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三百四十三章 贾似道的另说

三百四十三章 贾似道的另说

    在位期间贾似道为了敛财,以经界推排法之名,加重税赋剥削,实则为豪绅奸吏徇私舞弊大开方便之门,使农民苦不堪言。

    但是贾似道管理才能也受到许多史家和学者肯定,他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贾似道提倡以强硬的手段阻止富人囤积谷物,提倡“公田法”。他建议废除和籴,减少纸币的流通以稳定物价,然后限定所有人地产的数量,超出限定的土地由国家收购变成公田,然后将公田的收入去偿付军需。贾似道推进“公田法”的目的是为缓解中央财政危机,但侵害了地主集团的利益,因此遭到大地主阶层的强力反对,但贾似道极力推行,使公田法实施到他下野。

    贾似道还对科考取士作出新的规定,成为近代保结搜检之法的由来。由于武将中虚报开支,大吃空额的现象普遍存在,贾似道在武将中实行了“打算法”,核实军费开销,但他因此引起了一批武将的记恨,埋下了军队不稳定的隐患。

    此外,他还曾亲自制定官斛式样,口狭底阔,有利于公平出入,其事看似不大,却关乎国计民生,惠及当时,益于后世。

    贾似道是一个敏锐的艺术鉴赏家,他的好友廖莹中曾给他在文学上的帮助,贾似道还令人将王羲之的《兰亭序》临摹起来,又复制了四版姜夔及任希夷的真迹。喜收藏图籍,其家所收善本图书达千余部,聚敛奇珍异宝,法书名画,今尚存世的许多古代书画剧迹,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展子虔游春图》、《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卷》、《赵昌蛱蝶图》、《崔白寒雀图》、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等,均是他的藏物。图书皆印有“秋壑图书”、“封”、“魏国公印”、“悦生(葫芦形)”、“秋壑图书”、曲脚“长”字等印。其门人幕客如廖莹中、胡三省等,皆为知名藏书之家。与廖莹中等刊刻《九经》,亦以数十种版本比较,雇百余人任校正,然独删落注疏,不及同时代刻书家岳珂。据今存无名氏所著《悦生所藏书画别录》称:“贾似道收藏书画,另有《悦生古迹记》一书,凡这本书所记的都不记。”即有法书42卷,名画58卷之多。贾似道收藏书画,有部分存于台州,家产籍没后,所有书画都被搜入宫庭,今藏故宫博物院的《赵昌蛱蝶图》《崔白寒雀图》《展子虔游春图》等画上,除贾似道收藏印外,还盖有“台州市房务抵当库印”印记,是为台州抄没贾氏书画明证。史岩之:似道虽有少年气习,然其材可大用也。

    谢道清:似道勤劳三朝,安忍以一朝之罪,失待大臣之礼。

    陈宜中:其温也,若暄妍霁日;其威也,若轰烈震霆;其文也,涌文澜之浩浩;其武也,罗武库之森森。甫叶金瓯之休兆,将调玉烛于芳辰,天下方共仰为救时之良相。而惜乎,不得际雍熙之运以宰天下之平。

    宋理宗:今丞相贾似道忠贯日月,身佩安危,涤除妖氛,再造王室,其元勋伟绩不在赵普、彦博下。

    文天祥:己未鄂州之战何勇也,鲁港之遁何哀也!

    忽必烈: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

    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岂士人之罪乎!

    吕思勉:贾似道是表面上似有才气,而不能切实办事的人。

    虞元国:蟋蟀宰相是后世民间对贾似道最深刻的印象,似乎他除此之外一无所长,这至少有点漫画化,贾似道历任沿江、京湖、两淮制帅,贾贵妃的裙带关系虽起作用,但他也在这些军政长官的任上为抗蒙作出过一些成绩。

    在西湖,宋理宗给贾似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庄园,奇花异草、穷极奢华、占尽胜景、然而取名为“后乐园”。贾府与皇宫隔湖相对,早晨听到上朝钟声,贾似道才下湖。船系在一条粗缆绳上,绳端连着一个大绞盘,行走不必划桨撑篙,十几个壮夫拼命推绞盘,船行如飞,一会便到宫前,贾似道赶走正直的大臣,把大小朝政都交给大小门客处理,自己每日在园中享乐,娼妓、尼姑、旧宫女都被他弄来,日夜喝酒**,只有年轻时结识的酒朋赌友能进贾府。一天,贾似道又趴在地上,与群妾斗蟋蟀玩,一个熟悉的赌友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这就是平章的军国重事吧?”在宋代,平章就是宰相的别称,贾似道也狂笑起来。因此,当时人说:“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

    贾似道的《促织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促织经》共二卷,分论赋、论形、论色、决胜、论养、论斗、论病等,对蟋蟀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贾似道当权时,南宋已颓象四露,这不是贾似道一个人的责任但是加剧了这一进程也是无可辩解的事实。平心而论,贾似道头脑聪明、才气皆有,但缺少沉厚之气,遇事过于自信,难以发挥他人的作用;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国家的多,为自己的少。他在仕途中升迁很快,虽然有他姐姐的作用,但贾贵妃死得早,他此后还能获得宋理宗的信任,主要是靠自己的才干。贾似道推行的公田法,是他最后失败以致引来杀身之祸的原因。

