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长白情缘 » 第三章 王文英无义关遇险

第三章 王文英无义关遇险

    三人又行了十多天,来到一座县城。刘青云对轿子里说道:“文英妹妹,我们已经到白马县了,穿过这个县城就离开魏国的疆域到宣国了。”

    王文英拉开帘子看了看四周,向刘青云说道:“连日赶路,青云大哥甚是辛苦,今日就在县城休息一晚,明日再赶路吧。”

    刘青云拍拍自己肚子道:“好的。那咱们先寻个饭馆把肚子喂饱,再找个客栈休息。”

    进了城后,找了一间饭馆,三人一孩坐下点菜吃饭。小二上好菜后,王文英向小二打听道:“我看县城里有许多的流民,不知这附近是哪里受灾了?”

    小二小声说道:“几位外客可能不知道,这些是从襄阳郡来的灾民,他们那边近三年都是大旱,颗粒无收,连树皮和草根都啃光了,虽然郡守禁止人口逃亡,但这些人只为活命,都逃出来了。”

    王文英道:“襄阳郡离此间的魏兴郡还隔着上洛郡,至少也有一两百里之远,他们怎么会逃难到此间?”

    小二小声继续说道:“上洛郡的郡守担心流民闹事,在各关口要道上严密防守,不让流民进入上洛郡,对偷入上洛郡的流民也要罚去做苦徭,这些流民只得沿着魏宣两国边线,偷逃到此间。能逃到此间的,也就十之一二,其他多半路上就死了。不过,几位外客也不用害怕,听说本郡太守也已经派出府兵,今晚就能赶到本县来驱赶这些流民了。”

    刘青云再向小二打听去凉州的路,小二道:“出了县城西门,马车不到半日,再走三十多里的路,就到无义关了,那是魏宣两国的边关,过了无义关就是宣国凉州的地界了。”

    三人吃过后,刘青云再问了县城里的客栈,就出门去寻客栈。刚出饭店,饭店一侧是一个馒头铺,馒头铺对角看见衣衫褴褛的三个流民,一男一女加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两个眼睛直直的看着冒热气的蒸笼,那个孩子瘦的只有骨头,两只大眼睛瞅着王文英怀里抱着的孩子。王文英看他可怜,让冬雪买了两个馒头,送给这个孩子,这个孩子接过馒头后向王文英冬雪鞠躬,转身跑去递给墙角下的女人,旁边的男人看见,伸出两只手就来抢。孩子忙道:“爹爹,留一个给娘!”那男人哪里肯放手,抓了一个叼在嘴里,空出双手就来抢另外一个,孩子一只手去抓他爹嘴里的馒头,他爹忙回手护住,少年趁机转身将另外一个馒头递给他娘,再用背抵住他爹,他娘将馒头掰成两半,一半塞到少年嘴中,一半塞自己嘴中。

    三个人的争抢引来附近的许多流民,等他们围过去要抢时,三人已经把馒头吞下。一群人盯着三人把馒头咽下,寻了寻地上,也没找到一点残渣。

    王文英她们刚要走,这群流民就围了上来,每个人伸出手来讨要。

    王文英向冬雪道:“再买点馒头分给他们吧。”

    冬雪从钱袋中拿了两钱银子给馒头铺的老板,让他每个人分一个馒头,老板虽是不情愿,但她们付了钱,也只好拿出几屉馒头朝那群流民扔去,那些流民一拥而上,在地上哄抢起来,抢到的就直接往嘴里塞,没抢到的朝抢到的人嘴里挖,顷刻间,几屉馒头就被抢光。

    王文英见此情景,叹道:“可怜!可怜!”

