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明月道心 » 第21章

第21章

    说是叙旧,李儒墨却只待了十多分钟就出来了,出来的时候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一身轻松。吕阳初一肚子疑问,跟着他来到外面,还没开口,李儒墨指着外面奇怪的雕像说:“您知道为什么这座寺庙又被称之为‘邪寺’吗?”

    “你知道?”

    “关于这座寺庙的由来,有一个传说。”

    “是那位主持告诉你的?”

    “不是,我现编的。您要不要听听看?”

    “现编的那也能叫传说?”吕阳初笑道。在前来之前,他简单从网上了解过一些关于这个寺庙的东西,只是说这座寺庙造型怪异,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法。

    “传说不都是人编的嘛?只不过有些编得早,有些编得晚。只要情理相通,传的人多了,不就成了传说嘛。”

    “那你说说看。”

    “从风水上讲,此地脚踏青莲,背缠双龙,是一处风水极佳的所在,也就是俗称的‘风水宝地’。在这个风水宝地的地下孕育出了一只太岁,也就是——”

    “肉灵芝,我知道,很多医书里都有记载。”

    “嗯,民间也流传着对太岁的各种说法,褒贬不一。大致有几种,有人说它是神药,能治百病,也有人说它是邪物。即便医学发展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可能是跟它所形成的条件,还有成分太复杂有关吧。”

    “嗯,扯远了。说回这这棵太岁。它在地下孕育千年,吸收了此地宝气,逐渐有了灵智,形体化身成了一尊佛像。这尊凭空出现的佛像很快被人们发现,当地村民以为这是神迹,所以纷纷前来供奉。继而就有村民发现,拜完这尊佛像居然病就好了,于是这尊佛像被传得神乎其神,连很远地方的人都跑过来供奉。于是当地人为这尊佛盖了一座寺庙。”

    “太岁有治病的功效,倒也说得通,只不过说它有了灵智,还化身佛像就有点玄乎了吧?”

    “既然是传说嘛,总会有一些玄乎的东西。否则也不能叫传说了。”李儒墨继续说道:“随着名声越来越大,来往的香客络绎不绝。但是有人注意到,偶尔总会有香客在这里凭空消失。这一是由于香客基数太大,并不会太引人注意,二是失踪者消失得无踪无际,即便知道人消失了,也无从查证。”

    “难道被这佛像吃了?”

    “嗯。直到很多年后,一位高僧路径此地,见这寺里妖气冲天,怨气弥漫,于是联合能人斩杀了这个妖物。没想到这尊妖佛日日受人虔诚供奉,已经有了些许神性,虽然肉身被毁,但残魂不灭。一是为了镇压残魂,二是为了超度那些无辜惨死的信徒,这位高僧决定留下来,直到一切平定,永绝后患。”

    “所以这寺里供奉的佛是这位高僧?”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那也太平淡了。”李儒墨浅浅一笑,继续说道:“直到有一日夜里,有一位行脚僧前来投宿,这位高僧乍一见这行脚僧,便觉得他面目狰狞,身上仿佛有千万恶鬼环绕,他觉得一定是那妖物前来复仇了,于是他把那行脚僧给绑了,埋在封印那个妖物的佛堂之下。可后来,他才知道,那位行脚僧是一位一心向佛的僧人,行遍大江南北,处处积德行善,功德无量。这位高僧这时才意识到,不知不觉里他已经被这妖气和怨气影响,这才使他错杀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行脚僧。为了赎罪,也为了使自己不为祸世间,他纵身跳进了寺里的莲池之中。两位高僧陨落于此,世人这才意识到这尊妖佛有多恐怖,于是由当时的朝廷出面,铸造了各路神佛镇压于此。”

    “你说这些凶神恶煞的佛像是为了镇压?不是给人拜的?”