    鄂州和议鄂州和议是贾似道为人所诟病的其中一点,但史学界目前关于鄂州和议存在与否存在争议。如有观点考证认为,鄂州议和发生时(即开庆元年润十一月)贾似道已奉命突围抵达黄州指挥作战而非鄂州,目前主流观点认为鄂州议和确实存在,但仅限于双方存在短暂接触,未达成任何实质性的结果。《宋史·贾似道传》载:“贾似道秘密派宋京到元军中请求称臣,纳岁币,元军不答应。”“全国都不知道与大元议和的事。贾似道就密令淮东制置司把郝经等拘留在真州忠勇军营中。”即认为贾似道有意隐瞒在鄂州之战时私自与蒙古议和之事。然而所谓的“鄂州议和”并未签署任何像“绍兴和议”“隆兴和议”那样的具体条文。而且,即使贾似道真的遣使议和,但“不从”也表明了蒙古并未接受这一和谈。所以有学者指出“所谓的鄂州之和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鄂州之和”是忽必烈的策略,一是以此为攻宋找口实、造舆论;二是可以离间南宋;三是为失利的蒙军开脱。

    《元史·赵壁传》记载称:元宪宗九年(1259年),蒙古大军伐宋,任赵璧为江淮荆湖经略使。蒙古军围鄂州,宋制置使贾似道遣使求和,赵璧请求去宋方谈判。世祖嘱咐道:“你登城,必看我旗号,若旗挥动,你就速归。”璧至鄂州城里,宋将宋京提出:“北兵若班师,我宋朝愿划江为界,每年奉献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璧曰:“大军至濮州时,你提出这样要求,或可能依从,如今已渡江,说这样的话何益!贾制置今在这里吗?”这时,看见世祖在挥动旗,便对宋京说:“改日再议。”立即回营。

    也有史学家认为,鄂州和议是虚构的,真实历史是:蒙军全力攻打鄂州却无功而返,忽必烈为了不动摇自己的统治,将退兵之原因说成是南宋妥协投降,以掩饰自己失败的借口。

    死亡之谜据传,县尉郑虎臣家里曾受过贾似道的迫害,为了报仇,他主动要求押贾似道去贬所。在押解的路上,郑虎臣多次提醒,让贾似道自尽,但他苟且偷生,不愿就死。郑虎臣想尽办法,勒逼折磨,到了木棉庵时贾似道自知再也活不下去,就服冰片自杀。怎奈一时并不得死,只是肚泄,郑虎臣气愤不过,在厕所内处死了贾似道。另一说是元军已攻入临安混乱时,宋室王爷愤贾似道误国,于逃亡途中,提尚方宝剑斩杀贾似道。

    忽必烈夺得蒙古汗位,稳定内部之后,即派兵侵犯大宋四川地区,并沿汉江南下。于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包围襄阳,1269年又围攻樊城。贾似道却隐匿不报,也不派兵增援。以至襄樊被围攻了三年,形势十分危急。后来,度宗知道了,追问贾似道。贾似道仍然隐瞒真相,说:“蒙古兵已经退去,这是谁造的谣?”度宗回答是一个宫女告诉他的,贾似道就将那宫女杀了。如此腐朽的统治,使宋朝处于灭亡的前夜。

    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同年二月,襄阳守将吕文焕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献城投降。消息传来,贾似道假装率军出征,胆小无能的度宗偏死死拖住贾似道,不让他出征。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癸未日,度宗因酒色过度,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遗诏由太子赵显继位。同年八月己酉日,上谥号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庙号度宗。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壬午日,葬于永绍陵。

    咸淳元年(1265年),朝廷在江南实行经界法。所谓经界,就是逐户丈量土地,绘图造册。但咸淳经界的目的,主要不是清查隐田,抑制兼并,而只是为回买公田提供数据。由于不必丈量土地,只须根据原有田产记录,核查其后变动,准确度自然不及经界,故而称为推排。推排手续简单,咸淳三年(1267年)就已基本完成。

    咸淳四年(1268年),朝廷取消官庄,改为包佃制,以一二千亩或百亩为一单位,招佃主包佃,再由佃主分佃给承佃户,佃主替代了原来庄官的职责。朝廷在平江、嘉兴、安吉和镇江等地分别设立了专管官田的分司机构。

    据说一天度宗正要举行祭祀大礼,突然下起倾盆大雨,管皇帝马车的官正是度宗宠爱的胡贵嫔的父亲胡显祖,胡显祖建议乘小车回宫,度宗不敢轻举妄动,说:“先问问贾丞相吧!”胡显祖急于回宫,哄皇帝说:“丞相已经答应了。”皇帝便匆匆回宫。过一会,雨过天晴,贾似道以为皇帝再来主持典礼,才知皇帝已经回宫,顿时大发雷霆:“我身为大礼使,连陛下的举动都不得预知,不干了!”当即装模作样走出京城。皇帝苦求几日,贾相仍不理睬,只得将胡显祖罢官,流着泪把胡贵嫔送到庙里罚作尼姑,贾似道这才满意归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