    眼见这些人抢完了馒头又要来找王文英,刘青云忙走到流民前面,将流民和王文英隔开,刘青云怒目瞪着他们,嘴里哼了一声,那些流民看刘青云凶神恶煞的,慌忙往后退。

    当天晚上王文英她们就听到兵丁进城的吵闹声。第二天一早,刘青云去市集,街上一片狼藉,一个人也没有,也没有一家店铺开业,他在胡同中转悠了很久,才采买到一些干粮和马粮。刘青云采买完后,再回客栈与王文英她们一起吃过午饭后,一行人驾车就出了县城。

    一路上的官道已经有些荒废了,坑坑洼洼,马车走的很是颠簸。左右两旁都是高高矮矮的小山丘,山上的树很少,露出一片片的黄的黑的灰的土和石头,几棵枯树,没有一片叶子,大多连树皮都没有了,露出惨白的树干来。除了马车压过石头的声音,就是呼呼的北风声。北风搅起一阵阵风沙,让人呼吸都有些困难。路上稀稀拉拉的走着一些流民,有的就躺在路边,一动不动,像死去了一般。

    走了大约一顿饭的功夫,一阵催马声和马蹄声从身边飞驰而过,刘青云侧眼看是三人骑马而过,中间那人穿九品武官服饰,看那人的背影,感觉有几分眼熟。

    三骑路过流民时,大声喊着“闪开!闪开!”,路上的流民来不及躲闪,前面那人就一马鞭,将人抽翻在地,嘴里叫道:“该死的贱骨头,看到官老爷来了还不躲开些!”再催马往前赶路。

    刘青云走到刚刚被抽翻的人身边,看那人包骨头的皮上有一条血红色的鞭子印,将其扶起,那人用呆滞的目光看着他。王文英从马车里递出两个烧饼,刘青云给他和另一旁的一人各分了一个,那两人连忙蹲在地上啃食起来。

    刚催动马车往前走,从一个小山丘后面窜出一队十多个流民来,手里都拿了锄头扁担,截住了刘青云她们的去路。为首的是一个黑面大汉,满脸乱糟糟的大胡子,穿身不太合身的衣服,趿了双草鞋,手里拿了一把砍柴刀。在他身旁是几个干瘦的流民,头发都是乱糟糟的蓬着,身上穿着破烂的衣服,赤着脚。有几个刘青云认得,正是昨天讨要馒头的那几个人。一个干瘦的流民向大胡子指着刘青云说道:

    “大胡子,就是他们,只有一个汉子,两个女人,带了很多银子。”

    刘青云拔出朴刀来。

    大胡子招呼道:“兄弟们,还等什么,上啊,拿了银子吃肉去!”

    拿着锄头扁担的流民呼啦就冲上来,前面的几个人上来牵马,后面的几个人朝马车跑过来。

    刘青云纵身一跃,将冲到前面牵马的人一脚一个踢翻在地,再将后面的几人砍翻在地,顷刻间就杀到大胡子面前,大胡子还没举起柴刀,就被刘青云踢翻在地,刘青云正要一刀戳死他,王文英从车里叫道:“青云大哥!饶他们不死吧!”

    刘青云看看大胡子,大胡子忙扔了柴刀,爬起来跪在地上向刘青云磕头求饶道:“大爷饶命,大爷饶命,我们是走投无路,只想弄口吃的活命!大爷饶命!”

    一面说一面“邦邦”磕头,几个头磕下去,额头就磕破流出血来。

    刘青云用刀指着这群被他砍的横七竖八躺着的人,呵斥道:“你们这群玩恩负义的鸟贼,昨日买馒头给你们吃,今天就要抢劫我们,今天我妹妹又发善心,放过你们,下次再做这种事情,一刀一个戳死你们!快滚!”

    大胡子连滚带爬逃走了,受伤轻点的,麻溜的爬起来溜走了,受伤重的几个也挣扎着起来慢慢的走了。

    刘青云重新回到马车驾车,又走了半个时辰,突然前面一阵马的嘶叫声,然后是一阵棍棒和哄抢东西的人声。刘青云勒住马车,按住刀柄。

    远远的看见一个人向他们这边死命的跑过来,后面还有一群流民在追赶。跑得近了,才看清是那个刚刚看着有些眼熟骑马的人,后面跟着一群拿着锄头扁担的流民。再近一些时,刘青云认出了那个人,是原来军中的一个文书,他以前经常帮兵士们写书信。

    那文书看见刘青云握了刀站在马车上,忙接连喊道:“大侠,救命!”

