之相,所以她的父亲才给她取了“凤”这个字。“凤”中国古代中的百鸟之王,本意为凤凰。由此可以看出李凤娘的父亲对她寄予了厚望。

    但因为是黑凤凰仿佛已经预示了她注定当不了一个好皇后,只能是一个悍妇;其次宋高宗在位的时候,因为患了眼疾,许多太医医治都不见效果,一位相士皇甫坦治好了,所以宋高宗对这位相士十分信任。李凤娘的父亲就请皇甫坦来为他的几个女儿占相,看一下她们的人生际遇如何。皇甫坦一见李凤娘就说:“此女有大富大贵之相。”李凤娘的父亲深信女儿将来必定可以大富大贵,可能还会位居中宫,就想法设法的想要将李凤娘嫁入皇宫。宋高宗听了皇甫坦对李凤娘出身的传说,又想此女真的被占出了“大富大贵”之相,可能真的有当皇后的命,说不定还会皇室带来好运。不如就将此女迎娶宫中。李凤娘就这样顺利的嫁入皇室。(这里面可能存在着一个疑问,李凤娘真的被占出了“大富大贵”之相,也就是皇后之相吗?会不会是李凤娘的父亲收买了皇甫坦,让他刻意对宋高宗说自己的女儿有皇后之相,以便将女儿嫁入皇室,稳固自己的家族势力。李凤娘的好运还不止于此,宋高宗直接让她嫁给了自己最器重的孙子赵惇。因为赵惇在众皇孙中实在太优秀了,当时的他文武双全,很有政治抱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就被李凤娘收拾的服服帖帖。太子赵愭病逝,宋孝宗与太上皇宋高宗就将太子之位传给了赵惇,直接跳过次子赵恺。李凤娘就这样顺利地当上了太子妃。最后宋孝宗禅位,赵惇登基成为了后来的宋光宗,李凤娘也就顺利的达到女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皇后。

    宋光宗对李凤娘的宽容与屈服,使李凤娘变本加厉,开始干涉朝政。但李凤娘没有吕雉、武则天她们那样的雄心壮志和政治才干,她干政的目的不过是疯狂的为自己的娘家捞好处。她开创了南宋自成立以来,唯一发生的一件奇葩事——册封娘家三代为王,侄子孝友和孝纯皆官至节度使,安置守护自己祖庙的卫兵甚至比太庙的还多。

    回家朝拜时,她一次性加封了二十六位亲属、一百七十二位家臣,下到门客也奏请补官。如果只是为娘家封官,也不足以对朝堂造成过于严重的祸害。真正对朝廷局势造成危害的还是李凤娘本人。

    实际上在李凤娘还是太子妃的时候,就霸道专权特别喜欢管太子的闲事,指责太子身边的人办事不力,同时还经常挑拨宋高宗、宋孝宗和太子赵惇的关系。有时候甚至气的宋高宗有悔恨之意,想废掉她的太子妃之位。宋孝宗也郑重严厉地对她说:“你应该学习太上皇后(宋高宗的皇后吴氏)的后妃之德,若再插手太子事务,朕就要废掉你!”如果当时宋高宗就废掉了李凤娘的太子妃之位,那么也许宋光宗还能在政绩上有所建树,不至于沦落到宋朝平庸皇帝的行列之中。

    但悍妇风十足的李凤娘并没有悉心听取公公宋孝宗的严厉教导,学习太上皇后吴氏的后妃之德,孝敬长辈、大度识体、不干预朝政。而是怀恨在心,等到时机来临,将自己所受的委屈报复回去。

    后来李凤娘有两件事做得非常过分:其一是李凤娘作为中宫皇后,儿子赵扩自然理应被立为太子,但宋孝宗害怕赵扩受到李凤娘的影响,有一些不好的品质,对于立太子之事一直沉吟不语。李凤娘对此十分不满,直接顶撞宋孝宗说:“妾六礼所聘,嘉王,妾亲生也,何为不可?”暗示宋光宗不是宋孝宗的亲生儿子,所以宋孝宗才让宋光宗在太子之位上等待那么多年。不仅如此,她甚至还添油加醋地继续说宋孝宗想要谋害宋光宗,致使他们之间的父子关系逐渐疏远甚至发展到紧张对立的局面。

    绍熙初,光宗独自率宫中嫔妃游览聚景园。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认为高宗在世时,孝宗凡出游,必恭请高宗同行,而光宗只顾自己游玩。看到这样的奏章,光宗极为恼火,恰逢此时孝宗遣宦官赐玉杯给光宗,光宗余怒未息,手握不稳,不小心打碎了玉杯。宦官回到重华宫,将事情的经过掐头去尾,只禀报说:“皇上一见太上皇赏赐,非常气愤,连玉杯都摔碎了。”孝宗心中自然不快。

    另有一次,孝宗游东园,按例光宗应前往侍奉,可到了家宴之时,却仍不见他的踪影。一向搬弄是非的重华宫宦官故意在园中放出一群鸡,命人捉又捉不着,便相与大呼:“今天捉鸡不着!”当时临安人称乞酒食于人为“捉鸡”,宦官们显然语带讥讽,暗指孝宗寄人篱下的处境。孝宗虽佯装不闻,但内心的愤怒与痛苦可想而知,毕竟光宗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连起码的礼数都没有,作为父亲,岂能听之任之?

    其二是在光宗生病严重的时候,宋孝宗特意带珍贵药材前来看望,李凤娘趁机离间,对宋光宗说:“太上官家合药一大丸,俟宫车过即投药。万一有不虞,其奈宗社何?”意思是宋孝宗可能别有用心,加剧了宋光宗心里对宋孝宗的猜疑。这还不算,直到宋孝宗病危,宋光宗都因为李凤娘的挑拨和阻拦,没去看望宋孝宗一眼。尽管当时朝臣纷纷上书宋光宗应该尽儿子之责、尽仁君之责,去看望宋孝宗。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宋孝宗大殓之日,宋光宗都没有出现,真不知道光宗的脑袋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如此的听皇后的话。宋光宗的大不孝行为,激起了朝野之众怒,朝臣认为宋光宗被皇后已经逼疯了,无法当理朝政,遂拥立嘉王赵扩登基。宋光宗就这样被提前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