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往事农村 » 第九回:农村宴席

第九回:农村宴席

    谈到红白喜事,中国人应该都不陌生。一个家庭的红白喜事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在当地的名声及威望。

    城里的红白喜事强哥不了解,仅有的一点认识也是电视上的情节罢了,那些场景农村人是遥不可及的。但说到农村的红白喜事,强哥还是略知一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年农村也是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路宽起来了、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每逢哪个家庭遇到娶媳妇或嫁女儿或白喜事,村里人自然会去帮忙,尤其是左右隔壁邻居,更是抽空也要去帮忙俩天,远亲不如近邻这个时候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那景象也甚是气派;毕竟全村的人口都基本会集到了一处。各家各户能借的东西都尽量借过来,桌椅板凳之类的生活用品。人来人往的礼节流程还是要走的,遇到路远的,自然来了会挽留下来先吃一顿便饭。

    按农村的习俗,遇到做大事有些规矩还是要遵守的;什么事能做、哪些事忌讳,一般都要请教一下老年人或者那些在村里人看起来算是有文化的人。

    说到请教放在平时,农村里也就几句客气话就了事啦,但喜事讨教那是要请别人吃饭的……遇到实在是忙,真走不开的那也就算了,随手拿包烟当作礼数言语几句客套话表示感谢;香烟在农村无论什么时候都还算是硬通货。遇到白喜事请人帮忙的话,那规矩就更多了,孝子得有专门问事的人领着,去当面给帮忙的人磕头才算是做到了礼数。

    早些年的农村红白喜事都是请村里烧饭做菜有些能耐的人来掌厨,整个过程中的菜肴都是在掌厨人的指导下,来进行安排。那时的农村不富裕,孩子们最希望这种场合,到了酒席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家里参加酒宴的人后面去吃好吃的。现在的生活水平高了,酒席方面也请专职的厨师来掌勺了,当然跟大酒店的厨师还是没法比得;不过这些请来的厨师在农村酒席的策划安排方面那还是相当有经验。遇到特别好的厨师还不是能请就能请到的,行行出状元……能人自然就忙。请来的厨师会按照酒席的桌数来收费,有些事情也不需要东家来操心,请来了,酒席这块就自然省心了;有些家庭条件好一点的直接在城里酒店里预定酒席;这种酒席也是就相当于众筹去了一趟城里酒店,农村人去城里自然是放不开,所以这种酒宴说实话不是很招人待见,非得穿的好一点去赴会,不自然,自然就没趣,一顿酒席下来遇到矜持的人,吃都吃不饱。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相当于给东家打个广告,日后同别人作个谈资,某某人家在酒店办的酒。彰显了一下气质而已!农村事,农村办,那才有一番风味……

    农村的酒席安排是要分坐次的,年长的、辈分高的、一些东家的贵客都是有固定安排的,简而言之就是一号桌(一席)、二号桌(二席)、以此类推……被安排坐错桌子的话,遇到讲究的、脾气不好的那是要骂娘的;这就是之前所说的请教人的一部分原因了,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其他的酒席坐次就好安排了,酒量好的自然被安排一桌、相互熟悉的自然也就成了一桌……

    席初、席间的烟花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通常这个时候烟花都很大,燃放的时间也长,再加上鞭炮的衬托,一下就有特有的风味……

    酒席菜品也很丰富,几乎是吃不完,自家办得也实在,肉就是肉、鱼就是鱼、没有一点含糊,绝不会有偷工减料之说;在城里办酒可就不一样了,酒席之后就是说三道四,这个菜盐多了、那个菜不新鲜、诸如此类的话题……

    酒过三巡,东家往往逐桌敬酒表示感谢;白喜事则是孝子跪地敬酒以示礼节……

    有些能喝的、喝开的桌席,还会推杯换盏划拳来助兴……这个时候往往东家也很高兴,毕竟喜事就是要有氛围来衬托!

    宴席结束,有专门负责送客的小哥燃放鞭炮来送客。这个待遇,城里喜事自然也就享受不到了……

    农村的事农村办,才有农村的味道;离开农村那就脱去了本色,自然不是那么亮丽。

    这些年来,不乏有些家庭在婚丧嫁娶方面有攀比的心态,由此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也屡见不鲜,衷心的希望农村事能够回归本源那才是最好的态度;

    祝愿农村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