    刘青云拔出朴刀,向后面的流民喝道:”站住!反了不成?连朝廷命官都敢杀!”

    那些流民看着刘青云一副凶恶的面孔,手里有刀,不敢上前,其中一个人低声叫道:“马肉!马肉!”那些人立即就往回跑,去分文书的那几匹马去了。

    那文书到刘青云近前拱手谢恩。

    刘青云仔细看过后,问道:“你这鸟人看着眼熟,以前可在河西军中效力过?”

    那文书抬头仔细瞅了瞅刘青云,突然想起来道:“你是刘先锋都尉?”

    刘青云说道:“哈哈!原来你这鸟人还真是郎文书,今日怎么会到此间?”

    郎文书大声叫道:“哎呀,今日在此间得先锋都尉救我,真是太幸运了!下官今日到此间,却是说来话长。两年前,河西军在雁门战败,王大将军战陨,随后河西军府也被朝廷裁撤。雁门之战我有幸捡了条命逃了出来,怕连累族人,不能再回河西郡,只得另谋出路。幸好在朝中找到了亲戚,使了许多银钱,捐了这里中山县的无义关的关长,今日正要去上任,不想被前面的一群流民设陷阱偷袭,马和两个衙役被他们杀死,我侥幸逃出来,幸好在此间遇到先锋都尉救我一命,下官感激不尽!”

    刘青云摆摆手道:“我已经离开军伍,不再当那鸟官了。今日只是送义妹去凉州探亲路过此间而已。”

    郎文书道:“那真是太好了!去凉州必经过无义关,本官是否可以和你们同行?到了无义关,我将好好的招待几位,以报今日的救命之恩!”

    刘青云道:“我们这没有多余的马匹,你要同行,只可徒步跟行。”

    郎文书道:“能跟行就已经满足,此去无义关,还有两个时辰就可以行到。多谢刘兄!”

    刘青云将郎文书给王文英和冬雪做了引见,三人寒暄了一番后,马车缓行,朗文书在一旁跟行。王文英撩开车帘,向朗文书问道:

    “郎关长,当今皇帝励精图治,整治官吏十分严厉,这襄阳郡大旱,怎么没见朝廷来赈灾?”

    朗文书摇头笑道:“襄阳郡地处边陲,朝廷根本就不知此间的灾情,如何赈灾?本官也是到了此间,才知道襄阳郡接连三年大旱。”

    王文英惊讶道:“这么大灾情,当地的郡守怎么敢如此隐瞒?难道不怕皇帝降罪?”

    朗文书说道:“小娘子深居闺中可能不知这做官的道理,正是因为当今皇帝严厉,下面这些官吏不敢将小的灾祸上报,而等小灾酿成大祸后,就更加只能千方百计遮掩,不敢上报了。襄阳郡前年虽然出现旱灾,但各家各户还有一些存粮,山间野地里还有一些野草野味,郡府太守想着熬过一年,来年有粮就无事了。如果当年就上报灾情,朝廷必定怪罪郡府治理不力。另外朝廷还要派差官开本郡府的义仓放粮,各地义仓早就亏空殆尽,放不出粮食,朝廷还要再治郡府亏空之罪。一般出现这种灾情,大部分郡府都不会上报,熬过当年,等明年粮食收后就无事了,还能落得一个优良的考绩,干几年就升迁了。不想这襄阳郡太守倒霉,接下来两年,年年大旱,本郡民众饿死大半,灾民四出,如此大祸,怕是不仅郡府大小官吏要被砍头,这些官吏的家小也无法保全,谁还敢上报。”

    王文英又问道:“难道相邻郡府也不敢上报?”

