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情种本源1心跳女神 » 第21章 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安排

第21章 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安排

    《洛丽塔》里老教授在洛丽塔的妈妈带领下参观她们家的小花园,老教授第一眼看见像滴滴清纯的蒸馏水模样的只有十三、四岁的洛丽塔时,双腿打颤,像在水上漂,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就这样,无辜的洛丽塔闯进了他视线。

    看看天才的纳博科夫是怎样天才的表现了文学史上这经典的一刻:

    ……我所知道的就是,在那个姓黑兹的女人和我走下台阶,步入那个叫人透不过气的花园时,我的两个膝盖就像在微微荡漾的水面上一双膝盖的倒影,我的嘴唇就像沙子,而——

    “这是我的洛,”她说,“这些是我的百合花。”

    “奥,”我说,“奥,看上去很美,很美,很美!”

    当他一眼看见像百合花一样娇嫩纯美的小萝莉时,真的有点透不过气啊!在妈妈嘴里再随意平常不过的孩子洛,在自己庭院里随意平常的百合花;而在老教授眼里洛丽塔就是可遇不可求、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百合花一样鲜嫩的稀世珍宝!

    老奸巨猾的老猎手不露声色,只发出了看似轻微的“奥,奥!”这无疑是老猎手预想到日后的贪婪得以满足后的餍足,他这方面一贯深谋远虑,本来打算放弃租房的;但一眼瞄中小萝莉后,他改变了主意,放出了自己的长线,决定租下不太满意的房子;为的是方便日后编织起自己的罗网,接近、缚牢小萝莉洛丽塔。

    从此,不伦的欲火一路暗中蔓延,灼烧了洛丽塔,也灼烧了老教授。年纪轻轻的洛丽塔在一次分娩难产中死去;老教授枪杀了把洛丽塔从自己身边拐走的她的情人——一个剧作家,最后老教授也因病死在囚牢里。

    爱情的杀伤力的确超出可控范围。或者说老教授在偏执扭曲的爱情道路上越走越偏,执念越来越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葬送了无辜的洛丽塔,也葬送了自己。

    关于“我的两个膝盖就像在微微荡漾的水面上一双膝盖的倒影”一句,触动他文思泉涌:

    如果说女人是水,那么男人给予女人的爱都会在水中呈现;男人给予女人怎样的爱,就会呈现怎样的倒影,这也许是男女之间爱的反射原理吧。

    不被反射的爱是单调孤寂的;爱通过反射才会相映成趣;而光线的明暗变化和涟漪波纹会让爱的影像摇曳多姿、缤纷多彩。

    这一小段美文、哲思,还受《红楼梦》里“女人是水做的”这一观念影响;纳博科夫、曹雪芹两句话成就了他的这一段妙思。

    不仅如此,罗马得一有一次按捺不住情思,在一张纸片上奋笔疾书写下了对纳博科夫、《洛丽塔》一小段评价:

    世人往往把不伦和肮脏相联系,纳博科夫的高明在于借由洛丽塔把肮脏的不伦写得那么干净通透,可以光明正大地摆在台面上大写特写,不仅如此,他所涉之不伦还是极度敏感的未成年暗黑地带,他叙事策略的平衡术攀升到了极致,非天才不能拿捏到如此恰如其分,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他列入为数不多的堪称伟大作家的序列。

    对一个十二岁年幼少女有违人伦和法律道德的罪恶畸恋可以写出30几万字长篇体量而又让人迫不及待一口气读下去不觉反感、没有丝毫疲累,爽滑顺畅的内在节奏和疏密有致的精巧文体催生一种欲罢不能无与伦比的阅读勾引。

    这天才的手法又有几人能做到?满纸深沉错乱的激情和力透纸背深切纠结的哀恸,对冲产生的巨大推力摇撼每个人的道德、良知底线,敲骨吸髓的灵魂拷问让人性的的阴暗无处遁形。

    这一切纳博科夫做到了,《洛丽塔》得以永恒,成为文学宝库熠熠生辉的珍宝中的珍宝,它孤光自照,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在不可测度的时空深处发光发亮,每一次阅读,都会让它的光亮越来越充足,越柔和,越回味。

    这是2017年9月7日写就的一段简评,他暗自得意,从中感觉到自己作为文学评论家的潜质和天赋。他对纳博科夫、《洛丽塔》的深度解读和高度评论,无非是想某一日也能够创作出与之比肩的长篇巨著:《情种本源》。

    同样的不伦之恋在纳博科夫另一部甚至更伟大的《爱达或爱欲》里展开,这次是一对真正的亲兄妹,小男主第一次来到古老的乡村别墅庄园,见到了从马车上下来的手捧野花束的亲妹妹(后来得知验证),从此坠入童话世界、世外桃源般的爱情。

    从一次慌乱的托举中,小小少年无意瞥见少女胯下已然长成的煤灰色的绒毛,更加助长了黑色的恋情恣肆燃烧。他们饱尝异样的甘甜,同样饱受磨难和非议,他们的叛经离道,不为这颗蔚蓝色星球的法律道德世俗所容,哪怕他们只是沉浸在自己隐秘的世界对任何人没有任何妨害。

    最后他们死在自己彼此的怀抱,虽然是寿终正寝,但仍不免悲凉;不过这也是作者能对他们最为仁慈和宽容的安排了。

    男主和女主都是被他们所在的世界甩出来的弃儿;老教授和洛丽塔也是被甩出来的人;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男主和他的致命梦中情人黛西也是被甩出来的人,黛西的丈夫也是,黛西丈夫的情人也是,黛西丈夫的情人的丈夫也是,他们要么被他们所在的时代甩出来,要么被彼此相互甩出来,终究逃不了被甩出来的命运。

    作家做了思考:难道因为他们都来自西部?都有隐藏的类似缺陷?还是因为他们不能融于、容于不同于他们以前的世界的世界?而深究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盖茨比虽然功成名就拥有巨额财产,包括别墅、豪车、水上飞机、夜夜笙歌的豪华派对,甚至一度差点得到曾经的梦中情人,但一切都掩饰不住也阻止不了死神的脚步。

    在一次狂欢、争吵后驾车返回的途中,黛西驾车撞死了丈夫的情人,出于爱和保护自己的梦中情人不受伤害,他选择了暗中为自己的梦中情人顶包。

    也正好被黛西心怀忌恨的丈夫借刀杀人,故意暗示、错误引导寻仇的死者的丈夫去枪杀了在游泳池里难得放松一回的盖茨比。

    在那个薄情寡义的世界里,没有人包括黛西,真正在乎替她蒙冤去死的盖茨比。

    在爱情里,作者又一次安排了男主的死亡。因爱致死。

    爱情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充满喧哗和骚动、杀机和危险。

    在村上春树里的《挪威的森林》里也死了不少人,可谓触目惊心:木子的男友,木子的姐姐,初美之死,木子本人的死亡,死了一连串的人,充满青春的死亡气息。还好,这次男主人公渡边和女主之一绿子没有死,他们最后的结局应该在一起了吧?

    作家在结尾留下了一抹亮色和隐约的希望。

    在挪威森林里,青少年的自杀,活不成,长不大,夭亡,就像青春之树受到某种诅咒。

    那些绝望的爱和赴死啊!一个人一生凶吉祸福、贫富贵贱,是不是都会冥冥中给安排好了?

    他想到自己为自己的同名男主罗马得一安排的命运,嘴角露出一丝狡黠,他暗自做好了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安排。