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往事农村 » 第三十三回:走亲戚

第三十三回:走亲戚

    小时候就爱跟爹娘后面上亲戚家玩,尤其是过年走亲戚。那个季节人多热闹,集市上卖各种零食的也多,另外还可以结识不同的小伙伴,又可以去别的地方,虽然都是同镇同乡的村,但毕竟也算是儿时仅有的能见见外面世界的机会了。

    通常去的时候都是带几斤肉,肉是用稻草做成的绳子系住在自行车的手把上面;还有一些罐头、之类的;有鸡的家庭一般都会带只老母鸡,用网状袋子拎着,鸡的两只脚再用红颜色的布条绑起来;再加上烟酒之类的礼品,这样就可以

    浩浩荡荡地向亲戚家出发了……按这个些所带礼品的标准,在那个年代一般都是去老丈人家。

    对孩子来讲最常去的亲戚家那当算外婆同舅舅家了,路虽不远,但孩子心急,巴不得一下就到了。但到了之后叫声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人也就疯玩去了;不到吃饭时间是见不到人的。

    大人的事小孩也管不了,小孩的事大人也看不到,都是熟门熟路也不担心孩子有什么问题。

    那时候玩的也就那几样,猜拳石头剪刀布,谁输了就抓谁,躲猫猫之类的游戏……整得也是鸡飞狗跳,跑得连鸡狗都不敢沾边。

    其实外婆的烦恼也只有外公知道,盼是盼这些小崽子们来,但又被这些个小屁孩们搞得脑壳疼。

    玩的累了,歇一会就开始翻箱倒柜地找吃的,哪个大人不怕。

    大人们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也有帮忙烧饭洗菜的,反正没有闲得,……去老丈人家大人们都会自觉找点事做。

    到了饭点,大人喝酒的喝酒,饭桌上有说有笑,孩子们则拿着碗又不知道去哪里了,有的甚至回来连碗都不见了……至此,外婆家又少了几只碗。现在多少人都喜欢去带有“外婆”字样的饭店吃饭,大概也就是在找小时候在外婆家吃饭的乐趣吧。殊不知,外婆家饭菜的味道是不可替代的……

    八十年代去外婆家走亲戚,在皖南这边当天去当天回是不可能的,至少都要歇个几晚。一年之中也难得就这么几天,晚上洗脚一般都是被外公抓住同他一起泡脚,外公常说的话就是:“有钱吃药,无钱泡脚”;现在看起来倒是变了,“无钱吃药,有钱泡脚”。洗脚店遍地都是……

    外公读过师塾,“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几句最早还是从他那里知道的。

    回想起以前,觉得每件事都值得回味……

    比如外公常说的几句三字经又何尝不是呢?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再看看意思: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从走亲戚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形式上,都能学到很多,大人能领悟到大人的道理,小孩却只能体会到当时的乐趣。年少无知,确实没法体会其中的大智慧。当然谁都不会责怪曾经就是自己的那个少年;儿时嘛,快乐是第一位的。当时的走亲戚也纯粹就是走亲戚。

    反观现在的亲戚走动,确实没有以前那么单纯了,走着原来走过的路,却惦记着心中以前未曾有过的事。

    这样的走亲戚还能走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