    朗文书笑道:“出外做官,总会出些祸事,今日你把邻郡的祸事上报了,明日他刚下狱,就把你的祸事给捅出来,这官就没法做了。再说,报了别的郡府的事情,也不会给你嘉奖,反而可能要你来收拾烂摊子,所以做到一郡太守的,一般都不会管别的郡府的事情,守好自己的地界,能安民不出大乱子就不错了。”

    王文英想想,也是这般,只得无奈的叹息。

    刘青云和郎文书二人边走边聊,说了一些以前军中的事情,以及一些军中认识的人后来的去处,郎文书羡慕了一番好几个军中的同僚的升迁,也为刘青云没得朝廷重任感叹了一番。

    走了大半个时辰,看见前面一座山丘傍边有一间草亭子,草亭上插了一块破幌子,上面写了一个“茶”字,原来是一间茶水亭。走了半日也十分渴了,一行人决定在亭子中喝点水再赶路。亭子里除卖茶的老头儿外,还有其他一个像客商模样的人,带了剑,在一边的桌上喝茶。

    刘青云他们捡了另外一张桌子坐了,卖茶老头上前问道:“几位客官,十文钱一壶茶,几位要几壶?”

    刘青云给他二十文钱,说道:“来两壶。可有什么鸟东西可以吃?”

    老头歉意道:“小老儿只是烧了两担茶水在此售卖,没有什么吃的可卖。”

    王文英抱着儿子,向冬雪说道:“冬雪,去车上拿点干粮来,我们边喝茶边吃点干粮。”

    冬雪嗯一声后就去拿干粮。

    不一时,老头儿拿了四个碗两壶茶来,王文英在车上坐了半天,也口渴了,端起茶碗就喝了一口,这茶水几乎就是白水,没半点茶味。王文英才喝两口,刘青云已经两三碗下肚。王文英正要再喝时,冬雪已经把干粮拿过来,打开干粮的袋子,取了一个饼递给文英,再又各取了一个给朗文书和刘青云,自己坐下准备喝茶。文英接过饼咬了一口,突然觉得头晕,看到冬雪正要喝茶,忙说道:“茶有问题!不…”

    一头晕倒在桌子上了,左手还紧紧的抱着孩子。冬雪忙放下茶碗,看见刘青云和朗文书也晕倒在桌上。

    这时,从草亭后面的小丘走出三个人,三人面目各异:前面一个恶和尚模样,中间一个落魄书生模样,后面一个冬雪认识,正是之前求饶的那个大胡子,额头上还有刚刚磕头求饶留下的血印子。大胡子向落魄书生说道:“大哥,这几个人带了不少银子,这个汉子有几下子,如今咱们把他麻翻了,银子和女人都是咱们的了!”

    冬雪拔出了随身的佩剑,一手点了王文英的苏醒穴,绕到桌子的另外一边,挡在那三人前面。

    落魄书生淫笑道:“我这蒙汗药岂是点苏醒穴就能醒的?小美人,还是快放下剑,跟我回去好好云雨一番,看你细皮嫩肉的,别弄伤了自己,刀剑可不是好玩的。”

    冬雪道:“你们几个靠蒙汗药的阴险瘪三,快快拿出解药,否则明年今日就是你们的忌日!”

    那恶和尚笑道:“哟~,看看这小美人,刚才还娇滴滴的,现在口气大了起来,让老衲先来摸摸她!”

    拿着戒刀冲上来砍冬雪,冬雪用剑截住恶和尚,几十个招后,那恶和尚就落了下风,他以前烧杀抢掠,从未遇到敌手,今日不想这小姑娘身手如此的好,心生了几分胆怯,再几招就被冬雪在身上戳了几个窟窿,眼看就要被冬雪刺死。

    “住手!再不住手,就杀了她!”

    后面有个声音叫住了冬雪,冬雪持剑跳到侧面,往叫声那边看去,刚才喝茶的“客商”正拿剑架在王文英的脖子上,原来“客商”与恶和尚他们是一伙的。

    冬雪一时怔住。

    那“客商”见冬雪慌了神,得意的大声连叫道:“小美人,快把剑放下!把剑放下!”