    李儒墨点点头,继续说:“时光荏苒,一晃几百年,这件事也渐渐少有人提起。直到乱世中,不知情的人来破庙中,跪拜之后,才得知这寺中佛性仍在,虔诚供奉后能消灾除病,所以渐渐地又有了香火。只不过奇怪的是,前来供奉的人,有的人说这里佛像很灵验,而有的人却在供奉之后噩梦不断,甚至遭遇厄运。于是世人便猜测,那位行脚僧的魂魄与那地下的妖佛残魂几百年来日夜相斗,两者互相影响,互相制衡,却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了。这才有了如今这个亦正亦邪的佛。倘若是一心向善的信徒,则会受其庇佑,如果是恶贯满盈的人,则会受妖佛邪念的影响,放大内心贪欲和恶念而遭致厄难。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应该是神圣的寺庙被后人称为‘邪寺’。同时也能解释,为什么世人都说这里邪气,却香火不断,延续千年。”

    接着,李儒墨指着远处的佛像继续说道:“一进来看见的那尊佛像,有人说是马头观音,也有人说叫马头冥王,但不论是哪一种,都跟马有关,马者,行也,护佑人出行安全,逢凶化吉。”

    “照你意思,那应该是那位行脚僧的佛像,他在途中遭遇不幸,怎么他还能保佑出行在外的人呢?”

    “佛教讲究一个缘,他修行的终点就是这里。通俗来说,他最终的使命就是镇压这尊妖佛。对于佛教而言,肉体凡胎的终点并不是修行的终点,我们熟知的神佛,很多都是在圆寂后脱胎成佛的,同样脱胎成佛的还有那边那尊。”李儒墨指着一处接着说。吕阳初记得,那边有一座婴儿模样的佛像。身边缠绕着巨龙,伫立于亭台之上,佛像下有一口巨钟。

    “那是佛祖吧?”

    “按理说不是。”李儒墨折下一片树叶,随意地把玩着。

    “我看那个造型……”

    “那应该是后世翻修时的一个误解,您想想观音大士所在的位置,还有那尊佛像所在的位置,不觉得有违常理吗?佛祖在佛教中是什么地位?”

    “万佛之祖,当然是地位最高的存在。”

    “那如果是佛祖,他所处的位置就有疑问,他在外面供着,周围的佛像也没有与之呼应,这是不合常理的。如果那是佛祖,不应该是这一众神佛都围着他建,来显示出万佛之祖的地位吗?再说了,哪有让佛祖在外面风吹日晒,却让其他菩萨坐在正殿的道理?况且您应该记得,那座佛像脚踏莲台,巨龙环绕,座下还有一口巨钟。”

    “嗯。”

    “这也是一处不合理,龙在佛教经典中的地位并不太高,就像传说中降龙罗汉,是在斩杀了妖龙后才成佛的,在某些典故中,有些菩萨还把龙当作坐骑。可见在他们的观念里,龙的战斗力别说跟佛祖比了,跟一众菩萨相比都是有差距的。佛祖有佛光护体,用得着龙来护着吗?”

    “那你的理解是?”

    “那座佛像,原本应该是双手合十,双眸下垂,做忏悔状。它原本应该是后人为那位投湖的高僧塑的,寓意那位高僧肉身投湖,轮回成佛。巨龙环绕,是为了抵御外邪。至于巨钟,不都说警钟长鸣嘛,有惊醒的意思,是警告世人坚守本心,不要像那位高僧一样受外邪侵扰。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他镇守在外面,而不是在这正殿之上或者坐在殿中。”

    “你这么解释,倒也说得通。”

    “还有,咱们上来的时候遇到的两尊门神模样的神像,他们不守在寺门外,而是在大殿前面?,您觉得是什么缘故?”

    “为的是吓退那些心术不正的人,让他赶快回去,免得招来不幸?”

    李儒墨笑了笑:“您看,这么一来,原来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是不是就情理相通了?”

    “这些真的是你现编的?”吕阳初仍是有些不信,编一个神鬼故事,对李儒墨来说并不难,可如何将这个故事跟现实一一对应,并且挑不出什么纰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且昨晚他在查这座古寺的历史时,便看到有一段明确的记载:民国初,有一位军阀看上了这块宝地,想把这寺庙拆了,把祖宅修建在此,可还没等他拆完,就意外暴毙而亡。俗话说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如果照李儒墨所说,这一则怪事便也能说得通了。如此一个环环相扣的故事,真的是即兴编的?

    “我跟主持也就进去谈了约一盏茶的功夫,总不能我们什么也不干,他就跟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吧?”

    “说起这个,你大老远过来,真的就是叙旧?你跟他有什么交情?”

    “时候不早了。”李儒墨看了看天,说道:“咱们先去找个地方休息,安顿下来之后,我再跟您讲一个故事吧。”

    “又来了,你就喜欢吊着我是吧?”

    “还就被您说着了,我就是吊着您,哈哈哈。”

    “臭小子!我看你又皮痒了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