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最后的故事:挣脱 » 第一百零六章 真实身份

第一百零六章 真实身份

    鲁队风趣的调侃让气氛轻松,鲁队指着他身后两位民警向孙卓和方皓俩介绍说。

    “这俩位是主办‘1211’案件的张副队和小王。”

    孙卓和方皓分别同两位民警握手后,在鲁队的示意下大家分别在长条会议桌两边面对面坐下。

    “针对‘1211’案件,还是先让张副队介绍一下案情。”

    鲁队说完后转头看向一旁的张副队,张副队迎着领导的眼神点头表示领会。之后张副队接过旁边小王递过的资料开始了讲述。

    “‘1211’案件,我市2019年12月11日在原市重机厂下属子弟中学教学楼进行拆除施工作业中,意外发现两具呈白骨化的完整人体残骸,随即立案展开调查。

    “目前经法医初步判断两具人骨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0—15岁和30—35岁,死亡时间距今约在20年以上。后经DNA鉴定,此两名女性系母女关系。具体死亡原因因时代久远暂无法判别,但法医经过细致的检查初步已能排除外力致死。

    “目前我处已将两人的DNA信息输入全国人口DNA信息库,至今为止尚未有与之匹配的人员信息出现,无法确认尸源使得案件的侦破一度陷入僵局……”

    简单的案情陈述之后,张副队略做停顿。此时一旁的民警小王又将另一摞资料递给张副队,张副队接过后翻阅着。

    方皓惊讶地转头看向孙卓,孙卓一脸严肃地边做记录边认真思考,完全忘记方皓的存在。方皓又转向对面的正在眉头紧锁翻阅文件的张副队,方皓知道此时自己没有资格发问,但仍有一堆疑问涌向方皓的大脑。

    终于还是出现了,那个新闻报道的事件,看来老人的讲述的确与之有关。方皓的心不由得紧张起来。

    两具白骨系母女?那方皓之前接触的老人到底在这个案件中是什么角色?老人的故事在此刻既有真实的部分,又有不真实的部分,老人曾在她们接触前立下的“全部事实真话”约定,难道只是为了让自己接下工作而随口答应吗……

    “目前案件有了一定的进展,几天前接到你们发来的协查通报后,我们通过你们提供的王心慧老人生前讲述内容,对这位老人做了详细的调查。下面让小王将详细的调查结果讲一下。”

    小王民警点了点头,再次从张副队手里接回那一摞文件,郑重地讲了起来。孙卓和方皓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小王。

    “你们提供的身份证号为***的王心慧老人原名为王文青,1953年出生于BJ市HD区,父母籍贯在上海,后均任职于原燕京大学当教授,父母目前均已离世。王文青目前尚有一名亲弟弟还在BJ,现已65岁,系BJ邮电大学的退休教师。

    “王文青本人中学毕业后于1969年主动申请去黑龙江大兴安岭农场插队,也算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积极响应国家‘知识青年到家村去’政策的最后几批知青了。后来到七十年代后期,依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开始出现大批知青返城现象,按照当时的政策王文青本可以在返城早期即可回到BJ,但不知是出于对党的号召表忠心或者是什么别的原因,王文青一次次将自己的返城指标让给别人。直至农场里最后一位知青伙伴返城后,王文青仍独自坚守在那里。

    “到八十年代初,知青返城渐渐不再被人提及,王文青似乎才有了想回到BJ的想法,但不幸的是那时相关的政策早已结束……经过种种波折,后经当地人介绍王文青嫁给我市原重机厂一位丧偶不久的冯姓技术人员,以下简称冯工。同时原重机厂为她解决了户口和工作,从此王文青便迁至我市生活。

    “王文青在我市生活期间,与冯工共养育两个孩子,都是女孩,其中较大的为冯工与前妻所生……但不幸的是冯工于1994年因病去世,同年他的大女儿考入清华大学,并在冯工去世前不久离家去了BJ。出于各种原因他的大女儿并没有回来料理父亲的后事。

    “令人奇怪的是,在冯工去世的次日,人们发现王文青和她的小女儿突然相继失踪不知去向。当时人们认为是母女伤心过度无法面对冯工的去世而离家。加之当时特殊的状况,工厂面临破产,大批工人下岗后生活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大家似乎也已经习惯了生活了几十年的老邻居突然离开,有的是个人外出谋生,有的干脆举家投靠异地亲属。由于生活窘迫,邻里间有很多人觉得面子挂不住,并不会提前告知亲友。

    “所以人们怀疑王文青带着女儿去外地投靠亲人了,虽然人们对王文青连丈夫的后事都没处理就离开感到有些不解,但考虑到她和冯工是二婚,加之冯工去世前因工伤瘫在床上多年,王文青都一直尽心照顾,也算是同情她们母女吧,也就并没有过多的追究。最终由厂里出面帮忙办理了冯工的后事。”

    听着民警小王的讲述,方皓的冷汗早已不知何时沁出在后背。王文青,哦,也就是王心慧老人和女儿一同消失了,她有女儿?那她在讲述的故事里是什么角色?如果依老人自己所述她有去BJ上大学的姐姐,当工程师却瘫床多年的父亲,那老人应该是那个小女儿才对。可老人却……难道老人讲的故事里那个“我”并不是老人自己?

    这个念头出现后,似乎一切都清晰了,之前所有的疑惑也都自动消失了。是呀,老人是以自己小女儿的身份向方皓讲了她的故事。老人并没有失约,她说的应该都是真话。方皓努力回想着最初老人与我的对话。

    “我想讲一个故事,关于我的……”

    是的,当时老人说的是“关于我的”,而不是“我的”,那现在来看这个故事的确与她有关,是关于她的。

    “我不知道你所要求的真话和完整是从哪个角度去看的。我只能向你保证我说的都是‘我’所知的真话和完整,我只能做到这个……”

    老人在对方皓提出的必须是真话和完整性以后,有一个短暂的沉默,她向方皓保证时提及“我所知的真话和完整性”中的“我”看来也是被方皓当时想当然的认定为老人自己了。

    老人讲述的故事快速在方皓脑海里流过,从最初在母体子宫中的超常感应,到人类几乎不会有记忆的三岁前的点滴事件,再到后来与小英的种种……老人故事中的“我”不就是她自己的小女儿吗?而老人借用小女儿的视角间接讲述了她自己的生活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