    冬雪怔怔的放下剑,那恶和尚得意的笑起来,伸出一只脏手就要来捏冬雪脸蛋。

    “哇~哇~哇~哇~”

    一阵哭声响起,众人都寻着哭声朝王文英怀里的孩子看去。原来刚刚在王文英怀中熟睡的孩子被那“客商”两声叫喊,给吵醒了,一时看不见母亲的脸面,就大哭起来。

    “哇~哇~哇~哇~”

    边哭边用眼左右搜寻母亲,哭声又大又吵,让人心神不宁。

    “客商”被哭声弄得心绪烦乱,恶脸怒目的向孩子吼道:“不准哭,再哭杀了你!”

    孩子听他这么一吼,看满脸峥嵘的“客商”,先是一怔,接着又哭起来,哭声比刚才还要大,耳朵都快被他震麻了。“客商”收了架在王文英脖子上的剑,一剑要砍向王文英怀中的小孩。

    剑刚快要砍到那孩子时,刚刚被麻晕倒的王文英突然醒了过来,抱着孩子往后一缩,躲过了他这一剑。

    王文英本就喝的不多,冬雪点了她的苏醒穴,最主要是,母亲是最容易被自己孩子的哭声叫醒,睡的再沉再深,孩子轻轻一哭,就会马上醒来。她刚醒过来,朦胧中见有人拿剑砍她儿子,本能的就往后一错,躲开了这一剑。

    那“客商”见王文英苏醒,先是一呆,再接着连续几剑刺向王文英。王文英此刻已经醒了五六分,踉跄着用脚踢长凳隔开了一剑,闪身错过一剑后,反身一脚将“客商”踢倒到一边。此刻又醒了两分,再退到刘青云身边,拔出刘青云的朴刀,几刀砍向那“客商”,那“客商”只有招架之功,再几刀,两臂和身上已经被割伤数处,“客商”见形势不妙,挨了一脚后,负伤逃走。

    另外一边,冬雪见王文英已经脱险,滚倒后捡起剑去杀那恶和尚,恶和尚转身就跑,落魄书生和大胡子见状,转身就往山丘后面跑。冬雪紧追到山丘,王文英叫住冬雪,让她不要追赶,以免落入陷阱。

    冬雪从包袱中取出醒神药丸,给刘青云和朗文书服用后,叫醒了他俩,收拾了包袱,王文英和冬雪坐上马车,刘青云赶着车继续赶路,终于赶在太阳快下山前,到了无义关。

    无义关的门下也聚集了许多的流民,王文英在车中看到一群孩子聚在一窝,其中就有在中山县城看到的那个半大孩子,那个孩子仍用眼睛盯着王文英和她的孩子看。

    王文英看到那孩子,向冬雪说道:“冬雪,咱们带的干粮还有得多,你再拿一点分给那几个孩子。”

    冬雪道:“好姐姐,之前就是让那些灾民知道我们有银钱了,一路上险些丧命,咱们还救济这些白眼狼吗?”

    王文英道:“在这种灾荒下,不抢不偷怕都已经饿死了,世道的不公,也不全是他们的错。你看这些孩子们,多可怜,我们能救济一点是一点,希望他们能在这恶世道中感受到一点善良。”

    冬雪拿了一些干粮分给那几个孩子,另外一些灾民见状也拥了上来,刘青云赶紧赶车入了关。

    入关后,朗文书拿着任职文书到关上找守卫校尉,守卫校尉把朗文书请入内厅言说了一番。不一会,一名军兵领刘青云他们到关上的卫所吃饭,这次王文英她们谨慎了许多,饭菜和酒水都拿银针试了一番。饭后朗文书过来感谢刘青云一路照顾,并让他们好好休息,明日就送他们西去。刘青云他们几人这一日有些辛劳,铺好草垫后,早早的就入睡了。

    也不知睡了多久,王文英听到有人在轻叩房门,起身透过门缝在微弱的月光下,看到门口有双眼睛正看着她,正是那半大孩子的眼睛。王文英一想,可能是这孩子饿了,来找她讨要吃的,开门看看外面,并无其他人,让他进来,关好了门,去包袱里给他拿吃的。那孩子进到房间后,冬雪也醒了。王文英递给他一张饼,还未等王文英说话,那孩子轻声说道:“两位姐姐快走,有人要谋害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